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巨天價買基美之後,併購天王陳泰銘的下一步盤算?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右)力圖轉型。毛凱恩攝影

台灣被動元件龍頭國巨,去年以天價收購美國大廠基美,一躍而成全球第三大被動元件廠。外界好奇的是,砸大錢併購的國巨,如何找出未來獲利策略?董座陳泰銘在股東會親上火線說分明。

國巨去年11月宣布以18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40億元),天價收購美國被動元件大廠基美(Kemet),是台灣史上第二大台商併購外商案。

在基美挹注營收之下,國巨躍升為全球第三大被動元件廠,尤其是今年第三季國巨完成併購、合併報表之後的併購效益,各界都在關注。

「大家可以好好上班了!」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今天笑容滿面現身股東會,直指疫情趨緩,國巨目前產能比3月提升了一倍。由於被動元件大缺貨,國巨訂單滿手,5月營收更創下16個月新高。

面對後疫情時代,加上中美貿易戰升級,國巨有哪些應變策略?陳泰銘在股東會上,親自說分明。《遠見》歸納出值得投資人關注的三大看點:

看點一〉併購基美,讓國巨不再是產業循環股

「併購基美之後,國巨將跳脫『景氣循環產業』,」陳泰銘指出,國巨過去約有六成營收由各類消費性產品貢獻,較易受景氣波動影響,但加上基美之後,產品面貌大不同。

陳泰銘解釋,基美以車用產品為主力,並涵蓋到工業規格、醫療,甚至國防等領域的高階、利基型產品,需求就相對不受景氣影響。

「基美的營收相當於國巨的八成,因此財報合計後,等於國巨多了八成的高階產品營收,」陳泰銘指出。

不僅如此,國巨藉由併購基美,得以跨入台灣被動元件產業難以進入的醫療產品,意味著,「國巨進到未來技術的重要里程碑。」

廣告

談到併購策略,陳泰銘說,國巨「數十年如一日,」只要有助於通路、技術提升,或增加高階產品線,未來持續併購的方向不變。

看點二〉擴廠進度不斷 首選台灣

國巨在高雄、蘇州、東莞、歐洲等地均有設廠,在中美對抗升級下,陳泰銘表示,產區不會有太大轉移,但未來在高階產品擴充上,設廠首選是台灣。

國巨積極參與政府推動的台商回流計畫,並於高雄擴廠。陳泰銘也提到,為了因應5G、半導體、陶瓷零組件等高階產品,國巨看好研發和產業聚落優勢,將擴大研發能量,把台灣定位為「全球研發中心及高階產品生產基地」。

看點三〉疫情推遲5G進度,但國巨不缺席

「雖然疫情推遲了全球5G進度,不過,各國正以發展5G基礎建設為產業復甦重點,」陳泰銘認為,在政府大力振興經濟之下,將帶動5G順利商轉。

被問起美國華為禁令時,陳泰銘表示華為是自家客戶,不便評論,但國巨在5G「不會缺席」。

談到車用相關產品,陳泰銘說「EV(電動車)是趨勢」,相關需求會持續成長;而基美的MLLC(積層陶瓷電容)、薄膜電容更是以車用為主,這塊市場將是國巨未來三年的營收亮點。

展望今年國巨營運,陳泰銘表示,當前的目標是要改善庫存水準,將現行的30天,拉升至100到110天的「健康水準」。即使第三季訂單能見度不明朗,但陳泰銘仍超前部署,因為「產能配置要有長期規劃,不能等到明朗時再拉升庫存」。

儘管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升高,但國巨今年第一季毛利繳出40.3%、優於預期的成績,加上合併基美後,不僅提升營收,更能攻入中高階汽車及工業產品市場,已獲本土券商投顧力挺,數家投顧報告皆給予國巨「買進」評等,備受市場關注。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