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生命的使用權 守護偏鄉醫療的在地醫生

一九八二年,我從香港來到臺灣求學,一九八四年考上臺大醫學院,慈濟醫院是在一九八六年八月啟業,那年我大三。當年臺大醫院與花蓮慈濟醫院有建教合作,所以我在一九九一年醫學院畢業後就選擇到花蓮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直到成為主治醫師。我等於是見證了慈濟醫院走過草創艱辛到逐漸穩定的第一個十年。

我選擇來慈濟的觀念很簡單,就是因為這家醫院不收保證金,而且地處偏遠,我就決定 -- 「OK!我去」。那時的花蓮,對住在臺北的人來說非常不方便,搭火車要很久,不然就要搭有點讓人不放心的飛機,但一家醫院決定不收保證金,醫師不收紅包,只需做醫師該做的事,我覺得這樣是好的,契合我的理念,就這麼簡單。

在花蓮慈濟醫院經過四年住院醫師訓練,升任婦產科主治醫師兩年後,心裡有一個不滿足的聲音, 終於在一九九七年我決定離開花蓮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在宜蘭開設婦產科診所。誰知一九九九年發生的九二一大地震,把我的心震醒了,一夜之間兩千多人死亡,人生的無常真的是發生在旦夕之間。警醒人生無常,讓我的人生再次調整方向。二○○三年得知關山慈濟醫院缺婦產科醫師,我來了解環境,但發現關山鎮附近人口數少,生產數相對一定更少,這一家小醫院要請一個專任的婦產科醫師一定划不來,但是當時的院長王志鴻只告訴我:「划不來還是有需要。」當下我心裡就決定了,我要來。二○○四年二月一日,我到關山慈濟醫院正式報到。

小醫院人力有限,本就需要互相補位,我早做好心理準備。婦產科病人雖然少,我還是一週開七個診次的婦產科門診,其中三個放在夜診,方便病人下班後再過來。而星期六、日和過年期間,我就值急診二線,星期日在急診值班,也開放彈性讓婦產科病人掛診,發揮人力少的多功能。另外的主要業務就是從二○○九年開始參加南橫IDS 巡迴醫療,上山看病人。

廣告

早期是週五、六上山,現在是固定週二。上山看病人這麼多年了,病人數還是不多,在這裡不會像城市開業診所一樣,因為累積名聲而病人增多,因為山上部落的老人人口慢慢變更老或凋零,年輕的早就外出就業賺錢,年紀小的,長大了也到外縣市去了⋯⋯但至少部落都知道我們上山的開診時間,而且巡迴車會在村裡繞一圈廣播,提醒大家來看診,有感冒或不舒服的人至少有醫生幫他們看診開藥,不用忍著病痛想著要不要到距離三、四十公里的關山去看醫生。

二○一八年八月,我從潘永謙院長的手中接下院長的棒子,開始扛起帶領全院的擔子。感恩潘院長將關山慈濟醫院營造成一個溫馨的大家庭。

四大發展重點

邁向第二十一年的關山慈濟醫院,朝四個營運重點發展:一、提供各專科門診服務, 二、持續提供二十四小時急診,三、中醫的特色醫療與臨床教學,四、完整建制大關山地區的ABC 長照網。

維持綜合科別門診,從小到老都服務

根據二○ 一九年十一月臺東縣人口統計,關山鎮及周邊海端鄉、池上鄉、鹿野鄉、延平鄉的人口有三萬兩千一百六十二人,但實際上在這裡生活的人口應該更少。即使關山和臨近的池上都是旅遊勝地,還是止不住青壯人口外流的現象,這是在當地發展無可奈何的事情,留下的多半是小孩與老人。

雖然關山慈院是地區型醫院,但不管從小到老都要照顧到,所以門診的科別也要想辦法從頭到腳、內外通包,以一週的門診診次為例,由關山慈院長駐醫師開設婦產科、骨科、腎臟科、風濕免疫科、復健科、中醫科共五十個診次,而花蓮慈院則支援十六科共三十二個診次;整體而言,關山慈院每週提供了十九個專科、八十二個診次的門診次數。對於花蓮慈院長年支援門診的醫師,也在此代表關山的鄉親表達由衷的感謝。

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急診

因為關山慈院位處花東縱谷南端,是緊急重症醫療往南或往北送的關鍵位置,所以急診非常重要,從啟業第一天以來,從來沒有停歇。

位在臺九線上的關山慈院急診,並沒有直接治癒急重症病人的人力、資源與配備,值得慶幸的是,其實平時沒有那麼多急重症病人,但也曾經啟動大量傷患緊急應變機制救治十多位病人。本院急診的定位,是在處理急性問題,早期診斷,盡可能早期得到適當治療;對於急重症,則是爭取救命時間的轉運點!

如果來掛急診的病人是內科問題,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若需要就進行轉診。如果是到院前死亡(OHCA),救起來再後送,預後可能不會很好;如果是重症突然發作或遇到大車禍、意外事故,送來急診,先處理最危急的狀況,讓病人的生命跡象穩定,然後往南送四十公里的臺東或北送一百三十公里外的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雖然要三十分鐘或九十分鐘的車程,但可以拚一個活命的機會。

要感謝辛苦的急診成員,一位醫師要負責值班二十四小時,而護理師要隨時待命,準備護送病人轉院,我們的許多護理師都有豐富的經驗,隨著救護車在臺九線上奔馳,焦急的心情與時間賽跑,還要一邊注意維持病人生命徵象,甚至要小心自己別暈車了。有這麼一群尊重生命的醫護人員,才能在急診日日守護生命不停歇。

中醫特色醫療與臨床教學

中醫科自沈邑穎主任加入關山慈院以來,已在大關山地區建立起口碑,鄉親都知道可以找中醫解除身體病痛的問題,所以沈主任的門診是一號難求。沈主任原是西部大都會區醫院的名醫,願意投入偏鄉醫療,甚至在教學時傳承醫療本有的人文精神,實為難得良醫,令人感佩。

關山慈院中醫科提供教學、研究及服務,期待在沈主任的領導下,培養更多願意留在偏鄉服務的中醫師,更希望中醫團隊各醫師都願意在關山扎根。

縱谷長照ABC

關山慈院的長照團隊,從一人發展到現在三十多人的規模,而且預計二○二○年完成長照2.0 的十七項服務,也推行在地老化,包含巡迴醫療、居家護理、輔具租借、居家復健、居家服務、居家喘息、居家安寧及到宅醫療等等;長照的社區型機構,也陸續設置,例如池上的多元服務照顧中心、團體家屋的設立⋯⋯關山慈院長照團隊的服務範圍已是包羅萬象無遠弗屆,而且他們把每個老人家當成自己的長輩般設想,所有的服務都是為了讓長輩變得更有活力,延緩老化,也有效紓緩家庭照顧者的壓力,改善生活品質。

張志芳院長在臺東縣海端鄉衛生所「健康福祉科技整合照護啟動」活動示範用科技五官鏡為民眾檢查,檢查結果可透過網路傳送至醫院,由專科醫師進行診斷。攝影/楊國濱
張志芳院長在臺東縣海端鄉衛生所「健康福祉科技整合照護啟動」活動示範用科技五官鏡為民眾檢查,檢查結果可透過網路傳送至醫院,由專科醫師進行診斷。攝影/楊國濱

知足感恩 善解包容

「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生命的使用權」,是我個人最受用的靜思語,就掛在我的診間牆上,隨時自我提醒。而慈濟的四神湯 -- 「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是我常與全院同仁互勉的,因為我覺得人生就像一個骰子,有六個面,我們永遠無法一次看到所有面向,不同的人會看不同角度,得到不同理解,善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就會提醒自己站在對方立場,想想他所看到的,不管在醫療、在人生,任何事情發生都是一樣,看你怎麼去理解。

承擔醫院院長,最大的難題就是醫療人力缺乏,這是我們在關山二十年來一直面臨的問題。偏遠地區,最缺的還是人力。臺灣真的是不缺醫師,只是分布不均,不管在關山或其他偏鄉都一樣,醫療人力永遠不足。所以非常感恩有花蓮慈濟醫院長年來支援醫師的人力。要年輕醫師來到偏鄉可能較難,所以我希望一些已退休、半退休的醫師可以考慮來到關山,讓服務偏鄉成為人生下半場的新方向。

感恩關山慈院所有的家人,不管先來後到,都願意一同在這裏守護這一片土地,也因此,非常懷念已逝的丘昭蓉醫師、蕭敬楓醫師,他們守護關山奉獻醫療的情操,是我們所有人的表率。

從我決定成為婦產科醫師的那一刻開始,就注定留給家人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來到關山,更是如此。所以對於家人 -- 太太與孩子,我只有感謝而已。孩子也接受爸爸長期總是缺席,但有機會一定會跟他們出去走走。

兒子子安在十八歲的年紀在關山慈院離開了,在他生命最後階段於花蓮慈院接受了安寧療護,而關山慈院也有安寧療護的需求,只是礙於沒有專業的人力,安寧療護本屬於家醫科的業務,但這醫院每個人都已經多功能運作了,所以我最近完成安寧療護訓練,取得專業資格,期許未來關山慈院能提供安寧療護服務,陪伴末期病人善終。

關山慈院與玉里慈院一樣,任務都是守護偏鄉,從來不是以營利為目的。在這邁入第二十一年,感恩上人及慈濟在關山設立關山慈院,在全球慈濟人的護持下,關山慈院所有同仁會持續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讓我們所有人的生命發揮最佳的使用權。

(撰文/張志芳 關山慈濟醫院院長)

【本文為「人醫心傳」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