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4條海底電纜太重要,可能成中國攻擊目標?該怎麼應對?

台灣處於東亞島弧的中央位置,是亞太地區海、空運交通要道,在光纖網通的領域,台灣更是整個東亞的網路中心!《華爾街日報》近期發布了一支影片,討論台海的局勢如果升溫,中國很有可能瞄準台灣的14條海底電纜進行截斷或攻擊。

今年八月,中國當局在台灣周圍海域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雖然沒有任何報導提到中國是否瞄準台灣的海底電纜,但中國在這片海域的軍事演習,將讓這些基礎設施處於危險狀態。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暨執行長黃勝雄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如果這些電纜被破壞,當真正的戰爭爆發時會是一場大災難。

海底電纜的歷史與戰略地位

發明於1940年代左右的海底電纜,管徑類似花園的水管,內含數據的光纖。電纜在海底綿延數千公里,連接全球各國進行數據傳輸功能。報導提到,第一條商業化的海底電纜是在1850年建設的,連接美國本土與子夏威夷和關島。如今,海底電纜傳輸約98%的國際傳輸流量,而台灣的基礎設施更是處在亞太地區的關鍵地位。

北亞地區到東南亞地區都需要經過台灣附近的海域,黃勝雄指出,電纜如果有一些硬體上的小毛病,將帶給鄰國嚴重的影響,過去由於繁忙的海上活動和自然災害(地震、颱風)帶給電纜不同程度的破壞,例如2006年台灣的恆春地震,就讓部分纜線斷裂,導致部分公司的通訊中斷。他比喻,「電纜之於各國的重要性,就像是人體中的血管」。

如果台灣和中國之間發生軍事衝突,電纜絕對是第一個攻擊目標,而且對美國而言不是新聞,去年美國智庫已經兵推出這樣的看法與證明。報導提到,7月25日曾發生,北端連接東北亞的電纜需要維修,日本派船前往察看,但三天後中國卻進行大規模演習,讓日本船隻無功而返。

加強對戰略設施的保護

面對這樣的威脅,台灣正在考慮許多替代方案,像是加入更多網際網路的連接,例如「Apricot」。根據《Google Cloud》的文章,Apricot是一條連接新加坡、日本、關島、菲律賓、台灣和印尼的新海底電纜,目的是提供亞洲數據傳輸有更多的選擇途徑,並預計在2024年正式啟用。

廣告

另外,無需透過陸地或海上的實體連接的低軌衛星也是解法之一。最知名例子就是SpaceX的Starlink在烏克蘭的應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Starlink即在烏克蘭提供低軌衛星的網路服務;先前東加群島因為火山爆發而造成海底電纜損毀時,馬斯克的也藉由SpaceX提供50個小型衛星地面終端設備(VSAT)給受災影響嚴重的離島。

回到台灣來看,數位發展部在9月的新聞稿提到「應變或戰時應用新興科技強化通訊網路數位韌性計畫」,部長唐鳳就指出,目的是要確保在緊急狀況下,若海纜、行動網路、固網等既有通訊系統遭到破壞時,我國通訊網路仍可藉由非同步軌道衛星,向外傳遞訊息。而網路對台灣來說是國家安全議題,數位發展部將在接下來兩年內投入5.5億元,確保台灣通訊網路的應變韌性。

黃勝雄也說,衛星通訊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幾年的投入,才能在必要時發揮重要戰略功能。

資料來源:WSJGoogle Cloud數位發展部Reuters

責任編輯:錢玉紘

更多報導
台澎海底電纜發功!泓德蓋30MW太陽能電廠,年底把綠電輸台
馬斯克宣布Starlink將協助保護亞馬遜雨林!能翻轉巴西總統破壞環境負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