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錶、肥胖與貪腐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4年前《紐約時報》報導〈他們掌權,豪奪百萬〉,列名多位涉及貪腐及洗錢的外國政要,並詳述美國司法部努力追查其犯罪資產。其中頭三號人物,除了排名第二的前總統陳水扁之外,另兩位都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茲別克、烏克蘭)的權貴。

蘇聯解體後成立的15個獨立國家,雖然表面上多數都有民主選舉制度,但實質上法治不夠成熟的環境,給了權貴們貪腐的舒適空間。國際透明組織歷年發布的「貪汙感知指數」調查中,這些加盟共和國的表現幾乎都不盡理想,排名都在百位以後。然而,這些貪腐指數的國際排名,大多僅限於「感知」。僅有少數如前述被《紐約時報》揭發的部分案例,有憑有據。

當然,苦無實證是法律的事,雪亮目光卻是長在人們眼中。至於雪亮眼睛如何「心證」貪腐呢?最近一篇發表在學術期刊《轉型經濟與制度改革》的研究指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官員肥胖與貪腐有統計上的顯著關係。當無法查找權貴官員的開支紀錄時,人們眼中的肥胖,就是「嚴重貪腐」的可量度指標。

這篇論文名為〈後蘇聯國家政客肥胖與貪腐〉,是由法國蒙彼利埃商學院教授布拉瓦茨基進行的研究。他蒐集15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299名內閣成員照片,以機器學習的演算法估計他們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並以監察貪汙的國際透明組織、世界銀行和公共誠信指數等計算各國的貪汙程度,發現平均體重較高的內閣與所屬國家貪汙程度「有高度相關性」。

論文中發現,299名高官中只有10人(3%)體重正常,相反地,有96人(32%)被判斷為嚴重肥胖(BMI指數大於35)。其中波羅的海三國的貪汙程度最輕微,其官員亦是最瘦;烏克蘭和中亞國家的官員身形則最龐大。15國當中,烏茲別克內閣官員的平均BMI最高(35.5),貪汙認知指數為22(愈低代表愈不清廉)。此外,研究還發現各國內閣官員與庶民百姓的平均體重成反比。

廣告

文中還援引兩年前的《比較經濟學期刊》中的一篇論文〈瑞士錶循環——中國官員換屆的貪汙行為〉,是由上海復旦大學及北京長江商學院兩位教授所進行的研究。他們利用1993至2012年橫跨20年的實證數據,生動地描述中國大陸官場「換屆腐敗」的情況,包括在1996/97、2001/02及2006/07年的政府換屆,中國大陸及香港的瑞士錶銷量都有不尋常的可觀增長。這種風氣至2011/12年的換屆期,因為政治上的打貪反腐及社交網路的普及,便黯然失色。因為網民會舉報一些配戴與收入明顯不成比例的奢侈手錶、眼鏡的官員,例如有「錶哥」之稱、在不同場合佩戴不同名牌手錶的前陝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

然而,在宏觀數據不可得、微觀的財產申報不完全的情形下,利用肥胖判斷貪腐,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法。畢竟,肥頭大耳、腦滿腸肥的形象,與尸位素餐、無所用心的官場醜態的連結,可能是千年歷史以來人們經驗逐漸累積所形成的傳統智慧。

台灣民選政治人物數十年,人們也慢慢累積經驗觀察,肥胖的政客似乎以執政的政黨為多。有些偏瘦的政客掌權後,體態逐漸「幸福肥」。相反地,有些過胖的政客在所屬政黨在野後,竟然身形體態也恢復得較為正常。號稱民主國家如有這種執政黨政客的BMI指數高於在野黨,以及肥胖增量與財產申報增量高度相關的現象,按照布拉瓦茨基教授的研究,可能也是貪腐指標惡化的一個警訊。選民們若是愈深諳此理,支持成立特偵組查高官貪腐的信念,就會更堅定。(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