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經濟架構 達供應鏈協議

美國商務部27日宣布,14國貿易部長上周末在底特律進行印太經濟架構(IPEF)會談後,終於針對供應鏈談判達成協議,除了將成立委員會協調供應鏈問題之外,也將建立一套供應鏈早期警告系統,協助各國及早應對。

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包含4大支柱,分別是創造公平彈性貿易、推動綠能轉型、保障勞工權益與包容性、打造安全靈活的供應鏈。過去一年來各國歷經多次協商,這回首度就供應鏈議題達成具體結論。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各國在27日達成前所未有的協議,除了成立委員會以便日後協調供應鏈問題外,也將建立「危機反應網路」,讓各國發現供應鏈問題前兆時立即通報,即早提出應對措施,避免問題越演越烈波及全球。

雷蒙多回顧疫情期間全球晶片缺貨曾導致美國汽車業停擺。她表示:「如果當時在疫情期間能有這套危機反應網路的話,勢必能保住美國就業市場,也能讓供應鏈維持運作。」

27日達成的協議內容還包括由各國政府及勞資雙方代表組成勞工權益顧問委員會,旨在提高印太地區供應鏈的勞工標準。

印太經濟架構被視為拜登政府的亞洲貿易政策核心,尤其近年大陸對供應鏈影響力日益壯大之後,拜登政府急欲在疫情過後重整亞洲供應鏈。為了拉攏亞洲各國一同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度,美國一手促成印太經濟架構,儘管該架構會員國大多與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會員國重疊。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各國貿易部長在這次會談中提出仍須加強討論的議題。至於供應鏈以外的3大支柱,有待今年11月各國貿易部長赴舊金山參加亞太經濟合作(APEC)高峰會時再做進一步協商。

美國產業人士近日批評印太經濟架構缺乏市場開放相關談判,難以和RCEP抗衡。對此戴琪表示,印太經濟架構本來就不是傳統貿易談判,而是將重點放在提倡永續、韌性與包容性。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美光業績報喜 歐美股油價齊反彈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
大眾控AR HUD 進攻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