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聯亞 2021年8月合併營收1.5億元 年增-21.67%
日期: 2021 年 09 月 06日
上櫃公司:聯亞 (3081)
單位:仟元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日前被媒體披露,在美國強力制裁的背景下仍成功量產7奈米晶片,並已出貨給有「挖礦」需求的客戶,即使外界質疑中芯量產的數量很少、良率也不高,但中芯已突破技術限制,卻也是鐵錚錚的事實,外媒認為,來自台灣並曾在台積電擔任要職的梁孟松是幕後最大功臣。
台股自7月中見到13928低點後開始反彈,儘管利空仍不斷,但漲幅已有千點。三位價值投資達人都謹慎樂觀看待台股後市,並提供長線看好的標的。
美國勞工部公布美國最新非農就業數據,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幅達52.8萬,優於市場預期;經濟數據強勁的結果,間接證實先前美Fed認為經濟具有彈性,能夠承受更為激進升息的看法,故市場認為美Fed 9月下旬升息3碼的機率升高。目前投資人靜待7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公布,普遍認為7月數據有機會比6月略降溫;而由於美Fed已實施一連串的升息動作,市場正在觀察這些舉措對於通膨產生了多大的壓抑效果,進而預估美Fed後續的升息動作。
美國晶片大廠輝達8日公布第二季營收,比投資人預估還少了14億美元,導致輝達股價暴跌超過6%。不過也有人神準在7月底搶先賣掉手中所有的輝達持股,這位股神是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丈夫保羅裴洛西,當時因為議會正在審議《晶片法》,他被砲轟因為內線交易才會大買輝達,沒想到他一賣掉輝達股價就暴跌,反而讓他逃過一劫。
美國眾議院院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不顧大陸反對堅持訪台,並與總統蔡英文會面,大陸也透過實彈軍演、經濟制裁台灣反制,有專家提醒,目前制裁的範圍對整體經濟影響不大,但需要關注禁令是否會擴大至製造業、半導體及電子業等重要產業。
美國提議與台日韓共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其中韓國迄今仍舉棋不定,有消息稱,韓國政府已向美國表達參與預備會議的意願,將視會議結果評估是否加入。不過韓媒指出,與其聚焦韓國加入與否,但實則台灣才是問題的核心,「美國和歐盟的真正目標都是減少對台灣的依賴」。
不想被美國卡脖子,近年中國大陸半導體業力求提高自給率,同時減少對國外採購晶片設備。據數據顯示,上半年(1~6月)韓國出口到大陸的半導體設備暴減50%。由於韓國準備加入美國主導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韓國銷往大陸的半導體設備、材料和零組件是否受到更大衝擊,值得後續關注。
金融股因獲利相對穩定,加上長期穩健配息特色,擄獲不少存股族的心;其中又以官股金控經營保守、股價牛皮特性,最受投資人青睞。官股F4兆豐金、華南金、第一金及合庫金各有擁護者,究竟哪一檔存股條件最優?也成了投資人關心話題。
勞保局公布史上領最多的勞保年金王,一個月竟然能領多達5萬2035元!這名老先生今年83歲,是一名電子廠老闆,從16歲開始投保,76歲才退休,因為延後領,加上為CPI累計漲幅超過5%勞保局調升年金,讓這名老先生成為全台唯一一名勞保年金月領超過五萬的勞工。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DIGITIMES Research最新分析指出,陸系智慧型手機面臨成品嚴重庫存問題,預估進入第4季,市場持續低迷,加上傳統淡季交互影響,主要AP業者高通、聯發科等出貨量皆將大幅季減,幅度皆在25%以上。 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楊仁杰調查分析,第2季中系智慧型手機所需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出貨為1.81億顆,季增1.7%、年減17.1%,主因是因大陸經濟不振,加上海外烏俄戰爭未歇以及通膨持續影響消費力,出貨不如預期。展望下半年,雖第3季受惠新品效應,中系智慧型手機所需AP出貨估季增18.5%,但第4季仍將受手機成品庫存堆積影響,季減幅度將達33.3%,並連續5季呈現年減。 今年第2季起,中系品牌銷售不振,手機成品庫存堆積問題逐漸浮上檯面,加上新興市場4G手機換機情況受通膨影響而不如預期,無論4G及5G手機用AP出貨皆不佳。業者表現方面,高通(Qualcomm)在市況不利下並未降價,使聯發科第2季AP出貨仍可維持季增。 進入2022年下半,第3季因應年底新品即將上市,可望推升AP出貨量,且因聯發科(24
繼限制台灣食品、出口農產品出口中國後,蘋果要求從台灣出貨中國都要標明「中國台灣製造」,中國軍演延長,多因素促使台海緊張程度升溫,供應鏈遇政治亂流,對此,PC品牌大廠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今(9)日在子公司宏碁資訊(6811)上櫃掛牌典禮指出,「所有事都在我們雷達螢幕上面,看得非常仔細、小心應對。」
受到國際煤炭價格大漲衝擊,台泥(1101)公告今年第二季母公司稅後淨利2.04億元,年減97%;累計上半年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14.08億元,年減87%,每股淨利(EPS)0.16元。
(中央社紐約2022年8月1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股市今天開盤大幅上漲,主因美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8.5%,較6月微幅下滑,促使投資人降低對9月將連續第3度升息3碼的預期。道瓊工業指數開盤上漲356.22點或1.09%,報33130.63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58.55點或1.42%,報4181.02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99.51點或2.40%,報12793.44點。
多達10.49億股的彰銀股權,終於在10日順利出脫,但外界所不知道的是,整個釋股的過程其實非常「驚險」,因為差一點整個交易案就要破局,關鍵就在每股18.2元的股價,是台新金所能接受的「底限」價,而觀察彰銀在10日的股價表現,除了今日的股價明顯有買盤進場拉抬,希望能將股價「撐」在每股18.2元,全場的股價在每股18.05元和18.2元之間起起伏伏,最後終於以18.2元作收,台新金大舉釋出10%股權的彰銀就此底定,目前台新對彰銀持股已降至10.41%。
臺灣企銀獲利報喜,延續上半年業績走揚的氣勢,7月稅後淨利11.32億元,較6月成長33.72%,不僅創下歷年單月獲利最高紀錄,同時今年前七月稅後盈餘52.6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6.55%,亦超越去年全年度的51億元,表現搶眼。
外媒報導指出,台灣國安官員希望鴻海放棄入股中國紫光集團,主要是鴻海投資具爭議性,且有政治和國安考量,引起市場關注。對此,經濟部投審會10日表示,由於仍在審查過程中,因此對於媒體報導無從評論。
(中央社記者賴言曦台北2022年8月10日電)受到國際煤價走揚衝擊,台泥(1101)第2季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新台幣2.04億元,年減達97%;累計上半年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14.08億元,年減約87%,每股稅後盈餘(EPS)0.16元。台泥表示,俄烏戰爭使國際能源價格高漲,國際煤價漲幅是以往3至4倍,台泥所屬和平電力供電給台電,但台電給和平電力的能量費率卻仍以2021年煤價為基準,造成和平電力呈現虧損。國際煤價持續走揚,據了解,台泥企業團今年兩岸相關事業體系,煤價成本就較去年增加100億元以上,且中國大陸水泥營收持續低迷,在全球利率攀升之際,建築業短期難見起色。台泥長期布局新能源領域,預期今年第4季後,台灣及海外儲能案場將陸續完工運轉,預估將在2024年對台泥獲利產生效益。此外,台泥今天召開董事會,通過決議由張安平兼任總經理,前總經理李鐘培因健康因素辭任。亞泥(1102)今天公告上半年稅後淨利為69.9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2.11元;第2季不分派盈餘。亞泥表示,儘管亞泥中國受高煤價、低銷量影響,但在台灣預拌、電力、不鏽鋼等產業仍創同期新高,加上業外受惠新台幣貶值帶動外幣淨資產增加,推升
晶圓代工廠漢磊(3707)及轉投資磊晶矽晶圓廠嘉晶(3016)公告上半年獲利較去年同期大躍進,主要受惠於產能滿載及價格調漲,雖然下半年消費性晶片生產鏈開始庫存調整,但漢磊及嘉晶持續受惠於國際IDM廠擴大委外,加上第三代半導體接單滿載,第三季營運續旺,獲利表現可望續締新猷。
高端疫苗(9)日輸入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布最新財報,單季營收只有1258萬元。稅後淨損3億4816萬元、每股虧損2.1元,8月3日除權發放4.83元股票股利後,目前股價僅剩下140.5元。政府去年採購500萬劑高端力挺國產疫苗,股價一度飆上417元,如今股價只剩3分之1。
燿華(2367)調整與轉型有成,第二季終結虧損,累計上半年也轉虧為盈,營運漸入佳境加上第三季前景不淡,激勵燿華10日股價大漲,跳空開高走高後,盤中便以18.9元鎖住漲停板,日前股價轉強就已陸續收復短期均線,10日大漲更一舉站上長期均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