國科會淨零社會科學研究計劃 AI用電、半導體排碳大戶議題入列

國科會公告114年「淨零科技社會科學研究專案」,有別於過去偏向理工相關研究,國科會表示,淨零科技與政策發展,對勞工、產業、經濟、社會等帶來的機會與衝擊,需要跨領域的社會科學研究,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與前瞻性的本土路徑規劃,作為政策推動及社會溝通的循證基礎。

國科會計畫徵求說明,計劃為解決台灣淨零轉型過程所面臨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層面的挑戰,為相關部會提供政策參考。

本年度四項研究主題,聚焦於能源轉型及產業轉型關鍵問題,分別為:一、地緣政治下關鍵能資源風險與區域合作策略;二、AI 產業發展對能源轉型的影響與制度配套研析;三、再生能源社會治理機制;四、電子半導體產業促進淨零政策研析。計畫期程自114年7月起執行,最多2年。

經費規模依研究範疇實際需要編列,整合型計畫每年申請上限500 萬元為原則;個別型計畫每年申請上限以150萬元為原則。

國科會指出,地緣政治下關鍵能資源風險與區域合作主題,希望透過情境分析(如區域衝突或海運封鎖),評估地緣政治情勢對我國關鍵能資源供應及電力基礎設施維運的影響。

其次,評估我國再生能源發展、低碳材料與製程所需關鍵原物料、設備、技術相關供應鏈風險。第三是研擬區域能源合作可行策略,如供應鏈合作、跨國購電、關鍵原物料採購聯盟、回收體系等具體策略建議。

AI與能源轉型議題研究方向為分析AI上中下游產業用電特性與需求量,包含區域別、產業別用電、產業能源查核等資料,推估AI產業用電在全國總電量佔比與區域電力需求,研擬降低對能源系統衝擊的策略。

第二、評估AI資料中心對於水電耗用、能源效率、區域環境負荷、地方經濟與社會生活等影響,研擬與能源轉型協同發展的制度配套與推動模式。第三、借鏡國際社會推動AI 產業減碳倡議與規範框架經驗,提出完善我國相關法規制度及標準制定的政策建議。

針對再生能源社會治理部分,因推動過程涉及如在地經濟、利益分配等,急需建立在地脈絡社會治理機制,研究方向為分析社會衝突的根源,設計利害關係人參與及社會對話機制,以強化政策溝通與論述、盤點相關法律與制度規範缺口,以及探討如何強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在地社區協作治理,促進互信互惠的再生能源發展模式。

電子半導體產業淨零政策主題,因我國電子半導體產業轉型以自願性減量承諾為主,研究方向包括檢視電子半導體業排碳大戶的淨零承諾、轉型路徑與執行情形,並從能源需求先期管理、用電管理、投資獎勵、環評審查、貸款評估等機制中,研提促進淨零的政策方案。

其次,分析當前綠電交易平台侷限,研擬綠電供需整合配套與轉型支援機制。如以全時無碳電力搭配投融資獎勵,引導半導體業投入再生能源前期開發或簽署購電協議(如地熱、離岸風電)。

並為因應國際淨零規範與相關倡議,分析國內外電子半導體產業供應鏈轉型實踐模式,提出電子半導體產業聚落轉型策略建議。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一表看》殺價效應驚人! 0050股民暴增奪冠 ETF四大天王人氣齊創新高 679B 687B大漲卻遭減碼
台積電罕見舉動!突「斷供」部分大陸IC廠 背後原因曝光
100元的緯創、250元的技嘉...還要盤多久?謝金河給線索 開嗆4家老黃背板股 僅1檔年賺6.5元有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