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力挺這家陸廠追上台積電 今IPO吸金2000億元! 但連這點優勢都被台積打爆

中國最大晶圓代工業者中芯國際(SMIC)回歸A股,今(16)日在上海證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第一天股價就衝到95元人民幣,遠高於發行價27.46元人民幣,終場仍以82.92元收盤,漲幅高達201%。 若以今天收盤市值5917.52億人民幣(2兆5279億元台幣)計算,營收規模排名全球第五位的中芯,市值已超越第四名聯電(2303)的2028億元台幣,但仍遠遠落後業界一哥台積電的9兆2701億元台幣。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原本中芯國際預計透過A股上市募集200億人民幣,沒想到中外投資人認購太熱烈,最後募得530億人民幣(2264億元台幣),創下中國A股十年來規模最大的IPO,僅次於2010年中國農業銀行的687億人民幣。

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博士今天在上海證交所的上市儀式中致詞時表示,這次「以紅籌架構回歸A股科創板,充分體現境內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包容」,上市後中芯將進一步借助境內資本市場力量,加速創新和發展,為更多海內外客戶提供更優質產品和服務。

▲中芯國際今天在上海證交所科創板掛牌,單日股價就飆升201%。(圖:中國證券時報)

根據中芯國際IPO公開說明書,對於這次募得資金,中芯規畫將把其中40%投入旗下中芯南方公司(位於上海張江),建立一條12吋晶圓產線、月產能3.5萬片,希望運用14奈米及7奈米製程;

另外20%作為先進製程儲備計畫的資金,其餘40%是補充營運資金。

在過去兩年美中兩國摩擦從貿易戰升級為科技戰的背景下,北京對於扶持本國半導體產業不遺餘力,透過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為大基金,集成電路即積體電路)入股,希望逐步降低這家中國晶圓代工龍頭對美國市場或設備的依賴,並拉近與台積電、南韓三星或美國格羅方德等主要對手間的距離。

不過,中芯眼前顯然難關重重。根據IPO說明書,公司一開頭就點名投資人必須注意的11項投資風險,其中三項與美國有關。

廣告

例如在貿易摩擦風險上,中芯指出,從2017年度至2019年度,美國的營收佔比就從26%、31%,躍升至40%,且主要材料及設備供應商來自日本、南韓、荷蘭及美國等外國。

「未來,如果相關國家與中國的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限制進出口或提高關稅,公司可能面臨設備、原材料短缺和客戶流失等風險,進而導致公司生產受限、訂單減少、成本增加。」

中芯徒有主場優勢 在中國仍被台積電打到趴

中芯在IPO說明書中也意外揭露,根據產業研究機構IC Insights計算的2018年中國境內純晶圓代工業者營收排名,台積電以56%市佔率高居第一!

中芯國際雖然居次,但市佔率僅18%,全年營收19億美元,遠遠落後台積電的60.1億美元。

換句話說,就算中芯在中國大陸享有主場優勢加上北京政策支持,在自家市場仍被只有在南京經營一座8吋晶圓廠的台積電打爆。

▲中芯國際在IPO說明書中,對於在中國國內市場地位遠不如台積電的說明。

信用評等機構S&P Global估計,為了儘快縮短與台積電的差距,今年中芯國際的資本支出可能達到47億美元(近1400億元台幣),較2019年增加一倍以上。

外資券商Bernstein Research半導體業分析師Mark Li說:「中芯在A股上市是件好事,也是詛咒。他們要拿到錢才能跟台積電競爭,但對手很強、口碑更好,因此投資人想要獲得投資收益會更難。」

美國貢獻40%營收及多數設備商 將是中芯一大弱點

法人也認為,儘管美國政府尚未明白封殺中芯國際,但中芯的設備供應商有美商應材、LAM Research、KLA到艾斯摩爾(ASML),不是美商就是歐商,而且在中國沒有廠商可以替代,這將是中芯一大弱點。

Mark Li說:「若沒有這些設備,中芯幾乎不可能營運下去,可能在14奈米製程就會卡住,而想升級到7奈米製程,沒有付出更龐大的成本是做不到的。」


更多今周刊文章
「口袋有120萬,我該買台積電還是合一?」分析師用2張圖告訴你:這兩檔的買點是...
「寧淹百姓也要保壩!」三峽大壩超級洩洪照曝光 長江洪災遭爆「根本是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