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榮運 2020年11月合併營收5.63億元 年增-11.79%
日期: 2020 年 12 月 10日
上市公司:榮運 (2607)
單位:仟元
號稱總投資額超過人民幣千億元的「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去年因傳出資金等諸多問題,已經陷入停滯多時,近日被爆料出復工無望,已於26日通知全體員工,必須在28日下班前提出離職申請。綜合陸媒報導,成...
美國公債殖利率飆升、MSCI調整台股權重的雙重打擊,引發外資26日血洗台股,賣超944億元創紀錄,收盤重挫498點,失守萬六,但沒有一檔跌停。三大名師認為,美債係遭有心人惡意屠殺,短期內干擾因素可望平息,並基於五大理由,台股下周是買點。台股元宵節當日變盤,前一日大幅...
受到美債10年期美債殖利率攀高、美股收黑影響,昨(26)日台股終場下跌498.38點,跌破萬六關卡,月線失守,外資單日賣超逾944億,更是史上最大。為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27)日po文指出這場...
美股那斯達克及費半指數大跌,拖累台股26日重挫498點,台積電更成為外資提款機,慘遭賣超389億元。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分析,美台科技股出現恐慌性賣超,原因是市場擔心「加息」。楊應超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市場害怕美國聯準會「加息」,加息代表資金緊縮,股市資金派對...
疫苗接種加速進行照亮經濟前景,市場多半做好債券殖利率會在今年走高的心理準備,但沒料到竄升如此之快,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周四竟飆破1.5%,上周五還在1.34%。美媒歸納出通膨升溫、聯準會(Fed)行動消極及投資人被迫出脫部位等3大原因。說到債券殖利率飆高,很多人會直...
全球車用晶片短缺突將台積電推上國際媒體焦點,也讓國人驕傲嗨到頂點,政府更將之視為政治籌碼,但是台積電開心得起來嗎?立於山巔之上,外人只看到了光環,台積電感受到的卻可能是高手間對決的存亡之爭、政治黑手背後蠻橫的操弄,以及國內經營環境惡化等重重危機。
去年底,才剛改朝換代的百年大同再傳經營權變動,除了董事長換成前新日光董座盧明光外,新任總經理則是曾被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點名為接班梯隊人選的鍾依文。曾受過鴻海集團鐵血管理洗禮的鍾依文,一上任就引入鴻海超高效率的管理經驗,並準備全力衝刺大同最擅長的馬達事業,切入電動車市場。農曆年前,他接受本刊專訪時信心滿滿地說:「我們今年一定會發股利,請大家期待!」
【時報-台北電】台股昨元宵節爆發股災,尾盤重挫498點,一舉殺破萬六大關,爆出逾4千億巨量。分析師指出,外資賣超944億元,台股僅跌498點,以外資賣1億元影響台股1點估算,應該下挫逼近千點,凸顯內資壽險、投信、私募買盤相當積極。 外資26日提款台股944億元,刷新2007年7月29日賣超623.98億元的前高紀錄。其中狂賣台積電6.3萬張、約389.53億元最高,其次依序為鴻海63.80億元、聯電38.93億元、聯發科34.88億元。 台股直奔萬六之後,市場已有不少雜音,除了指數漲太多疑慮之外,融資餘額突破2千億元居高不下,外資期指淨空單也逼近3萬口,市場資金居高思危,順勢轉向債市,帶動美債殖利率飆升也不意外。 周五美債殖利率大跌逾3%回落到1.4%,投資人搶進科技股和晶片股,激勵費半指數與那斯達克指數分別上漲2.28%、0.56%,道瓊指數劇烈震盪,終場大跌469點,收在30932點。至於台股ADR部分,台積電ADR下跌 0.05%、聯電ADR則上漲 0.82%。 美科技股回穩,台積電空襲警報可望暫歇。工商時報報導,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等三大台股名師基於五大理由,認為下周是買點,台股在15,500~15,600點具有強勁支撐。 理由一、26日台股雖重挫498點,但並未嗅到恐慌氣氛,盤面上有23檔漲停,一檔跌停都沒有,合計457檔上漲。 理由二、新台幣仍強勁升值,資金流入。 理由三、長期處於多頭的美國債券市場突然飆升,是遭到有心人屠殺,預料美國聯準會(Fed)不樂見,短期達到滿足點後,美債干擾股市將平息。 理由四,美國3月中將通過1.9兆紓困方案,可望激勵股市回升。 理由五、外資賣超944億元,台股僅跌498點,以外資賣1億元影響台股1點估算,應該下挫逼近千點,凸顯內資壽險、投信、私募買盤相當積極。(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吳美觀)
週五 (26 日) 恐慌指數 VIX 下滑,美債殖利率回落 (約 1.42%),投資人逢低搶買昨日暴跌的科技股與晶片股,那指、費半齊漲,道瓊歷經瘋狂波動後收黑逾 460 點。
【時報-台北電】台灣科技產品出口亮麗,成為國際機構對台灣總體經濟強勢的肯定來源,澳盛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團隊26日指出,2021年台灣除了出口表現持續強勁,會再加上國內消費的復甦,雙重力道帶動台灣2021年GDP增長估測能到4.4%,優於2020年的3.8%。4.4%也是澳盛銀行對台灣GDP年增率估測近七年來的最高值。 澳盛銀強調,台灣2021年的經濟復甦,將會是一個平衡的復甦,國內外各產業百花齊放推動整體成長,國內需求估增2.5個百分點,淨外部需求則將增加1.9個百分點。 外銀同業對2021年台灣GDP年增率預測,1月下旬以來就不斷往上加乘,及至目前,法國外貿銀估4.6%、星展4.2%,牛津經濟研究院4%。牛津經濟研究院就表示,單是看到台灣1月出口表現如此強勢,尤其全球半導體芯片短缺,加上全球疫苗接種率上升,全球邁向復甦,進一步顯示台灣出口訂單在未來幾個月將保持強勁,牛津經濟研究團隊隨即更加樂觀展望全年的經濟動能。 澳盛銀團隊進一步把焦點放在台灣民間消費支出。在2020年疫情高峰的第二季,台灣民間消費支出出現衰退5.2%的歷史最低點之後,澳盛銀認為,消費支出的復甦可望支持整體增長前景,在有效抑制新冠病毒擴散、無需封鎖隔離的情況下,消費者信心有所提高。台灣股市的出色表現,同時帶來財富效果強化,2020年台股全年交易量飆升69.5%,大盤指數則上漲21.8%。 強勁的民間投資,也是台灣2021年內需走向復甦的另一動能,澳盛銀行關注半導體供應鏈的產能擴張,和5G基礎設施的推出,持續支持內部的產業投資活動。即使台灣經濟成長率將達到澳盛銀估測的七年新高,澳盛銀行認為,台灣沒有通膨的龐大壓力,央行不會在今年作出利率調整的最新決定,政策利率將保持在1.125%不變,不僅台灣內部的流動性向來寬鬆,全球性的超低利率環境亦為台灣流動性再加碼寬鬆,央行必須更專注於保持金融穩定。(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中國無預警宣布,從下月起全面禁台灣鳳梨,引發各界譁然,讓不少農民直擔心,接下來準備進入盛產期,恐怕價格會大崩盤,今天就有不少民眾特別到台北果菜市場買鳳梨,民眾說,要買起來,挺自己人。以今日的台北果菜市場來說,金鑽鳳梨依照品項等級,每公斤12到35元,以品項優、又大顆的鳳梨來算,等於一顆鳳梨平均100到120元不等,市場價格平穩,不過有攤商擔心,因目前鳳梨剛出,要到4、5月才會盛產大出,恐怕那時候價格會劇烈變動。(民視新聞/記者陳妍霖 陳泊翰 台北報導)更多民視新聞報導中國鬼扯台灣鳳梨有「有害生物」 暫停進口中國3月1日起禁台灣鳳梨 果農哀嚎憂滯銷寶可夢「噴火龍」30萬美元 可買一棟房
【時報-台北電】金牛年房市開春報喜,即使去年底央行端出限貸令等打炒房措施,並未對強勁的自用買氣產生影響,根據五大品牌房仲業者統計旗下門市交易量,前二月普遍較去年同期增加5.1%~25%,尤其農曆年後買氣更旺。 由於今年春節落在2月、工作天數較短,各房仲2月交易量普遍較1月減少三成以上、較去年同期減逾一成,若以1、2月合併來觀察,今年前二月房仲業者成交量普遍優於去年新冠肺炎剛爆發的同期,根據各業者自結統計,信義房屋年增25%、永慶房產集團年增21%、住商機構年增23.6%,台灣房屋年增5.1%、中信房屋年增11.7%。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謝志傑表示,年後看屋量與1月相當,民眾積購屋意願仍高,加上買方逐漸認同價格,考慮期縮短。而在貨幣寬鬆、低利環境續行下,高資產族群開始思考對抗通膨,近期換屋族、高資產族進場購屋增加,帶動中高總價產品交易回溫,預期今年第一季房市交易量可望較去年同期增加兩成。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去年1、2月疫情開始爆發,交易量縮導致比較基期較低,今年1、2月延續去年下半年復甦反彈格局,雖然打炒房政策出爐,但目前市場以自用型買氣為主,打炒房對自用客影響有限,加上今年景氣可望復甦,都有利民眾購屋信心提升。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指出,去年底政府打炒房、今年初「部桃醫院」疫情一度升溫,使房市略降溫,但年後來電詢問量仍持續增加,網路物件點閱率提升近5%來看,民眾對房地產的需求並未退燒,房市可望由觀望擔憂轉為樂觀穩定。(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郭及天/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美股那斯達克及費半指數大跌,拖累台股26日重挫498點,台積電更成為外資提款機,慘遭賣超389億元。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分析,美台科技股出現恐慌性賣超,原因是市場擔心「加息」。 楊應超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市場害怕美國聯準會「加息」,加息代表資金緊縮,股市資金派對結束。而聯準會主席鮑爾也不想加息,聯準會現階段還在印鈔票、救經濟,「加息」一定是被迫之舉,而迫使聯準會加息的指標是通膨(inflation)預期,鮑爾將其定在2%,並且先打預防針,短期通膨2%也在可容忍的範圍。 換句話說,鮑爾不想加息,但可能被逼著加息。因此,當領先指標十年期美債殖利率短暫升破1.6%時,市場人士雖然仍然猜測,聯準會最快要到今年底才會加息,但也開始擔心,「通膨」及「加息」遲早會發生,且將對股市帶來不利因素。 而10年期美債殖利率飆漲,將使美國房貸跟漲,加上最近原油價格上漲,房貸及油價的蠢動,都會帶來通貨膨脹的預期上升。 楊應超認為,當實質利率一旦提高,保守型投資人就會回到債市,或是錢進防衛型股票,如價值型股票、高殖利率股或是金融股。 而漲多的科技股,則害怕加息,因為科技股泡沫化很久了,早在川普當上美國總統之前,就已有此一現象,科技股評價已經很貴,但在泡泡真正破掉之前,投資人還是可以賺錢,以致於市場資金仍持續追捧,因此,科技股短線拉回,也不足為奇,長期來言,科技股的成長性,仍相對看好。 楊應超建議,此時投資人應逐步調整資產配置,以他個人而言,他近幾年逐步降低股票比重,由最高的七成,已降到三成,增加持有黃金、能源及比特幣等資產對抗通膨,並保有1~2年的現金流量,以因應生活之需。 至於對美台股市的看法,他認為,在假設今年不升息的前提下,整年美股大盤至少有一成的漲幅,台股也將跟著連動,今年股市有如棒球賽的第八局下半場,球賽快結束了,比較保守的投資人就獲利了結,賭性堅強者,還可以再賭個一局半局。(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外資昨(26)日拋售售台股944億元,台股指數收盤重挫498點,讓不少投資人相當頭痛,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分析,其實這是去年第四季以來,全球股市
【時報-台北電】射頻IC廠立積(4968)在WiFi 6需求暢旺推動下,射頻前端模組(FEM)成功打進Netgear、小米等知名品牌大廠。立積指出,目前在訂單需求仍維持高檔,訂單/出貨比重仍維持在2以上的高水位,且交期已經拉長到20周,因此對於2021年營運抱持樂觀態度。 立積26日舉行法說會,對於後續營運展望,立積表示,目前WiFi 6需求仍持續成長,加上既有WiFi 5射頻前端模組訂單持續挹注,因此使訂單/出貨比重仍維持在2以上,且由於訂單量大幅增加,因此交期拉長到20周左右水準。 據了解,立積2021年訂單量大幅成長,但由於晶圓產能早在2020年下半年就提前布局,產能雖然仍難以完全滿足客戶,但足以應對公司2021年營運成長動能。立積指出,公司在先前就向砷化鎵代工廠預定產能,且2021年產能相較2020年倍數成長,新產能正在逐步開出。(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蘇嘉維/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