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若有戰事 會放下一切衝到最前線採訪⋯一生懸命 野島剛の記者魂

台海若有戰事 會放下一切衝到最前線採訪⋯一生懸命 野島剛の記者魂
台海若有戰事 會放下一切衝到最前線採訪⋯一生懸命 野島剛の記者魂

文/孫蓉萍

「我希望台海不會發生戰爭。不過萬一真的發生,我拿到採訪許可,就會放棄所有工作,在台灣第一線採訪。」說這句話的不是台灣人,而是道地的日本人野島剛。

隨軍採訪美伊戰爭 自認記者生涯已達顛峰

根據《財訊》報導,野島剛在台灣是知名度數一數二的日本媒體人,他有天生的記者魂,熱愛第一手的報導,這也是他離開前東家《朝日新聞》的原因。「日本記者像是企業的齒輪,外派大約三、四年又要調回日本,而且一般只有外派兩次的機會。我曾經被派駐新加坡和台北,回到日本總社後,擔任國際新聞編輯台的工作。其實之後應該會高升到局長或部長,不過我非常喜歡現場採訪和寫作,所以就決定辭職了。」

1992年3月他從日本上智大學文學部新聞系畢業,4月進《朝日新聞》,2016年離開時,大家聽到的第一個反應都是:你瘋了嗎?《品學堂》文化長丘美珍說:「竟然在生涯高峰期,從這麼大的報社離開(早晚報發行量至今仍有近六百萬份),成為自由工作者,實在是非常『不日本』的決定,很佩服他的勇氣。」

不過,《財訊》分析,野島剛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現場」才是心目中的第一順位。例如在記者生涯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03年曾經隨美軍採訪伊拉克戰爭。「當時才30多歲,美軍答應採訪的記者名額有限,我運氣好被選上,是日本唯一隨軍的記者,日本人每天都在看我的報導,我覺得我已經達到當記者的顛峰。」

基於當時的經驗,雖然野島剛一再強調不希望看到台海交戰,不過他早已做好準備。他家裡有一個很大的頭盔,還有防彈背心、衛星電話、救難包等,最多3小時就能打包完成,出發去戰地採訪。

根據《財訊》報導,他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手機無法使用時,就要透過衛星電話發稿;救難包裡面一定要放抗生素,這個很重要,因為受傷或感冒,它都可以派上用場。另外還要準備兩、三部電腦和眼鏡,因為這些東西一旦故障,屆時都無處可修。

從野島剛的著作,也可以看到他重視現場的採訪。例如《兩個故宮的離合》,不只蒐集有關故宮的資料,走訪了中國的北京、南京等地,以及台灣、香港、新加坡等,也採訪了台北歷任故宮院長和參與故宮變遷的重要人士。找到採訪對象,還要說服對方受訪是最不容易的事,但是他說:「如果沒有訪談,我就只是一個學者,而不是記者。」

近30年的記者生涯,也培養出跨域整合的能力。《財訊》分析,他的著作題材非常多元,從故宮、電影、到美食、單車等,他說:「我對政治、文化、歷史、觀光等,都很有興趣,所以我的作品也會把它們融合在一起。例如我到每個地方都會尋找美食,所以寫了《野島剛漫遊世界食考學》,把飲食和政治、社會結合在一起。」

來台留學感情深厚 搭橋引薦台日議員交流

野島剛也是最強的台灣啦啦隊。他就讀大學時曾經在台灣師範大學留學,2007到2011年擔任台北支局長,原本就對台灣有深厚的感情,而且擅長發揮敏銳的觸覺尋找議題。丘美珍說:「我是從他寫《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正式成為他的書迷,非常訝異這樣的祕辛,竟然是由一位日本作家寫出來。」

《財訊》報導指出,台日之間並沒有邦交,於是議員外交尤其重要。野島剛曾經在日本跑過政治和外交新聞,在自民黨內還有人脈,他非常樂於引薦台日雙方的議員認識,希望民進黨內部培養知日派人士,並且和日本的親台派議員團體對接。

立委趙天麟說:「有一次我辦了一個小型講座,在場人士都對這個日本人能講這麼流利的中文,而且內容深入,感到非常驚訝。」不過,更難能可貴的是,儘管有愈來愈多的台灣朋友,他仍然保有記者中立的立場。「他對台灣的喜歡帶有媒體人的理性,而不是浮濫的感情,所以會冷靜地從不同的角度和面向觀察。長年以來從台灣看日本,也從日本看台灣,用溫暖的筆觸,寫下他的觀察。」

去年,野島剛在高雄市立圖書館演講「看見不一樣的台日關係」,根據《財訊》報導,當時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剛遇刺過世不久,台灣還在懷念安倍對台灣的友好,野島剛就在演講中非常務實地提醒大家:台灣人做好準備了沒?是否應該趕緊和新的日本領導者互動?

他不但自己盡量在媒體發聲,讓更多日本人了解台灣,也介紹專家給日本人。資深科技記者林宏文就在他的鼓勵下,寫了《晶片島上的光芒》。林宏文說:「野島剛知道日本人對台灣的半導體業很有興趣,而且台積電熊本廠二四年即將完工,日本工程師也想多了解這家公司,可是市面上缺乏這樣的書;他建議我2024年在日本出一本有關台積電的書,也幫我介紹了日本版的出版社。」

嚴謹經營個人品牌 5年計畫出書針砭時事

成為獨立的作家後,要面臨收入問題,野島剛對《財訊》採訪團隊笑著說:「還好大家都很好心地給我很多寫稿的機會。」不過,他自己更是筆耕不輟,而且紀律嚴謹。

通常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自己做了早餐後,6點開始寫稿,直到中午12點左右,寫作的字數則看當天的靈感而定。下午有3天去大東文化大學教書,其他時間就看書或搜集資料;最晚11點就寢前,會把第2天要寫作的參考資料放在書桌上,以便隔天吃完早餐可以馬上寫作。

除了固定為台日媒體寫專欄外,野島剛幾乎一年出一本書。他擬定了5年計畫,目前同步進行4至5本書的寫作計畫,有的預定今年底完成,有的明年完成,但最多不超過5年。例如,最近《中國的執念》這種時事性題材的書,就需要加速進行。

另外也有出版社特別委託他在台灣總統大選前出書,他說:「7年前我獨立寫作的時候,台灣還沒這麼夯。之後因為台積電、美中角力等因素,把台灣推到世界的焦點,台灣問題受到極大的關注,我在日本也有愈來愈多的工作機會。」

中年出走,開始經營「個人品牌」,可以聚焦在自己喜歡而且熟悉的領域。接下來野島剛會繼續用他的筆,守護台日關係。…(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95期)

延伸閱讀:

比亞迪台廠供應鏈 無近憂但有遠慮!中國拉高汽車零件自製率,相關族群能繼續沾光?

英特爾決戰2奈米 基辛格還有路要走!4年追趕5代製程 與台積電維持競合關係

一季規模即突破700億元!包租公、節稅族群新歡 ETF當紅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掌握高票價契機 軟硬體強力升級 高星潢多管齊下,打造華航New Ba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