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致茂 2022年6月合併營收19.14億元 年增19.46%
日期: 2022 年 07 月 08日
上市公司:致茂 (2360)
單位:仟元
日期: 2022 年 07 月 08日
上市公司:致茂 (2360)
單位:仟元
【時報-台北電】台股止跌訊號浮現,上周每天成交量都不足3,000億維持低量能交投,外資瘋狂提款之際,內資國家隊當自強,投信22日破歷史第二長連買紀錄、創37天買超,八大官股也加碼護盤。由於盤勢仍不穩定,專家建議,鎖定交易量逆勢勁揚、股價在9月利空攻勢仍維持月線以上,且投信與官股都買進布局的「籌碼三優股」,篩選出文曄(3036)、精剛(1584)、中砂(1560)、亞德客-KY(1590)等十檔,可望在外資認錯回補後,展開新一波漲勢。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觀察這些個股主要屬於半導體類股,包含IC設計、IC通路等,研判投信、八大官股鎖定中小型電子股買入布局,在外資狂賣大型權值股之際,內資國家隊持續逆勢加碼籌碼輕盈、易帶動的重點股;22日櫃買半導體指數、上市上櫃IC設計指數表現也相當亮眼,分別上揚2.52%、2.47%。 據統計,文曄、精剛、中砂、亞德客-KY、旭隼、力旺、晶呈科技、聯發科、景碩、大聯大等,在外資大力縮手賣超下,是唯一「月均量放大」的十檔個股,放大比率介於2.7%~340.1%,國家隊投信與八大官股,日買超金額相加高達4億~5億者,也有聯發科與力旺。 聯邦投信投資長吳
【時報-台北電】台股22日加權指數收16344.48點,漲27.81點或0.17%,總成交值2414.98億元。三大法人賣超142.60億元,其中外資賣超148.38億元,投信、自營商分別買超22.62億元及賣超16.88億元。 外資賣超前十大個股,依類別分,2檔電子股、5檔金融股及3檔傳產股;依股價分,1檔百元股、1檔中價位股及8檔銅板股;賣超張數方面,4檔賣超上萬張,榜首為開發金(2883),賣超1萬8368張,聯電(2303)、台泥(1101)名列二、三名,分別賣超1萬8032張及賣超1萬5894張。第四及第五名為台積電(2330)、長榮航(2618),其他依序為富邦金(2881)、中鋼(2002)、國泰金(2882)、中信金(2891)及新光金(2888)。 ●外資22日賣超前十名: 1.開發金(2883)收11.70元,跌0.05元或0.43%,外資賣超1萬8368張。 2.聯電(2303)收45.35元,跌0.30元或0.66%,外資賣超1萬8032張。 3.台泥(1101)收33.50元,跌0.30元或0.89%,外資賣超1萬5894張。 4.台積電(2330)收522.
【時報-台北電】在美國大力支持下,印度目前成為製造業者的新寵。印度電子與資訊科技部長衛士納(Ashwini Vaishnaw)23日出席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Micron)在當地的首座晶片廠動土典禮時表示,該工廠將很快完工,預計2024年12月開始生產印度首批本土晶片,顯示印度朝向全球半導體重鎮的目標邁進一大步。 另據印度媒體PTI報導,美國蘋果公司(Apple)計畫將在印度的生產規模提高5倍,達到400億美元。若這一計畫得以實施,蘋果可能將成為印度最大的出口商,也將增添印度市場在蘋果供應鏈的份量。 綜合外媒24日報導,衛士納表示:「美光首座半導體廠正式動工,這是實現印度總理莫迪『本土製造』願景的重要一步。新廠將很快建成,印度晶片將於2024年12月推出。」 衛士納還指出,印度目前有兩個重大半導體提案正在進行中,預計未來幾個月將逐步成形。 美光2023年6月宣布,將在印度古吉拉特邦(Gujarat)新建一座半導體組裝與測試廠,總投資額高達27.5億美元,其中8.25億美元來自於美光,其餘的由印度中央政府出資。這是印度首座半導體製造工廠,旨在滿足國內與海外對於DRAM與NAND晶片產品
【時報-台北電】近期煤鐵等原物料價格行情續漲,為第四季鋼市提供強勁支撐,但業界人士認為,若要真正能推升鋼價走揚,還是得看大陸的臉色;目前利多包括大陸鋼廠承諾第四季將減產、對岸振興房市「認房不認貸」等措施,大陸汽車銷售市場也推出補貼措施,大陸鋼鐵限產、需求又增加的狀況下,大陸可望扮演亞洲鋼市復甦領頭羊,第四季大有可為。 許多人都在問,第四季鋼市到底會不會復甦,如今看起來機會並不小,其中一項理由就是原物料價格仍高。根據數據顯示,目前鐵礦砂價達每噸123.60美元,焦煤更已漲到每噸324.25美元,光是這兩種原物料就足以支撐鋼價不墜。 近期國際原油更因沙國、俄羅斯延長減產行動,價格扶搖直上,更將影響煤、鐵價格後市。鋼鐵界人士指出,包括鐵礦砂的開採、焦煤的製作都需要用到油,且油價漲,原物料運輸成本也跟著漲,都會反映到鋼品價格上。 供給與需求則是第四季鋼市看好的另外一個原因。中國大陸官方在7、8月時要求鋼廠減產,指示今年粗鋼的產能不得超過2021及2022年的水準,9月起大陸各鋼廠勢必得開始減產,否則難以達到官方設定目標。在供給減少下,業界認為較不容易出現去年下半年大陸低價鋼品流竄亞洲的狀況,對
【時報-台北電】特斯拉(Tesla)超級充電聯盟不斷壯大,北美充電標準(NACS)成新標竿,為打入新市場,信邦(3023)積極參與特斯拉標準充電槍認證,並傳來佳音。信邦表示,認證應可於10月底到手,並於11月正式出貨,可望為淡季出貨增添新動能。 因消費性電子需求不振,信邦第三季旺季表現不如預期,儘管信邦表示,9月表現會比8月好,但以7月及8月合計營收僅54.62億元言之,法人預估,信邦第三季營收將落在82億至85億元間,表現不若第二季的87.23億元,單季歷史新高恐成泡影,不過相較於去年同期的81.32億元,仍可以歷年同期新高之姿,保有年增的表現。 為因應特斯拉聯盟NACS標準的要求,信邦積極送樣,在歷經三個多月的認證後,信邦表示,認證進度如常,應可按照既定進度於10月底完成驗證,並於11月正式出貨,可望彌補部分淡季減少的單量。 雖然信邦第四季可望有NACS認證過關的利多挹注,不過著眼於初期單量不大,估對第四季挹注有限,再加上淡季效應發酵,信邦表示,第四季營收原本是傳統淡季,營收恐難超越第三季,估為個位數的年減。 據此,法人也推估,信邦第四季營收應會落在78億至80億元間,略遜於去年同
【時報-台北電】AI族群跌跌不休,亟需人氣股帶頭止跌,內外資研究機構此時出手,中信投顧指出,勤誠(8210)受惠AI需求、通用新平台推出等利多,第四季營收有望雙位數季增;摩根士丹利證券則預測,技嘉(2376)第三季營收季增近4成、年增5成,以強大營運成績單破除市場疑慮,給予「優於大盤」投資評等。 二大AI人氣股獲得內外資加持,22日股價連袂走強,勤誠終場大漲約6%、收213.5元,穩住200元關卡;技嘉則上揚3.91%、收279元,不僅一步一步向收復300元大關靠攏,也是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紅。 中信投顧指出,勤誠經營管理階層原預期第三季營收季減0%~5%,惟目前預期季減5%~9%。放眼後市,勤誠第一款AI伺服器機殼將在第三季底至第四季初進入量產階段,加上通用伺服器部分,勤誠公司評估在新平台問世、基礎建設需求提升,以及部分客戶對於搭載輝達L40S之伺服器傾向採用通用、而非AI伺服器機殼,整體而言,預期第四季營收季增有望來到15%以上。 凱基投顧則預估,勤誠2024年AI營收占比將擴大至34%,相較2022年的5%~10%、2023年的20%顯著增長。此外,液冷標準品與浸沒式產品將自2024
[NOWnews今日新聞]有網友在PTT詢問,桃園中路重劃區房價從2字頭一路到4字頭,還可以買嗎?網友討論,中路重劃區相較於鄰近的小檜溪重劃區、青埔重劃區的房價仍親民,但也有網友認為中路重劃區為純住宅...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撥款法案僵局未有解決跡象,堅持要求削減開支的共和黨保守派議員,為其阻撓撥款計劃的行動辯解,並認為即使行動導致聯邦政府陷入停擺一段短時間,仍是必要的做法。外電報導,根據美國國會先前通過的撥款法案,國會批准撥款以維持聯邦政府運作的時限,將於9月30日屆滿。如果國會無法在10月1日前通過12項新撥款法案或者臨時撥款法案(continuing resolution,CR),美國聯邦政府大部分運作將被迫停頓。眾議院將於週二(9月26日)重新開議,政治觀察家相信,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將爭取先行表決4個主要撥款法案,然後再表決CR,使政府可以保持運作一段時間,再通過其他撥款法案。被指阻撓撥款計劃的主角、眾議院內共和黨保守派領袖人物之一蓋茲(Matt Gaetz)週日接受《福斯新聞霍》新聞訪問時說,如果為達到限制政府繼續過度開支的目的、而令到華府部分主要部門停止運作短時間,他認為這是值得的做法。另一名保守派領袖柏蕭特(Tim Burchett)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訪問時為保守派辯護,稱他們要歇力阻止華府濫增開支,避免美國這艘「金
【時報-台北電】高通膨及高利率不斷加重美國人財務負擔,導致美國信用卡債務在今年第二季首度突破1兆美元,令信用卡公司損失慘重,且高盛預期信用卡公司虧損將繼續擴大至2024年底或2025年初。 美國信用卡公司虧損在2021年9月降至低點後,去年第一季開始隨著通膨升溫及聯準會升息而擴大,目前正以近30年來最快速度擴大中。目前信用卡公司虧損率約在3.63%,較2021年9月增加1.5個百分點,而高盛預期虧損率進一步增至4.93%。 高盛分析師納許(Ryan Nash)表示:「我們預期信用卡違約情形持續到明年中,多數信用卡公司虧損將持續擴大,直到明年底或2025年初才會好轉。」 納許表示,美國過去曾經歷五次信用卡虧損循環,其中三次都是在經濟衰退期,另外兩次分別在1990年代中期及2015至2019年期間。 他表示,2022年以來這波信用卡虧損循環與1990年代中期類似,都是在個人信貸強勁成長後展開冗長的信貸正常化。依照往例信用卡虧損擴大期將延續六到八季才會達到頂點,依此推測最快2024年底信用卡公司虧損情形才會開始好轉。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日前統計,2023年第二季美國信用卡債務總額增加450億美
【時報-台北電】台灣最大高爾夫球代工廠明揚屏東廠發生重大爆炸死傷慘劇,明揚和母公司明安董總24日召開重訊記者會,坦承明揚和明安營收和獲利一定會受影響,而屏東一廠建築物、設備及存貨等投保金額約15億元,有足額保險負擔財損,至於死傷員工和消防人員的理賠,將在25日與銀行討論成立信託帳戶,金額未定,但「3億、5億,不成問題」。 明揚董事長劉安?、總經理呂英誠,及母公司明安董事長鄭錫潛,明安總經理周益男,24日透過視訊在櫃買中心舉行重大訊息記者會,說明事件過程與善後事宜,並鞠躬向社會道歉。鄭錫潛表示,對於此次重大傷亡的理賠,目前銀行提供的貸款額度絕對足夠負擔,明安和明揚將在25日與銀行討論成立信託帳戶,專款專用,至於信託多少金額,他說,25日才會公布,「3億、5億元是沒有問題的!」 劉安?指出,明揚一定會負起責任,妥善處理善後事宜,希望公司也能夠儘快回到正常生產軌道。 呂英誠表示,明揚屏東廠共有兩個廠區生產,一廠因此次火災傷害嚴重,二期的新廠(二廠)並未直接遭受波及,不過影響程度仍待確認,至於整體最大損失金額也仍持續評估中。 呂英誠說,明揚屏東一廠建築物、設備及存貨等投保金額約15億元,有足額
【時報-台北電】美股連日來恐慌情緒蔓延到台股,22日台股開盤迅速跌破前低,靠著投信、八大公股行庫的兩大護盤資金力挺有功,台股終場驚險收紅,終止日K連四黑。台股分析師建議,共有聯電(2303)、京元電子(2449)等16檔雙資護盤個股,本周走勢持續受到關注。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國際股市消化聯準會偏鷹派的會後聲明,再加上美國政府9月底再面臨關門危機,台股22日跌破前低,隨即引發自營、法人、融資散戶的停損賣壓後,多頭行情趁機拉抬,尤其投信近期募集高股息的ETF申購源源不斷,可動用的資金雄厚,再加上高股息ETF陸續將進行調整成份股,資金轉向股價低基期、高股息的個股布局。至於八大公股行庫布局的方向以股價破底、占權值或營運強勁的個股為先。 在籌碼上,投信22日買超22.62億元,連37日買超,合計買超1,082億元,投信持續不斷買超的力量除了來自於投資人申購高股息ETF外,還有來自政府四大基金背後支持。八大公股行庫22日買超31.89億元,為連五日買,合計買超258億元。 展望9月最後一周布局方向,選出投信、八大公股行庫齊力買超的個股有聯電、京元電子、陽明、瑞儀、長榮、旺宏、欣銓、東陽、佳
【時報-台北電】每月激戰的國銀富豪財管業務,8月戰況出爐。根據金管會統計,九家已開辦高資產客戶財管業務的銀行,8月累計客戶數突破6,000人,總資產管理規模(AUM)繼7月順利破7,000億元大關後,8月已來到7,784億元,9月將可望再破8,000億元。 金管會統計,國銀高資產客戶至8月底戶數6,168人,年增2,979人或93%,AUM為7,784億元、年增3,656億元或88%。其中AUM第一名為中信銀,已連續四個月穩坐冠軍寶座,至8月底戶數1,553人,AUM為1,574億元;競爭激烈的亞軍,兆豐銀7月被合庫銀超車,8月急起直追順利奪回亞軍寶座。 兆豐銀8月AUM為1,506億元,與中信銀差距縮小至只有68億元,因中信銀4月曾以13億元的微幅差距掉到第二名,9月兆豐銀能否超車拿下冠軍,值得關注;第三名合庫銀AUM為1,351億元。 金管會2020年推出財管2.0方案,至今年8月底有九家國銀開辦,包含中信銀、兆豐銀、上海商銀、國泰世華銀、一銀、合庫銀、瑞士銀行台北分行、玉山銀、北富銀等,金管會8月也已核准元大銀行承作,目前還有1家公股行庫正遞件申請,若審核順利的話,今年底前將增至
財經中心/林孟蓉報導由於美國聯準會的利率轉趨鷹派,因此台股本週的周線翻黑,今(22)日一早開盤更是先大跌近百點,到了中午才逐漸反彈回升,最後收盤時小小上漲27點,收在16344點。分析師丁兆宇表示,昨日美股大跌,台股一開盤也是下殺,最低甚至跌到了16200點左右,不過到了尾盤卻戲劇性的翻紅,主要就是靠著AI人氣股撐盤,他也分析台股盤勢,以及下週重點。
【時報-台北電】台股上周五在美股大跌的壓力下開低,不過卻是開低走高,顯見恐慌賣壓已在早盤宣洩完畢,且從強勢類股來看,多數是市場派主控的個股,如光通訊等;尤其是矽智財的強彈買力升溫的徵兆,則台股可望初步落底。 倫元投顧指出,從台股內容來看,市場派願意回來的主要原因在於,波段最弱勢的AI族群初見回穩,指標看技嘉(2376)、緯創(3231)、廣達(2382),雖然他們並未強勢反彈,但從上周四開始連續2天止跌,是穩定多頭信心的關鍵。 倫元投顧表示,線型來看,K線出現帶下影線的紅K棒,這是技術面多頭抵抗的訊號,不過,目前美股、台股的中期趨勢都是向下探底結構,單純的跌深反彈下影線不足以改變空方主控的趨勢,一個簡單的判斷法則是「三日不破低」,即加權指數3天未再創新低,族群則以經過波段拉回的AI股為觀察,至於短線強勢股宜防一日行情現象發生,保留適度現金部位,等待大盤回穩才是該動作時刻。(編輯:李慧蘭)
【時報-台北電】技術面: 1.台股前一交易日收漲27.81點,為16344.48點。 2.台股前一交易日成交金額量縮為2355.52億元,5日均量為2746.14億元,10日均量為2864.64億元。 3.5日均線16506.09點,10日均線16584.61點,20日均線16624.65點。 4.5日RSI為28.78,10日RSI為37.36。 5.9日K值為28.65,9日D值為41.65。 6.20日乖離率為-1.69。 7.群益投顧:受到長假效應影響,中秋連假前若一如過往呈現量縮,上方又有均線反壓,較不利於多方表態。不過,若台積電止跌、外資賣超趨緩,大盤量縮價穩下,或許中小型股還有各自表態空間。 8.凱基投顧:集中市場本周連續下跌,短線已經累積620點跌幅,由於負乖離過大,且即將來到8月中旬低點16264附近,或有跌深反彈機會。惟短中期均線反壓與8月以來反覆整理過程套牢籌碼仍重,即便跌深反彈,量能若無力擴增,空間恐將有限,半年線附近(16500)即有沈重壓力。
【時報-台北電】大陸為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擬邀集國有企業籌備相關基金。目前已有20多家央企、地方政府以及相關社會資本表達出資意願,預計規模將達人民幣(下同)千億元,將於今年內完成籌設並啟動經營。 證券日報24日報導,大陸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23日在中國企業論壇上表示,中央企業身負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任務,正在開展一系列工作。 一是優先聚焦新一代行動通信、人工智慧、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關鍵領域,啟動「央企產業煥新行動」,明確各家央企的規模占比目標和保障目標。 二是推出多項支持政策,籌設專項基金,為促進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同時還委託國投集團設計「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數」便於追蹤成效。 三是擴大投資,今年前八個月,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逾8,400億元,年增約30%,有力推動產業升級,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 不只如此,中國國新控股公司最新透露,正在積極籌設千億規模的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目前已獲得20多家央企、地方政府、社會資本的出資意願,將在年內完成籌設和啟動經營。 報導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贏得
【時報-台北電】台股季底作帳只剩四天,但加權指數7月來重挫571點,季線收黑終結連三紅機率大。法人指出,台股第四季將迎來「選舉牛肉」利多,搭配外資及融券空單回補,行情樂觀以待,AI、車電、記憶體及手機四大概念股是重頭戲。 台股秋節變盤說甚囂塵上,投資專家認為,今年變盤方向仍待9月營收數據公布後較為明朗,另可觀察選舉前及國家隊的資金挹注股市行情,利空部分則看新台幣能否停止持續貶值及外資由賣轉買等觀察重點。 以過去15年台股資料顯示,中秋節前一日上漲機率為67%,後一日及後五日上漲機率皆有7成以上,平均漲幅有0.2%、1.3%,節後10日上漲率仍有6成。 根據統計,台股近期空單大獲全勝,第三季以來融券增加3.58萬張,金像電、全新、碩天、美琪碼券資比逾四成,短軋空氣氛濃。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及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均表示,本周僅四個交易日反彈空間不大,指數要打底反彈,仍待9月營收公告後,多空方行情才較為明朗。陳奕光指出目前四大利多:1、外資第三季來大賣近3,384億元,投信和八大官股銀行承接1,800億元,國家隊積極護盤,吸引抱股過節買盤進場;2、大選利多,統計選前90天台股最高上漲5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引述印度報紙Press Trust of India的報導指出,印度將就中國無框玻璃鏡等三種產品涉嫌傾銷展開調查。根據印度商務部貿易救濟局通知和一位未具名官員透露,印度正針對中國無框玻璃鏡等三種產品涉嫌傾銷進行調查。報導指出,印度貿易救濟局已啟動調查,以打擊廉價進口產品,防止印度中小企業受到不合理定價的進口商品衝擊。通常情況下,此類調查由國內生產商向該機構提出申請,但由於行業分化,這次是印度官方直接啟動的調查。
[FTNN新聞網]記者高麗玲/台北報導矽光子族群華星光(4979)日前在法說會上表示,AI伺服器轉強,可望延續到2025年,法人則預期,該公司產品組持續轉好,可帶...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才說自己是果粉,Fed主席鮑爾化身超大咖果粉,首度用iPad宣讀會後聲明,表達Fed以經濟軟著陸為目標,同時堅守高利率的鷹派立場,然而如果調控不慎,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將不利拜登連任,而不尊重央行超然獨立地位的川普回鍋白宮,恐非鮑爾與其他Fed官員所樂見。 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已經拖累全球,但美國經濟意外強勁也並非好事,一旦過熱迫使Fed進一步升息,除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緊縮,也壓縮其他國家降息刺激空間,造成二度傷害。 Fed為管理市場預期,保留今年升息1碼空間,並調高明年利率預測,淡化市場降息預期,保留轉向升息彈性,有如買了選擇權,為政策調整多個保險。 Fed展現強硬鷹派立場,美元指數硬挺徘徊半年高點,亞幣慘遭蹂躪,台幣盤中續創10個多月新低,避險基金半年來首度看多美元,上週持倉已轉為淨多頭。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