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飆漲的咖啡店生存戰(上):瑞幸咖啡為何能超車星巴克?

咖啡豆飆漲的咖啡店生存戰(上):瑞幸咖啡為何能超車星巴克?
咖啡豆飆漲的咖啡店生存戰(上):瑞幸咖啡為何能超車星巴克? - 來源: 玩股網
Arabica coffee prices soar to a 27-year
Arabica coffee prices soar to a 27-year


咖啡(C1KC&) 技術分析
還記得去年路易莎咖啡聲勢浩大的登錄興櫃嗎?結果最後卻在上櫃前無預警抽單,後續市場行情就開始逐漸疲弱,甚至品牌展店也開始停滯,其實最關鍵的原因可能跟咖啡豆價格有很大的關係。根據市場數據調查,阿拉比卡咖啡豆期貨,在2024年底達到最高峰的每磅超過300美分,那可是27年的新高!結果進入2025年居然不跌反漲,持續飆漲到2025年二月的最高峰超過400美分,這也造成咖啡公司的利潤被嚴重侵蝕,不過這陣子咖啡豆開始回跌,從五月開始回檔到目前的300美分附近,但相較於2024年還是超級貴,300美分當然還是在近27年的相對高檔位階。

全球十大咖啡豆產出國
全球十大咖啡豆產出國


接下來要看的是全球咖啡豆市占率,巴西目前供應給全球約四成的咖啡豆,另外越南提供17%,哥倫比亞7%,再來才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衣索比亞5%,所以重點就不是非洲了,而是拉丁美洲的巴西,再來是越南,這兩個國家接近貢獻超過全球五成的市占率,所以我們就要來關心拉丁美洲以及越南的天氣了。首先是巴西的情況,當地面臨氣候與病蟲害的雙重衝擊,而不是短暫現象而已,甚至也出現七十年以來的最嚴重旱災,缺水又高溫的情況下,咖啡豆自然難產。再來是越南,當地除了遇到熱浪來襲,另外是病蟲肆虐,主要由粉蚧蠅(mealybugs)、紅蜘蛛造成國內三成以上的農場受損,這也造成咖啡豆產能減少一到兩成。所以再說回咖啡巨頭的情況,當咖啡豆出現「缺貨漲價潮」,那可不是電子業的情形,只要等到產能過剩就好了,這種農作物的長期減產,只會導致咖啡更加「物以稀為貴」。

咖啡龍頭的咖啡主要進口來自何方?

要說到咖啡巨頭,當然就要先看全球指標星巴克,根據官方財報及各項數據揭露,公司主要採購的咖啡豆包含上面的全球主要出口國,包含拉丁美洲的巴西、哥倫比亞,非洲則是衣索比亞、肯亞,亞洲則有越南、印尼,全球合計超過三十個產區。

再來是中國咖啡巨頭瑞幸咖啡,根據公司公布的資料顯示,近年已經向巴西簽訂大額採購的MOU,主要提到2025年–2029年期間,預計採購每年約24萬噸(四百萬袋)的巴西咖啡生豆,當然公司也會像全球採購,只不過最主要的產能還是要仰賴拉丁美洲。

最後是台灣星巴克及路易莎,根據財報資訊揭露,其實一樣也是全球大採購,主要進口產地來自巴西、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印尼等。

從獲利結構來看,原物料越來越高,這些咖啡公司怎麼可能不受到咖啡豆暴漲的影響?但咖啡也不可能一直漲價,因為含咖啡因的東西,可不只是咖啡而已,還有能量飲料,再不然還有茶葉,甚至奶茶、巧克力、可樂都有,所以咖啡售價漲過頭了,就會出現被取代的危機。

美中咖啡霸權的營運近況

接下來我們一樣先從幾家巨頭的獲利近況來幫大家整理資訊,這也是為了確認咖啡豆上漲,是不是真的對全球咖啡業產生巨大影響,大家才具備更國際的視野維度。

星巴克2025年第一季表現

星巴克2025年第一季季報
星巴克2025年第一季季報

直接看EPS是腰斬,2025年首季繳出0.34美元,相對於2024年首季的0.68元直接腰斬。從財報去觀察,營收從85.63億元成長到87.62億元,依舊維持成長,但重點就出現在費用大增,產品成本從26.49億元增加到27.38億元,另外代表人力管銷相關的店面費用從37.24億元增加到41.76億元。所以管銷費用就從75.32億元增加到82.2億元,光是費用就增加了將近7億元,結果營收成長只有2億元,這不衰退怎麼可能?

星巴克2025年第一季營運成本
星巴克2025年第一季營運成本


再來是產品、人力以及各項成本的情況,通膨再加上咖啡價格暴衝顯然造成困擾,2024年首季總費用佔比營收88%已經夠慘了,結果2025年首季總費還站上九成大關來到93.8%!根本都不用賺錢了,買咖啡豆跟加薪就飽了,而且目前星巴克在美國的市占率大概有七成,又加上薪資成長以及促銷讓利,真的慘到不行。另外中國市場本來賺翻天,這是由台灣統一引進中國,也成為美國重要的獲利引擎,結果美國星巴克覺得太好賺,2017年就直接花了13億美元向台灣統一集團收回中國經營權以及合資股份,但人算不如天算,美國馬上踢到中國內卷的鐵板,2017年中國市占率還超過四成以上,結果2024年已經剩下一成多,現在也沒辦法貢獻多少獲利了。不過你可能會想說台灣星巴克是不是也如此?其實這就要回到當初美國的如意算盤了,因為當初中國星巴克成為統一集團以及美國母公司的金雞母,所以星巴克總部認為拿下中國比較重要,而且商機更大,至於台灣經營權就直接送給統一集團,所以變成統一集團在中國的股權賣回美國,獲得13億美元,作為交換,統一集團就把台灣星巴克全部股權都吃下,花了1.75億美元,所以一來一往之後,統一集團當年倒賺10億美元,接著就出現中國咖啡業的內卷競爭,統一集團反而因禍得福。

瑞幸咖啡2025年第一季表現

中國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成立於2017年,你可能會想一件事,會不會太巧?美國星巴克才剛砸錢,強迫統一集團退出中國所有經營權,結果就中招了!隔年就開始燒錢擴張,因為背後金主就是「福建幫」的雄厚資本,他們利用咖啡低價策略提升市占率,所以2018年瑞幸咖啡虧損高達16億人民幣,每杯售價經常打到兩、三折,所以平均每賣出一杯咖啡就虧損18元人民幣,目的就是為了超越星巴克,而中國星巴克是統一集團在2002年引入,當時總店面數花了20年時間才突破四千家以上,結果瑞幸只花兩年的時間就追上星巴克來到四千多家店面,而疫情期間也爆發出弊端,因為公司高層利用股票去質押借款,也出現財報灌水營收造假的情況,其實這對公司派也不是難事,畢竟他們本來就是來自福建幫的投資公司!

而瑞幸咖啡最風光的時刻,莫過於在2019年五月直接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當時融資5.61億美元,從公司創立到上市只花一年七個月的時間,也破了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紀錄,不過因為財報造假的事件,後來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摘牌,2020年六月就被勒令下市,不過目前瑞幸咖啡在美國OTC市場還是可以交易,這當然是比較次級的市場,雖然股價已經回來,營運狀況也有好轉,但公司還在美國SEC的留校察看名單中,想力拼重返納斯達克市場。

回到現在來講,截至2023年統計的資料顯示,瑞幸咖啡店面數已經超過兩萬多家,相較於中國星巴克七千多家,已經遙遙領先,而2025年更是進軍美國資本市場,準備挑戰星巴克的大本營,所以前面說的原物料暴衝還有人力成本問題,對瑞幸咖啡就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他們本來就已經內卷殺價到虧錢,而且本業以及資金來源就是靠投資,或許咖啡豆價格高漲,只不過是公司虧多虧少的問題而已。以單品定價來說,瑞幸咖啡最經典的就是9.9元人民幣一杯就能買到,他們有一區的咖啡只賣9.9元,不過2025年也慢慢漲價,大部分品項上漲了3元,所以現在整體售價已經來到12.9元。如果你去換算新台幣,12.9元人民幣就是新台幣50元左右而已,而9.9元賣的是新台幣40元,從台灣便利商店最便宜咖啡也比不過,即使漲價還是非常便宜,而且人家搞的是精品咖啡路線,難怪中國星巴克被內卷到爛,不過說這麼多,一樣還是要看看財報數據。

瑞幸咖啡OTC年報
瑞幸咖啡OTC年報


從年報來看,2022年正好是公司經營階層重整,當年的營利率馬上從2021年的虧損轉正,這數字代表的是公司產品的成本加上管銷費用,從絕對數字來看,2021年虧損8,457.9萬美元,光是折扣戰就燒光獲利了,不過疫情當然也對營收造成影響,2021年正好是中國剛開始第一波封城,所以即使瑞幸咖啡是外帶為主,依舊受到影響,因為經濟活動停擺,大家都沒錢吃飯,可能真的要去吃土吃樹皮了,咖啡再便宜哪有用?所以2021年營收是12.5億美元,2022年復甦後的營收繳出19.12億美元,而營運總費用則從5.13億美元增加到5.94億美元,因此營業利益轉虧為盈自虧損翻轉回到1.66億美元,不過表現依舊掙扎,這在EPS也能感受到變化,2021年、2022年分別是0.05元、0.03元。不過2023年以後,公司營運回到正軌,正好適逢公司改組滿一年,營收已經來到35.11億美元,所以也帶動EPS繳出0.16元的佳績。

再回到咖啡豆原物料成本的影響,這確實是有,但影響不大,2022年毛利率為39.75%,2023年、2024年分別衰退到35.51%、34.28%,主要還是來自店面帶單成長,帶動營收穩定向上發展,相對於同業的衰退,瑞幸反而是公司經營問題先搞爛自己,這兩年在經營階層重組之後,倒吃甘蔗回到獲利軌跡,而且我們單就毛利率來看,瑞幸咖啡可以維持在三成以上,星巴克則連一成都保不住,這當然也跟經營策略有關係,因為瑞幸咖啡就是外帶為主,而星巴克靠的是品牌空間經營,所以當然硬體設備跟人力就燒掉更多錢,再加上削價競爭的折扣戰,星巴克品牌氣勢反倒有一些被瑞幸咖啡壓過去了。

上集我們先談到這邊,接下來我們會提到台灣路易莎、台灣星巴克營運模式,以及轉型情況,最後再將星巴克、瑞幸咖啡放在一起綜合評比,下週請持續鎖定。

本文作者為玩股小博士,原文出處:玩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