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併網大挑戰 撬動綠能商機

能源進口度依存度高達98%的台灣,啟動能源轉型腳步訂定再生能源2025年占總發電量20%,但綠能的間歇性對穩定供電是一大挑戰。對此工研院已結合產官學,在台電內成立「再生能源發電系統併網技術規範委員會」,對現行併網制度提出意見,交由監管機構執行,以確保大量再生能源併網時的供電穩定。

通常所謂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陽能、風能、生質能、水力能、海洋能、地熱能六大類,其中台灣擁有陽光普照的太陽能與絕佳的風能優勢。以風力來說,全球20大離岸風電最佳場域,16處在台灣,現也吸引各國離岸風電業者搶進。中南部則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後者可在春夏時提供,秋冬日照較少時則由風力補上,互相搭配。

離岸風電 技術挑戰有解方

然而隨著再生能源的占比提高,如何解決間歇性供電、以及併入電網後可能造成負載變動等,是尚待各界努力克服的挑戰。對此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盧展南認為,一般人對再生能源的印象是會受到天候變化影響,但實際上隨著技術的進步,已經可以利用逆變器、換流器等,降低其變動性。

他說針對再生能源併網運轉問題的解決策略也是方法,這部分包括提高系統供需預測及電源調度技術、制定及落實符合國際通用的併聯技術需求、以及強化供給與需求面彈性資源,降低系統擾動的影響等。

此外再生能源也可以在電網擁塞的時候,改變電流的流動、降低線路壅塞或系統的損失。盧展南表示,未來若能再加強再生能源的發電預測,讓台電能預做準備,提早進行因應與調度,也是可以達到良好控制的目標。

廣告

工研院電網管理與現代化策略室主任劉志文則認為,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同時,必須勇於面對並解決再生能源所帶來技術挑戰,目前已有許多技術解方,可從發展智慧電網、推動需量管理以及儲能多面向著手,並可參考歐洲等國外作法,訂定明確的再生能源併網規則,事先做好風險評估管理,來克服再生能源間歇性。

16位專業人才加入組織

針對再生能源興起,以及後續併入電網後所涉及的相關技術規範,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說道,近期已和經濟部能源局及台電協調,在其組織架構裡,參考國外的經驗與機制,設立一個「再生能源發電系統併網技術規範委員會」,由16位來自各方利害關係人參與,包含5位產業界委員、5位技術專家委員、5位台電公司委員,以及1位主席/召集人,就台灣再生能源併聯技術達成最大共識,再送交監管機構評估執行。

RE100(國際倡議行動)已募集逾240家大型企業承諾使用100%再生能源,包括蘋果、Google等國際企業等。台灣半導體大廠也在今年宣示正式成為RE100會員也加入綠色供應鏈的行列,都要開始逐步要求供應商使用綠電,使得再生能源不只是因應地球暖化的重要對策,更是攸關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