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投資Intel 台大學者示警1狀況:恐賠了夫人又折兵

台積電參股Intel疑遭各界看壞,近來在台股表現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外資拋售潮。(示意圖/資料照)
台積電參股Intel疑遭各界看壞,近來在台股表現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外資拋售潮。(示意圖/資料照)

台積電宣布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爭議未歇,又傳台積電已向輝達(NVIDIA)、超微(AMD)等提議投資英特爾(Intel)晶圓廠的合資企業。台大管院副教授邱宏仁認為,Intel董事會不願分拆IC晶圓代工與IC設計2部門,合資成為無解難題;若還要從台灣搬錢,肯定賠了夫人又折兵。

邱宏仁13日PO出財經評論指出:「川普投顧」給台積電的作業2.0,盤活Intel晶圓代工部門,是個無解的難題,除非拆分(Split Off) 後引資。Intel的x86 晶片設計架構,雖不如英國ARM Holdings(大股東是日本軟銀)的RISC為基礎的架構,但在PC/伺服器仍有賣點,可惜的是:伺服器用的GPU已有採用其架構的AMD瓜分市場,剩下的PC用CPU的佔有率也在衰退中。

邱宏仁提到,在這樣的情境下,高通仍想透過收購Intel晶片設計部門,在荷蘭NXP的收購案。以色列Autotalk等都因未通過各國監管審查而失敗,是有所本:因ARM在2024/12對高通提起"終止晶片架構授權"的訴訟,原因在於高通以14億美元收購的Nuvia,已付費獲得ARM授權使用其晶片設計架構,後,不願再支付額外的費用。雖然在2025/2高通宣稱兩家已達成和解,但對於高通而言,若能取得Intel的x86架構,就能在日後與ARM有更多的談判籌碼。

邱宏仁強調,然而,Intel董事會不願意分拆IC晶圓代工與IC設計這兩大部門,這令路透社報派的合資(Joint Venture),由台積電、輝達、博通等,應是無解的難題,也是假議題:(1)若是獨立於Intel之外,這個合資須與Intel簽訂委託管理契約,但問題是台積電與Intel先進製程的技術架構差異甚大,也傳出Intel對於其A18製程,相當於台積電2奈米的堅持,不願意放棄。

(2)若IC晶圓代工不分拆出去,而是藉由台積電等廠商"參股"這個部門,那麼Intel還是要進行股權重組。分拆茲事體大,比較簡易的方式是將IC Foundry部門,成立"追蹤股票",讓該部門"自負盈虧";這個做法在製藥業過去用過幾次,主要是因為尚未通過臨床試驗的藥物,研發支出甚大,但因有"錢"景(例如,通過FDA新藥審查後,有專利權保護的龐大利益),所以能吸引投資者。但Intel的IC晶圓代工早已虧損連連。前景又不明,如何吸引投資者參股?

(3)倘若Intel以拆分的方式,台灣"弱到爆"的科技零組件業者,常以此達成"集團化"之"噓噓樂"目標,將IC晶圓代工獨立成為子公司,引進像台積電這樣的策略投資者,這似乎較可行,但與合資無關!

(4)方案(3)麻煩之處在於:基於Intel的IC晶圓代工損於大幅虧損狀態,美國證交會不可能讓其留在那斯達克、紐約證交所等,而是放逐到創業板上,因此籌資困難。這對於台積電的參股,及日後的募資,相當不利,因為若是還要從台灣搬錢出去,那肯定會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後,英國路透社引述多個消息來源,來鋪陳近日來的數篇連續報導,但欠缺併購重組專業的論述,令人更加不知台積電深陷「川普投顧」的風險有多深?

總結,台積電的長線投資價值,在於其穩定的「預包產能+預收貨款」,及專注本業的商業模式。持續的製程創新。如今,大規模海外投資,除了自台灣搬錢到美國設廠/參股外,看不出如何在美國籌資,這將令台積電股價波動加劇,風險調整後股價(Risk-Adjusted Stock Return)暴跌。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大樂透貳獎「一注獨得」又來了! 下期頭獎飆1.7億
10大ETF人氣王一文看!這檔最受歡迎 周增51,370人
馬斯克噁心作風 害慘特斯拉!這大國買氣狂崩76% 比大陸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