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化」恐演變成「美國化」,美機械市場升溫有利工具機出口成長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工具機產業11月出口年減近6.9%,不過衰退幅度已逐漸縮小,有鑒於全球供應鏈過去為因應政策風險所採取的「去中化」策略,未來可能進一步演變為「美國化」趨勢,在美國製造優先政策下,預期美國市場將逐漸升溫,台灣工具機出口美國也連續兩個月呈現正成長,未來有利台灣工具機出口增長。根據統計,台灣機械產業11月出口24.51億美元,年減1.4%,但較上月成長2.6%。累計前11月機械出口266.5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0.6%。累計前11月機械出口國前3大為美國占比24.7%、中國大陸占比23.3%、日本占比7.4%。

台灣工具機11月出口約1.94億美元,月增5.6%,年減近6.9%。累計前11月出口為20.03億美元,年減16.2%。前11月工具機出口前三大國家依為中國(含香港)、美國、土耳其。

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指出,雖然美國總統選舉已結束,原本的不確定因素消除,但因應川普2.0新的挑戰正逐漸浮出檯面,未來美國的高關稅與美國製造優先,將會是台灣商品出口挑戰,影響範圍仍需持續觀察,產業宜盡早布局以分散風險。

工具機產業11月出口年減6.9%,不過衰退幅度已逐漸縮小,台灣工具機景氣復甦向來比其他機械行業慢,今年美國芝加哥IMTS與日本JIMTOF展況都相當熱烈,在美國製造優先政策下,美國市場預期將逐漸升溫,台灣工具機出口美國也連續兩個月呈現正成長,未來有利台灣工具機出口增長,惟日幣、韓元近期持續走貶,匯率變化將影響台灣廠商接單競爭力。

工具機公會指出,美國「川普2.0」政策即將上場,恐掀起新一波高關稅與貿易戰。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專家分析,全球供應鏈過去為因應政策風險所採取的「去中化」策略,未來可能進一步演變為「美國化」趨勢,促使製造業加大在美國本土的生產布局。

在美國轉向更強的保護主義,不僅可能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也將對各國製造業經營模式與國際競爭策略帶來深遠影響,不過高關稅政策的變局,一方面,可能將壓縮台灣出口至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但隨著製造業逐步移回美國,同時也可能為台灣工具機產業帶來新的合作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