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矽統 2022年9月合併營收890.2萬元 年增-75.6%
日期: 2022 年 10 月 07日
上市公司:矽統 (2363)
單位:仟元
日期: 2022 年 10 月 07日
上市公司:矽統 (2363)
單位:仟元
大陸業內稱為「晶片狂人」前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曾放話要併購台積電、聯發科,後來因涉嫌貪污日前遭起訴。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2015年趙偉國來台時,台灣有不少半導體業老闆都渴望併入紫光,現在回想恐怕會冒出冷汗,趙偉國是「假、大、空」代表人物,而對比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扮演「老實樹」角色,兩人命運大不同。
長榮海運2022年豪發45個月年終獎金,部分員工甚至可領到52個月,基層員工200多萬元落袋稀鬆平常,羡煞一票上班族,讓不少人年後跳槽到長榮。近日一位進入長榮不到1年的菜鳥表示,很期待領到夢幻年終,但學長姐卻回說「今年可能領不到年終獎金」,主要是因為「有些航線已經在虧錢加上疫情巔峰已經過了」。
法拍通常會以市價6~8折求售,屏東縣最近卻有一筆天價物件,位於大潭段佔地大約4甲半的「墾丁龍潭休閒農場」農地以及爛尾樓,今(21日)以總價超過11億元拍賣,因價格遠高於市場行情,
[NOWnews今日新聞]政府普發全民6000元,今(22)日起於上午8時開放民眾上網登記,各家銀行順勢推出加碼活動,讓民眾領的錢的價值更翻倍。《NOWnews今日新聞》整理出8家銀行的優惠活動,包含...
電子下游庫存壓力開始減輕,惟上游仍承受稼動率下降疑慮,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陳澤嘉觀察,2022年台灣晶圓代工業表現亮眼,四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聯電、力積電與世界先進)合計營收894億美元,成長31%,然2022年第4季營收出現疫情爆發以來首度季減,展望今年第1季業績季減逾10%!
過去在3C等各類產品有著豐富量產經驗的鴻海,卻在電動車領域面臨難題,難以壓低的生產成本,似乎成為他們與各家新創合作的瓶頸。
美國推出520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的晶片法案,用來補貼在美進行研發或生產半導體的廠商。然而美國對領取補貼的廠商也設下限制,先是傳出將共享申請者「超乎預期」獲利,如今,傳聞已久的限制廠商在「受關注國家」生產的條款也將推出。
隨著國際地緣政治情勢惡化、全球與台灣軍工產業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門題材之一,對比於火熱的題材效應與股價表現,台灣軍工產業的實力與前景,究竟如何?
新竹市長高虹安財產曝光!監察院今(21日)公布最新一期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資料,高虹安去年11月1日申報其名下存款1444萬8913元,比上次申報資料多了243萬4476元;但由於其中國銀行的外幣存款帳戶,因中國政府實名制認證政策,遭凍結無法存取,須高虹安本人處理,但又因現職無法親赴中國處理,也無法以網路銀行存取,因此無法確認真實數字於申報期間進行確認,因此,此次未能列出中國銀行存款總額。
長榮集團經營權爭奪戰告一段落,據悉,張家四兄弟下一步朝解散巴拿馬長榮國際、長榮國際2大集團控股公司發展。知情人士透露:「長榮走向分家分治已經是進行式。」
瑞銀30億瑞郎收購瑞信,但瑞信有160億瑞郎的AT1債「蒸發」變廢紙,預示更廣泛的可可債(AT1的俗稱)市場面臨災難。國內投資機構是否踩雷?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0日說,多數金融機構業者回報並沒有投資額外一級資本債(AT1)。前立委郭正亮在《新聞大白話》節目指出,台灣有高達可可債售出的8%,在金融危機初期,對官員的話最好不要相信,恐要觀望一陣子才會知道瑞信洞有多大。
民視新聞/葉為襄、張庭翔台北報導勞保繳了半輩子有可能領不回嗎?桃園一名54歲的男子,再過半年就滿55歲,卻因病過世!家屬以為能申請勞保給付,結果因不符「投保未滿25年、年齡也未滿55歲」領不到錢,這讓他家人質疑勞保全數「充公」,不過勞保局解釋,說除了這兩個原因,其實因為個案在52歲時也退保,才不能領勞保給付。
【時報-台北電】台股21日成功站回15,500點之上,買盤多點開花,雖外資仍小幅調節28.84億元,但減碼力道略見縮手,而投信則延續加碼策略,買超19.76億元,投資專家建議,短多可關注獲土洋法人青睞的個股,如緯創(3231)、緯穎(6669)等,吸金力道強勁。 法人指出,先前因WFH居家辦公熱潮,大舉推升NB買氣,在疫情紅利消退後,經過數季整理及消化庫存,預料緯創今年營運將逐季向上,且「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強化對東協、南亞以及澳紐投資,印度將逐漸取代中國大陸生產基地角色,提前在當地布局的緯創受惠程度高,近期大舉獲得外資買盤青睞,連七日買超,合計加碼逾5.5萬張。 此外,第十屆智慧城市展28日登場,今年市場聚焦重點智慧應用及5G AIoT等領域創新,提供公共安全和智慧建築等應用解決方案的緯創可望成會展亮點,公司也強化投資人工智慧(AI)相關硬體,看好生成式AI發展,預計庫存第二季回到更健康狀況,首季業績有機會為全年谷底。 緯穎2022年稅後純益141.75億元、年增63.9%,每股賺81.09元,再刷新歷史新高。展望2023年,市場預料資料中心產業長期仍成長,且基於AI、伺服器需求正在
台股今日上漲逾200點,不少投資人紛紛表示「還在升息怎麼一片樂觀」、「又全面樂觀了怕爆」!分析師表示,今天台股上漲主要反應昨天台積電ADR的漲點,但也不能以此斷定外資要回頭了,整體盤勢還是要觀察美國利率決策。
【財訊快報/記者李純君報導】車用晶片龍頭廠英飛凌(FSE:IFX/OTCQX:IFNNY)宣布與全球電源暨能源管理廠商台達電子(2308),長期合作範圍由工業拓展至汽車應用。雙方更簽署一份長期合作備忘錄,旨在持續深化雙方的合作與創新,為飛速成長的電動車市場提供更高功率密度與能源效率的解決方案。 英飛凌提到,這項協議涵蓋高低壓分立式功率元件、模組以及微控制器等廣泛的產品,主要聚焦於電動車動力系統包括:牽引逆變器、直流轉換器以及車載充電器等應用。 此外,雙方也將針對電動車應用設立聯合創新實驗室,由兩家公司共同管理。台達電子—英飛凌車用創新中心將座落桃園平鎮,預計將於2023年下半年成立。 英飛凌汽車電子事業部總裁Peter Schiefer表示:「英飛凌與台達擁有共同的目標,致力於開發高能效的節能解決方案,推動全球低碳化的進程。我們很高興能將英飛凌全面的車用產品組合和應用知識與台達在整合與系統最適化的專業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將電動車的能源效率。確保能源效率是當代汽車應用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們將攜手為打造更好的能源效率而努力,共創電動車的未來。」 台達電動車方案事業群總經理唐修平表示:「英飛凌是
日 期:2023年03月21日公司名稱:科妍(1786)主 旨:科妍董事會決議股利分派發言人:韓台賢說 明:1. 董事會擬議日期:112/03/212. 股利所屬年(季)度:111年 年度3. 股利所屬期間:111/01/01 至 111/12/314. 股東配發內容:(1)盈餘分配之現金股利(元/股):1.95450000(2)法定盈餘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3)資本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04550000(4)股東配發之現金(股利)總金額(元):133,300,900(5)盈餘轉增資配股(元/股):0(6)法定盈餘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7)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8)股東配股總股數(股):05. 其他應敘明事項:無。6. 普通股每股面額欄位:新台幣10.0000元
就在美國銀行業接連暴雷的危機下,聯準會將在當地周三下午召開利率決策會議,決定是否繼續維持升息周期,此次會議被專家認為是近年來最「進退兩難」的一次,但專家也提醒,若停止升息,市場會認為聯準會不處理也會帶來另一個經濟問題。
金控現增一波波,繼國泰金(2882)、永豐金(2890)後,玉山金(2884)預計160億元現增也即將在4月接棒上演,基準日今(20)日下午出爐,訂在4月15日,原股東要現增認股最後買進日將在4月6日左右,每千股認42股,能否再掀現增熱潮備受關注。
南韓三星為了追趕競爭對手台積電,近日已聘請台積電前研發主管林俊成(Lin Jun-Cheng)擔任半導體部門先進封裝事業副總裁,負責未來先進封裝技術研發工作。中國媒體撰文指出,三星近期才分拆出先進封裝事業部,南韓半導體產業必須培養出優秀的封測公司作為三星的後盾,三星才有機會超越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