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瑞軒 2022年4月合併營收10.34億元 年增-29.28%
日期: 2022 年 05 月 09日
上市公司:瑞軒 (2489)
單位:仟元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日前被媒體披露,在美國強力制裁的背景下仍成功量產7奈米晶片,並已出貨給有「挖礦」需求的客戶,即使外界質疑中芯量產的數量很少、良率也不高,但中芯已突破技術限制,卻也是鐵錚錚的事實,外媒認為,來自台灣並曾在台積電擔任要職的梁孟松是幕後最大功臣。
台股自7月中見到13928低點後開始反彈,儘管利空仍不斷,但漲幅已有千點。三位價值投資達人都謹慎樂觀看待台股後市,並提供長線看好的標的。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022年8月12日電)指數編纂公司MSCI(明晟)今天公布季度調整結果,台股在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皆下調,在全球市場指數權重上調;權重調升最多的個股為華航,調降最多個股為可成,最新權重將在31日收盤生效。台股在本次MSCI調整中,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由14.82%下調至14.75%,調降0.07個百分點;「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由16.56%下調至16.48%,調降0.08個百分點;在「MSCI全球市場指數」權重由1.65%上調至1.66%,調升0.01個百分點。本次MSCI季度調整,以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觀察,權重調升最多的國家為中國及卡達,權重各增加0.27及0.03個百分點;權重調降最多的國家為台灣,權重被下調0.07個百分點,其餘國家權重變化不大。本次MSCI台灣指數成分股不變,總指數成分股為87檔,有19檔成分股調整在外流通股數。權重調升最多的個股為華航(2610),權重增加0.01個百分點;權重調降最多個股為可成(2474),權重減少0.02個百分點。法人表示,台灣6月景氣對策信號燈號維持綠燈,領先指標呈現續跌
華碩(2357)今(11)日舉行法說會公布第二季營運成果,第二季獲利除受消費市場不振衝擊外,加上匯損影響,出現大衰退,不管較前一季或去年同期衰退幅度都達8成,單季EPS僅2.6元,為9個季度低點。華碩強調,第二季是營運最低點。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也說,針對庫存與存貨定下積極目標可達成,「大家不要擔心」。
竹科工程師是不少人羨慕的工作,因為具備專業技能屬於社會高薪人士,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詢問「 竹科隨便一個工程師年薪就300萬?」引發其他網友熱烈討論。知情人士表示,工程師職位細分成很多種類,並非所有工程師年薪都破300萬。
前台積電共同營運長蔣尚義今年3月接受電腦歷史博物館(CHM)口述訪談,談到台積電終結全球半導體業發展18吋晶圓,回顧10年前產業合作發展18吋晶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卻喊卡,以避免與美國科技大廠英特爾、韓廠三星直接競爭,張忠謀經過密集會商後,決定全力投入研發12吋晶圓,因此奠定在先進製程全球市占率的領先地位。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電競筆電暨板卡大廠微星(2377)第二季財報繳出超乎預期的成績單,單季營業利益與稅後盈餘分別守住40億與30億大關,單季EPS達3.6元。 累計上半年營業利益87.84億元,年減僅13.5%,稅後盈餘78.1億元,年減更僅8.9%,EPS 9.24元,仍有接近一個股本的實績,在PC與板卡邁入殺戮的第二季表現跌破市場眼鏡。 半年報繳出佳績,帶動微星週五(12日)股價走揚,早盤最高來到118.5元,上漲逾3%或4.5元,投信7月以來幾乎只進不出,至今累計買超逾1.4萬張,累計今年買超近3.5萬張。 目前該股仍含息10.5元,預計下週三(17日)除息,9/16發放,週四(11日)起停止融券交易。 法人指出,微星第二季挺住顯卡市場殺戮風暴,財報超乎預期,主要是其在高階電競筆電市場具競爭優勢,產品組合效益發揮,加上顯卡銷售策略靈活,庫存調整反應快速等因素所致。根據微星第二季財報,微星存貨金額384.47億元,已較首季大幅下降17.5%。 展望下半年,市況仍然險峻,尤其顯卡市場清理庫存效應,終端價格殺戮力度有增無減,PC市場也非常不好,在在考驗廠商能耐。不過,通過第二季
美國提議與台日韓共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其中韓國迄今仍舉棋不定,有消息稱,韓國政府已向美國表達參與預備會議的意願,將視會議結果評估是否加入。不過韓媒指出,與其聚焦韓國加入與否,但實則台灣才是問題的核心,「美國和歐盟的真正目標都是減少對台灣的依賴」。
美國勞工部公布美國最新非農就業數據,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幅達52.8萬,優於市場預期;經濟數據強勁的結果,間接證實先前美Fed認為經濟具有彈性,能夠承受更為激進升息的看法,故市場認為美Fed 9月下旬升息3碼的機率升高。目前投資人靜待7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公布,普遍認為7月數據有機會比6月略降溫;而由於美Fed已實施一連串的升息動作,市場正在觀察這些舉措對於通膨產生了多大的壓抑效果,進而預估美Fed後續的升息動作。
外媒日前爆料大陸半導體巨頭中芯國際透過現有設備製造、出貨7奈米晶片,因此美國總統拜登有意增強對大陸晶片業的制裁力道。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這次中芯發表不使用EUV(打造先進製程的極紫外光微影設備)生產7奈米製程產品,引起各界關注,他認為,美國對中芯下手一定更重,如同當年遭制裁傷得最重的華為,旗下的海思不見了。
半導體產業雜音不斷,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科技公司(Micron)日前下修本季營收財測,原因是電腦記憶晶片需求持續走弱。美國財經媒體引述花旗集團分析師克里斯托弗·丹利(Christopher Danely)報告指出,由於庫存增加和經濟前景看淡,半導體公司將面臨至少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智原(3035)上半年合併營收年增逾一倍達65.72億元,平均毛利率達49.5%,營業利益15.6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逾3.3倍,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達13.3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逾2.8倍,每股淨利5.36元,上半年獲利賺逾半個股本,並賺贏去年全年。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與後續大陸一連串反制行動可能改變美中的關係,路透社披露,美國總統拜登重新考慮調整大陸關稅的相關議題,取消或降低關稅的選項可能被擱置一旁,消息人士認為是台灣改變了一切,但也有人提到是大陸拒絕給予對等的互惠措施,也沒有實現購買美國產品的承諾,才讓拜登暫時放棄調降關稅的決定。
【時報-台北電】盤中焦點股: 1.海光(2038):7月營收年增25.89%、前7月增17.04%,外資連兩日買超,盤初噴量觸及漲停23.85元,飛過季線。 2.大成鋼(2027):H1每股盈餘5.04元,大幅優於去年同期的2.32元、直逼去年全年的5.76元,昨外資、自營商聯手買超1168張,盤初放量大漲逾8.5%,躍過季線。 3.普誠(6129):上半年每股盈餘0.36元,車用訂單直達2023年,股價大漲近6%再創新高。 4.華碩(2357):Q2獲利減8成、EPS僅2.6元,市場嚇傻,今早大跌8%,恐測試2021年的250元低點。 5.華新(1605):上半年每股盈餘2.71元 7月營收續穩,外資近期買超,股價再漲近5%。 6.力特(3051):上半年EPS0.7元,H2迎歐美零售旺季,今祭庫藏股吸引買盤點火,開盤跳空鎖漲停,躍上季線。 7.波力-KY(8467):外資重回買超之列,多方受激勵,今早增量急衝漲停板,將挑戰70元。 8.飛寶企業(4413):7月營收年增逾倍,激勵連拉2根漲停,再衝新高價26元。 9.統新(6426):Q2每股盈餘0.78元,7月營收年增41.38%
美國連鎖披薩達美樂(Domino's)「反攻」披薩故鄉義大利的野心,經過7年努力後,加上疫情衝擊宣告失敗。2015年達美樂與當地公司ePizza達成特許經營協議,在米蘭開設第一家達美樂分店。但ePizza在4月宣布破產,8月10日最後一家店面歇業,29家門市全數關閉。對義大利民眾來說,達美樂上面有鳳梨的夏威夷披薩受到無情訕笑,推出的培根雞肉、漢堡披薩等也不受歡迎;事實上,很多義大利人根本不曉得「達美樂」是什麼。 達美樂原本野心勃勃,希望結合先進的配送系統,2030年要在義大利開設880家門市,已插旗羅馬、杜林、波隆那等。達美樂一開始生意還小有進展,不過疫情後當地餐館也開始外送,且一般餐館售價還比達美樂便宜,最終不管是在口味或價格上,都無法在市場上生存,只能黯然退場。
不想被美國卡脖子,近年中國大陸半導體業力求提高自給率,同時減少對國外採購晶片設備。據數據顯示,上半年(1~6月)韓國出口到大陸的半導體設備暴減50%。由於韓國準備加入美國主導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韓國銷往大陸的半導體設備、材料和零組件是否受到更大衝擊,值得後續關注。
美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8.5%,較前值創紀錄的9.1%降溫許多。但CNN報導指出,對比一年前,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仍維持高點,雖然股市因通膨降溫而上漲,但深入了解情形後,實際上並不樂觀。
金融股因獲利相對穩定,加上長期穩健配息特色,擄獲不少存股族的心;其中又以官股金控經營保守、股價牛皮特性,最受投資人青睞。官股F4兆豐金、華南金、第一金及合庫金各有擁護者,究竟哪一檔存股條件最優?也成了投資人關心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