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晶碩 2023年2月合併營收4.43億元 年增-9.72%
日期: 2023 年 03 月 02日
上市公司:晶碩 (6491)
單位:仟元
日期: 2023 年 03 月 02日
上市公司:晶碩 (6491)
單位:仟元
【時報-台北電】精誠資訊(6214)2日開盤後隨即帶量攻漲停,以110元作收,單日成交量放大至4,528張,拉出一根長紅K棒。單看2日,三大法人買超536張。技術線型來看,均站上所有均線。 精誠是國內三大資訊服務商之一,在雲端服務、資訊安全及ESG解決方案等需求帶動下,2023年上半年將繳出營收獲利創新高的成績單。前四月累計營收109.2億元,年增1成。該公司董事長林隆奮表示,未來將強化服務型態的業務,並推動旗下三家公司上市櫃,購併腳步也不停歇,目標鎖定在人工智慧、雲端、數據、資安、ESG等。(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何英煒)
多方攻勢持續,台股上周五指數大漲194.26點,漲幅1.18%,加權指數收在16706.91點,回顧本週台股續揚201.86點,周線漲幅1.22%,連續第三周收紅,平均日均量上升至3635.69億元。台股5月大漲近千點,位居亞股第二,僅次於日股。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台股本週維持強勢震盪格局,類股良性輪動,投資人還可以針對AI強勢股拉回找買點嗎?或是該換股操作呢?另外,漲勢熄火的軍工、節能等題材,和即將進入產業旺季的觀光、航空、遊戲類股。這些中小型股會是下一波主流嗎?台北股市邁入6月,該如何操作呢?帶你一起來了解。
台灣中油公司自明(5)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各調降0.4元及0.1元,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8.5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0.0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2.0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7.0元
【時報-台北電】儒鴻(1476)主要客戶庫存去化到一階段,下單動能漸強,預期下半年營運可望回溫,法人買盤逢低承接,2日放量突破480元短期頸線關卡,收盤485元,已重新站上月線及季線之上。短期的周線趨勢已反轉往上。月線趨勢也在上周出現止跌訊息。9日KD值趨線也在上周低檔黃金交叉走高。且,2日量能開始放大,各短線技術指標都呈多頭排列,短多氣勢如虹,短線先看490元能否帶量突破,並向500元關卡挑戰。 預期在客戶訂單動能增強下,第三、四季營運有機會回到過去成長軌道。(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袁延壽)
生技廠新藥布局再擴大,美時 (1795-TW) 取得美國 NRx 製藥公司 (NRXP-US) 自殺傾向躁鬱症用藥的全球獨家銷售權;藥華藥旗下新藥 Ropeg 與國際藥廠 Pint 簽訂拉丁美洲 7 國授權合約。
民進黨爆發黨內性騷吃案風波!有女黨工在臉書發文揭露,遭外包廠商男導演在車上襲胸騷擾,報告給時任婦女部主任、現任副秘書長許嘉恬,對方卻反問:「為何不跳車或叫出來?」!對此,民進黨中央上午開記者會回應,許嘉恬即刻停職接受調查;另外也曝光,這案件,根本沒有啟動任何申訴調查程序,證實有吃案一事! #民進黨#性騷擾#吃案 #TVBS新聞 #TVBS直播 #TVBS新聞網
【時報-台北電】大亞(1609)第一季出售股票等業外收益挹注,EPS達2.65元,創新高,法人預期今年EPS有機會挑戰3元以上,外資2日轉賣為買,大舉敲進8,897張,自營商及投信也敲進,三大法人合計買超9,890張,終場上漲0.80元而以31.65元收盤,一舉突破所有短中長期線型反壓。 大亞電線電纜事業因台電汰換饋線及強韌電網計畫而受益,漆包線銷售去年下半年起呈現下滑。大亞旗下志光能源,在台南七股設漁電共生太陽能光電廠第一期建置容量85MW,去年11月已掛表併聯發電,預估今年電費收入新增5億多元。(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沈美幸)
【時報-台北電】富邦金控(2881)4月稅後純益達78.85億元,在匯兌利益加持下,累計今年前四月稅後純益達218.6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76元,穩居單月、前四月及EPS獲利三冠王,再加上旗下子公司富邦產險單月獲利終於轉虧為盈,獲利亮眼激勵股價表現。 富邦金2日以60.6元作收,上漲0.2元或漲幅0.33%,整周漲0.17%。技術線型觀察,富邦金目前全數站穩周線、月線及季線之上,後市期待升息步入尾聲,大盤可望進一步反攻,加上富邦金獲利動能穩健,股價有望維持向上趨勢。(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巫其倫)
國泰人壽董事、資深執行副總林昭廷在5月26日國泰金控法說會後,對於國壽推不推分紅保單,則是跟CTWANT記者證實說,「還在研究中」,「分紅保單過往在國壽占比不多,高利率保單則是經過十幾年後,現在已降到三成以下」;「以前分紅保單的申訴多,業務員銷售時不容易說清紅利怎...
【時報-台北電】車用散熱模組廠萬在(4543)在這波人工智慧(AI)趨勢帶動伺服器需求,推升散熱模組需求聲中,連六漲後累計漲幅達57.8%,2日股價帶量站上50元,最高觸及53元漲停價後打開,終場收50.1元,創逾八年高點,單日成交量擴大至2.89萬張,短線漲多需留意拉回。 萬在除深耕汽車及新能源車市場應用,也積極擴及電子、通訊/網路等散熱應用領域,因此隨這波AI熱潮,亦增添想像空間。萬在首季毛利率35.23%,每股純益0.63元優於2022年同期。4月每股純益0.37元,較2022年同期略減8%。(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蔚)
蘋果 2023 年全球開發者大會 (WWDC) 本周登場,其中引頸期盼的首款 MR 頭戴式裝置 Reality Pro 也有望登場,市場看好,除了有望帶動致伸 (4915-TW)、美律 (2439-TW) 等供應鏈外,元宇宙話題也將再掀熱潮。
【時報-台北電】東元(1504)「三年營收成長200億元計劃」可望穩健達標,2日擴量再攻,盤中一度創55.5元高點,終場收54.1元,上漲2.1元,收盤價創新高,成交量放大至6.3萬張,籌碼上外資賣超7,326張。今年以來隨綠能題材發燒、業績成長,自28元緩步上攻,5月下旬創53.3元高點後量縮整理,2日帶量紅K棒突破前波壓力區,波段漲幅逾9成,線型多頭排列,多頭格局持續。 東元在智慧能源、機電系統二大事業成長帶動,營收、營業利益穩步成長,印度、墨西哥陸續投產,爭取海外市場電動車動力系統商機。(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郭及天)
據瞭解,這家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資產管理機構爲擁有200多年歷史的歐洲老牌金融世家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所有,目前管理資產規模790億瑞郎(約871億美元)。根據Fintel整理的Edmond de Rothschild的持倉顯示,這家老牌資管機構在2015年輝達業績第一爆發之際,就馬上...
【時報-台北電】記憶體大廠華邦電(2344)2日股價盤中急拉,終場大漲7.14%,收28.5元,成交量爆出11.1萬張大量。觀察三大法人動向,外資買超4.5萬張,投信買超866張,自營商買超1,286張,合計買超4.7萬張,呈現三大法人同步買超。 華邦電日前舉行股東會,經營層看好明年需求將回復正常,手機市場更將較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率先回溫,目前華邦電產能利用率,已拉升了1成,準備迎接市場的反彈。記憶體產業現況處於較平穩狀態,預期第二季觸底,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一些,比較難以確定的是好轉幅度,仍有待觀察市況,但目前對下半年沒有特別擔心的地方。(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李娟萍)
台股進入股東會旺季,台積電、大立光等大廠將在本周召開股東會,同時本周也將公布 5 月營收,台塑四寶、電子代工大廠等業績將陸續出爐,金寶也將在本周舉辦 50 周年傳承記者會,以下是本周大事預告:
【時報-台北電】曾風靡一時、在大陸市場受資本狂熱追捧的多家植物肉品牌,有些已經銷聲匿跡,有的業績差強人意。這些企業從萬眾矚目到現在乏人問津,只經過短短4年時間,而究其原因,在於「不好吃,而且比真肉貴」。 界面新聞報導,號稱由具備矽谷食品背景的海歸團隊、2020年成立的Hey Meat,曾在當年連續獲得雙塔食品、天圖投資、微光創投等的天使輪和千萬級pre-A輪融資,但天眼查顯示,其關聯公司上海魅味特食品科技已於2023年4月被吊銷。 又如曾因做出首款大陸國產「人造植物肉月餅」,獲得關注的品牌「珍肉」,2019、2020年曾獲得Big Idea Ventures及天使投資人的兩輪融資,但這個品牌的公眾號最後的更新時間,停留在了2022年9月,也無新品推出。 還有一些企業雖仍存在,卻少有大陸民眾願意購買。成立於2019年的本土品牌「星期零」曾獲得愉悅資本、經緯創投等的5輪融資,其2022年1月最後的B輪融資總額為1億美元,但目前其天貓旗艦店賣得最好的一款產品月銷量為100多。 食品巨頭雀巢,2020年推出的植物肉品牌「嘉植餚」,在天貓產品月銷量最高也僅500多。美國上市公司、植物肉第一股Be
【時報-台北電】王品(2727)營運獲法人看好可望重返過往光輝,股價2日在買盤敲進下開高走高,勁揚7.05%至364.5元,終場上漲4.99%、收於357.5元,創2014年10月初以來的八年八個月高價。三大法人2日擴大買超王品達1,320張,其中外資、投信、自營商分別買超718張、493張、109張。 法人看好,王品多品牌、多業態與多價格帶,可分眾滿足不同外食族需求,數位會員數量已逾台灣消費人口四分之一,並貢獻公司營收超逾40%,會員消費金額與回訪率皆高,為王品持續擴張扎實奠基。(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姚舜)
【時報-台北電】宏碁(2353)過去兩季雖受整體PC產業爆跌影響,營運動能明顯走弱,但本業尚可維穩獲利表現,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直言其已通過壓力測試,新訂單開始湧進、部分產品甚至出現追單,對第二季回溫、下半年比上半年好的走勢相對樂觀。另看好AI應用發展將帶動PC剛性需求,旗下IPO老虎隊在帶來穩定獲利的動能之餘,亦緊抓企業端AI應用商機,後續營運利多浮現。 外資法人2日大舉買超近1.29萬張,拉抬其當天股價攀揚、終場以33.95元漲停價作收,站回近兩年來高點。累計外資單周買超2.95萬張,持股達逾35.3%高檔。(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翁毓嵐)
台北市 / 綜合報導 持續追蹤澳豐基金公司的負責人董身達,他雖然推說自己只是掛名人頭,真正幕後黑手是旭暉金融集團,不過其實他的劣跡早就有跡可循。包括2021年,他曾在日本發行一檔基金,最後也是以清算收場。而關係企業城市信貸投資主席兼董事馮姓男子,2010年也曾和前副總統蕭萬長合照,總總顯現這檔境外基金的負責人,政商關係背景雄厚,也不時會在五星級酒店辦VIP餐會,招攬投資人,如今吸金千億,事實上,這筆鉅款能不能拿回來都是未知數,來看華視獨家報導。投資人說:「又有很多大公司也投進去了,報案之後,我願意提供我這一票,還有證據來確認他們的犯罪事實。」澳豐基金停贖風暴越演越烈,越來越多投資人現身說法,這名投資人透露2021年疫情剛爆發,澳豐業務透過朋友連絡上他,邀請他投資香港基金,還能直接線上開戶,更強調他自己跟家人都投入大筆資金,不需要擔心,讓投資人放心匯款,沒想到現在卻收到暫停贖回,和匯款延遲通知。投資人說:「一切的一切很像你在投資國外美股的操作介面,你也有自己的帳號密碼,也是你自己能夠去使用的那個東西,覺得好像丟了一筆錢到水裡一樣。」除此之外澳豐還會定期在高級飯店,舉辦VIP餐會表面上維繫感情,但投資人也透露看這名單就能知道誰在同一條船上,而根據週刊報導,辦公室位於香港中環的澳豐,隸屬於旭暉金融集團,負責人叫做董身達,但事發後他卻立刻切割說自己只是掛名人頭,沒有管理實際業務,但其實董身達2021年曾在日本,擔任愛動力基金董事,當時販售基金後來遭到清算,最後金融廳下令勒令停業,實際一查旭暉金融旗下的另一家關係企業,背景也不單純。2010年曾和前副總統蕭萬長合照,這名馬來西亞籍的馮姓男子就是的城市信貸投資主席兼董事,誠信資本同樣也發行基金,也隸屬於旭輝集團,更曾到香港參加活動,投資人說:「都是(投資)上百萬美金啊,想辦法去國外問說是不是真的有這個,金融監管的問題,然後造成不能出金,他們都不做回應,都叫我們直接跟公司(兆富)聯絡這樣子。」問到國外去,由於澳豐在台灣並不合法,選擇利用兆富來賣投資商品,外傳只要單一客戶投資超過3萬美元大約新台幣93萬元,就能賺佣金,才能吸引業務一個牽一個,如今澳豐也透過業務員宣稱一切都是媒體帶風向,並沒有倒閉,這場千億金融詐騙案恐怕難以求償。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