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地圖找人喝一杯!Zima顛覆只看臉的交友App,結合Web3怎麼玩?

下班時間剛過,走進尖峰時刻的信義商圈,準備與朋友赴約晚餐,看了一下時間,還有40分鐘的尷尬空檔。

如果每個人的頭上,都有一個狀態顯示螢幕,可以一眼看出此刻有沒有空、是否有興趣聊天喝一杯?那麼在那40分鐘的空檔,可以一起約去新光三越旁的Draft Land「立飲」一杯,那尷尬的空檔可以變得有意義,陌生人之間的緣份可能發展成新戀情,因為我們都寂寞。

左滑、右滑的手機交友型態已經有10多年歷史,加上不斷冒出的廣告,逼迫用戶購買會員的機制,多數人已經感到厭煩,我們還有新的選擇嗎?在過去一年火熱的Web3浪潮中,可以找到線索。

想找人聊天怕被當瘋子,異鄉打拼的孤寂心靈

無論生活多麼充實,「寂寞」的情緒仍會在許多時刻冒出,遊戲社交平台ZIMA的創辦人汪靜妤就有很深刻的親身感受。

全球在2018年掀起ICO(首次代幣發行)熱潮,隨後炒作泡沫破裂,迎來加密寒冬。當時汪靜妤在網路上第一次看到「Blockchain(區塊鏈)」一詞。

不愛看書的她找了許多書跟資料研究,馬上被自由奔放、如同西部拓荒瘋狂的區塊鏈世界所吸引,甚至也買了比特幣,成為超級信仰者,至今沒有賣出任何加密貨幣。

後來,汪靜妤因緣際會,加入全球前五大加密貨幣量交易團隊Kronos Research,當時Kronos才剛成立,團隊只有五個人,且多數都是不懂中文的美國ABC,汪靜妤的任務是要對外推廣 Kronos的量化交易 (Quantitative Trading)等服務。

ZIMA 圖/高敬原攝影
ZIMA 圖/高敬原攝影

當時,汪靜妤為了找投資人,搬到了區塊鏈產業熱絡的上海居住,頻繁出差穿梭在各大城市與飯店,只要有幣圈的活動她都去,今天在上海、明天在首爾,都是再普通不過的日常。但這樣的日子讓汪靜妤感到孤單,也對當時幣圈封閉的生態覺得膩,「我很常坐在異鄉咖啡廳,看著店裡的其他人,想跟他們聊天說話,卻又很怕被當成瘋子。」

廣告

從感受延伸,汪靜妤有了打造「社交版Google Map」的構想,她認為現在的交友軟體都無法讓人與人之間在現實中有更好的互動,因此想做一個可以即時找到身旁擁有相同興趣、馬上碰面聊天的社交平台。

交友還能養電子雞,如何越玩越賺?

2019年12月,汪靜妤下定決心創業,從中國搬回台灣,疫情也剛好在此時爆發,「一切時機都很剛好。」,她找了幾位工程師夥伴組團隊,開始打造ZIMA。

ZIMA是一款以Google Map為基礎的社交平台,當用戶想找人喝一杯、一起看展、吃飯時,可以輸入當下的心情或需求,並配上一張照片發文,類似發出一則限時動態。這時在地圖上,就會出現用戶輸入的標題,附近的用戶如果看到覺得有興趣,就可以傳訊息給對方,近一步交流。

ZIMA 圖/ZIMA
ZIMA 圖/ZIMA

不同於一般的交友軟體,ZIMA並不帶有特定目的,也沒有配對成功就要朝曖昧發展的情感壓力,更不⽤交代年齡、學歷、職位這些空虛的社會標準,而是優先以當下心情、興趣與談話內容優先,更可以營造出互動的浪漫感。

ZIMA也不像Instagram或Tinder,可能會因長時間使用成癮,而是主打利用零碎時間、超短時數的限時動態,讓不同圈⼦、不同年齡的⼈即時交流,甚至找到有相同興趣的同好,讓有空的⼈成為彼此學習的對象與⼈脈。

為了增加黏著度與吸引力,ZIMA結合了「social-to-earn(社交賺錢)」的模式,每個帳號都能獲得一隻類似電子雞(Tamagotchi)的虛擬寵物,一開始會是一團小肉球,隨著用戶使用頻率變高、累積的社交數據變多,這個虛擬寵物會長大、面貌會改變。據官方說法,透過程式碼組合,虛擬寵物會有15億種不同的樣貌,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

ZIMA 圖/高敬原攝影
ZIMA 圖/高敬原攝影

汪靜妤透漏,許多用戶非常在意虛擬寵物的養成,甚至還會寫日記記錄成長過程。根據後台數據,平均每為用戶每周開啟ZIMA的次數高達100次,推出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累積超過三萬名用戶。

區塊鏈新創BSOS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Daniel,也以個人的名義投資了ZIMA團隊,他觀察雖然現在用戶數還不多,「不過我在裡面看到滿滿很Chill的年輕人,以不合理的高密度出現在這個宇宙,我不確定它怎麼做到的。」

他認為,這正符合早期投資人所尋找的黃金模式(Pattern),「從邊緣(niche)切入,並使特定族群產生強烈牽引力。」

不靠業配、廣告,如何讓用戶甘心掏錢?

對於ZIMA的下一步,汪靜妤與團隊無論是在玩法、商業模式上,都有顛覆現狀的想像。

頻繁使用ZIMA除了可以養大虛擬寵物,同時也能累積點數「ZIMA Coin」,這些點數未來可以用來購買ZIMA上的虛擬寶物(配件)。

虛擬配件分成「功能」、「裝飾」兩種類型,帶有功能的配件,每一款有不同用途,比方說,套用後可以只看到某個性別、星座、性取向、興趣的用戶,幫助用戶更快找到想接觸的對象,如果不喜歡虛擬寵物的長相,也可以購買「重養」功能的配件達成。

ZIMA 圖/ZIMA
ZIMA 圖/ZIMA

還有一款功能叫「魔法棒」,如同透視鏡,可以看到用戶的交友動機,像是找約會對象、旅伴,甚至想要更進一步也可以,汪靜妤說,ZIMA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在安全的前提下,不會歧視任何交友動機。

配件類的則像是虛擬寵物的帽子、衣服等等,未來也規劃跟品牌或網紅推出聯名配件,賣出後可以相互分潤,取代傳統業配廣告的模式。如果沒有足夠的ZIMA Coin購買配件,也可以透過刷卡購買點數的方式加值,類似現在手機遊戲模式。

ZIMA 圖/ZIMA
ZIMA 圖/ZIMA

除了Web2感十足的玩法,ZIMA也開啟了Web3的大門,用戶可以綁定Metamask錢包,將持有的虛寶甚至是虛擬寵物上鏈變成NFT(非同質化代幣),就能在交易平台OpenSea上轉賣,需要注意的是,將虛寶做成NFT,玩家需要付出一點Gas Fee(礦工費) 。

汪靜妤解釋,每種虛寶每月會限量發行,沒買到的玩家可以在OpenSea尋寶,讓虛寶價值不受限在ZIMA平台上;跟精品、網紅聯名的配件轉成NFT後也能透過二級市場交易增值。之後ZIMA也會發行自己的代幣「ZOO Coin」,開放用ZIMA Coin兌換。

透過這樣的機制,玩家也可以事先在OpenSea上買虛寶或是虛擬寵物,再匯入到ZIMA帳號,Web2與Web3入口都是開放的。

不同於市場上常見的Social Fi(社交金融)應用,多是透過寫文章、按讚來賺取代幣,ZIMA打造的,是一個與現實生活高度連結的社交平台。也沒有將整套服務設計成純Web3,而是讓玩家自行選擇。汪靜妤認為,這樣「雙向模式」的設計,可以降低門檻,讓Web3應用更容易普及。

打造社交的「多重宇宙」

除了可以用虛寶找到特定條件的用戶,在ZIMA上也存在「多重宇宙」。團隊接下來規劃跟品牌合作打造「主題地圖」,首個合作對象是時尚媒體ELLE的平⾏宇宙「ELLEVERSE」。

ELLEVERSE會以另一個地圖的模式出現在ZIMA上,在這個平行宇宙內,可以看到ELLE精選的酒吧、展覽、餐廳等等, 讓這個宇宙成為ELLE與品牌、⽤⼾互動的地方,十月份也規劃跟台北同志遊行合作,串聯友善的品牌與店家。

汪靜妤認為,交友其實就是品味的篩選,無論是喜歡的音樂、食物、景點,頻率對了就聊得來。跟品牌聯名平行宇宙,對用戶來說,可以根據主題類別,更精準與頻率相同的陌生人開啟話題;對品牌來說,可以直接在社交的場景中與消費者接觸。甚至因為這層篩選,能更精準掌握核心客群,這也是ZIMA未來重要的變現模式之一。

同時,ZIMA在商業模式上,不走傳統的付費訂閱模式,除了降低用戶的厭惡感,透過虛寶遊戲化的方式,用戶也更願意花錢。汪靜妤認為在Web3浪潮下「傳統的廣告很快會消失」。

打通Web2與Web3,ZIMA的機會與挑戰

ZIMA提出了一種不同於現在交友軟體的玩法,以及商業模型的設計。投資人之一的Daniel認為,每一代社交軟體的更迭,背後意味著每一代人、社交文化的改變,而他特別喜歡「社交養成 NFT Avatar(社交回報虛擬資產化)」及「Location-based 的社交多重宇宙」這兩個創新。

綜觀現在主流社交軟體,大多還沒有明顯朝Web3邁進的趨勢,Daniel觀察,就算對外宣稱有,也常被各種包袱限制。「Web3或Social to earn 的做法,是傳統平台不敢貿然跨越的界線。」這將會是ZIMA的機會。

未來,ZIMA打算發行NFT跟社交代幣,Daniel提醒,不因數字而迷失、堅持用戶體驗,將會是團隊的挑戰。

在ZIMA辦公室地板上,放著一張大大的海報,是汪靜妤朋友送她的,除了是品牌名稱的由來,也呼應了Daniel的提醒。

ZIMA 圖/高敬原攝影
ZIMA 圖/高敬原攝影

ZIMA的名稱源自Netflix影集《愛×死×機器人》,其中一集描述一個叫做ZIMA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中央總是有一塊藍色的正方形,原來ZIMA是一個進化多年的機器人,一開始專門清理泳池,那塊藍正是泳池裡的的方形磁磚,是他第一個看到的東西。

影集的最後,ZIMA決定摧毀自己,身體開始裂解,變成了最初的掃泳池機器人,那塊藍對ZIMA來說是一切的源頭、生存的意義。

ZIMA 圖/高敬原攝影
ZIMA 圖/高敬原攝影

「初衷很重要。」汪靜妤認為,無論是工作或是生活,我們常常不小心忘記初衷,她希望顛覆現在的交友軟體生態。在這之前,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像ZIMA一樣勿忘初衷,別走歪了。

責任編輯:侯品如

更多報導
一場槍擊案讓「Z世代Tinder」惹上風波!Yubo是什麼?如何用AI加強交友安全?
與AI「談」戀愛的時代來臨?語意分析進化,機器人和你可能聊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