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顏益財看海運 Q4可能超跌

【時報-台北電】貨櫃海運運價連續性下跌嚇壞市場,台驊董座顏益財3日認為,市場太過悲觀了,貨櫃海運業經過三年疫情洗禮,已產生結構性改變,自有調整平衡的機制;但他看第四季,以「烏雲密布、撲朔迷離」來形容,俄烏戰爭未歇加上全球通膨等因素干擾,不排除亞洲近洋線、美西線運價繼續下跌,甚至超跌,亞洲近洋線運價承受壓力又最大。

所謂超跌就是跌破船公司的成本價,顏益財預估,接下來兩個月美西線運價跌勢應該會止穩,但不排除超跌,主要是許多小型船公司承受租船成本高,如果不收貨恐損失大,可能會用低價搶貨,但畢竟他們的艙位有限,會不會影響大型船公司的決策,需要時間考驗。

市場上還有一種思考邏輯,認為大型船公司這幾年賺飽飽,也許會趁這個機會淘汰小型船,可能跟進殺價,讓運價有可能急跌,一下子殺到底,小型船公司跑一趟比不跑虧更多,自然就退出市場,未來運價可望回升。

從美國線撤出的小型船就回到亞洲近洋線,加上跑歐美的遠洋線船公司目前貨載不滿,也會在亞洲幾個彎靠港口收近洋線貨物,降低成本,這也是他認為近洋線運價承受最大壓力的原因。

顏益財5月股東會時,曾以「烏雲密布、順風順水」來形容今年海運市場,半年後如今改口以「撲朔迷離」來形容,他指出,第二季起陸續受到俄烏戰爭、大陸嚴格封控措施影響,造成供應鏈失衡,之後又受到全球性通膨影響,市場需求大幅減少而新船仍陸續交付下,連動運價持續下滑。

整體來說,顏益財認為,有外國研究機構或歐系船公司說,最快運價年底可能跌到2019年的低水準不太可能,海運市場會有自動平衡調整機制,現在船公司營運成本可能較2019年多出15~20%,包括用油成本、船員成本、內陸運輸成本等都上漲,現在要回復2019年不太可能,不論產業與成本結構都不同。目前船公司在美東線、歐洲線仍有利可圖。

廣告

他預期最快在明年第一季農曆年過後,海運市場將開始回歸正常化,隨著美西塞港減緩、運價下修,許多船舶會重回美西線,美東線也會因為船舶減少,運價修正,產生「翹翹板現象」,亦即市場自動會有調整平衡機制。

至於歐洲線,顏益財認為,相對複雜、變化大,供應鏈相對脆弱,像是德國受戰爭影響大,造成經濟傷害,還有內陸運輸運能大幅下降,經過這幾年氣候變化、人力短缺影響,都會影響運價結構。

最近資本市場對運價下跌產生恐慌,像是長榮減資至今股價跌3成,他認為,歐美通路商的庫存增加,在經過這段時間逐漸去化,加上萬聖節、耶誕節等進一步消化庫存,貨量跟訂單會慢慢回流。市場總是樂觀的時候過度樂觀,悲觀的時候更悲觀,連帶造成運價、股價的超漲、超跌(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邱莉玲/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