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易通展 2021年11月合併營收3812萬元 年增80.07%
日期: 2021 年 12 月 10日
上櫃公司:易通展 (6241)
單位:仟元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日前被媒體披露,在美國強力制裁的背景下仍成功量產7奈米晶片,並已出貨給有「挖礦」需求的客戶,即使外界質疑中芯量產的數量很少、良率也不高,但中芯已突破技術限制,卻也是鐵錚錚的事實,外媒認為,來自台灣並曾在台積電擔任要職的梁孟松是幕後最大功臣。
台股自7月中見到13928低點後開始反彈,儘管利空仍不斷,但漲幅已有千點。三位價值投資達人都謹慎樂觀看待台股後市,並提供長線看好的標的。
前台積電營運長「蔣爸」蔣尚義,去年底閃辭中芯副董事長職務。他於今年3月加州「電腦歷史博物館」(Computer History Museum)的訪談中,透露早年曾好奇張忠謀為什麼每天能準時6點下班,但負責的業務比他繁重許多。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上銀(2049)第二季財報出爐,多家外資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同步調降評等及目標價,其中日系外資將評等由原先的「買進」調降至「優於大盤表現」,目標價由320元降至235元;歐系外資將評等由原先的「優於大盤表現」調降至「中立」,目標價由355.99元降至280元;美系外資重申「中立」評等,目標價由275元降至265元;亞系外資重申「劣於大盤表現」評等,目標價由262.05元降至220元;另一家亞系外資重申「中立」評等,目標價由230元降至213元;另一家美系外資重申「減碼」評等,目標價由210元降至175元;本土法人重申「降低持股」評等,目標價下看186元。 歐系外資表示,近期需求疲軟,預估上銀第三季營收恐將季下滑7%,下修今明年每股盈餘(EPS)預估,降幅7-11%,主要反映需求疲軟及較高的營業費用,決定將評等調降至「中立」,目標價降至280元。 日系外資表示,進入下行週期,決定下修今年至後年每股盈餘預估,降幅9-21%,將評等調降至「優於大盤表現」,目標價下修至235元;亞系外資則強調反映需求不確定因素,決定下修2022-2024年每股盈餘預估,降幅3-5%,
美國勞工部公布美國最新非農就業數據,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幅達52.8萬,優於市場預期;經濟數據強勁的結果,間接證實先前美Fed認為經濟具有彈性,能夠承受更為激進升息的看法,故市場認為美Fed 9月下旬升息3碼的機率升高。目前投資人靜待7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公布,普遍認為7月數據有機會比6月略降溫;而由於美Fed已實施一連串的升息動作,市場正在觀察這些舉措對於通膨產生了多大的壓抑效果,進而預估美Fed後續的升息動作。
半導體產業雜音不斷,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科技公司(Micron)日前下修本季營收財測,原因是電腦記憶晶片需求持續走弱。美國財經媒體引述花旗集團分析師克里斯托弗·丹利(Christopher Danely)報告指出,由於庫存增加和經濟前景看淡,半導體公司將面臨至少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美國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8.5%,比6月的9.1%大幅回落,市場預估美國聯準會(FED)9月升息幅度將縮小,激勵美股道瓊工業指數收盤大漲535點,那斯達克指數漲近3%,從6月低點反彈逾20%邁入牛市。財經作家狄驤發文指出,美國最新公布的通膨率超過8%,還是遠高於Fed的2%通膨目標,且FED多次提醒美國就業市場仍很緊張,所以他預期,9月還是有可能升息3碼。
竹科工程師是不少人羨慕的工作,因為具備專業技能屬於社會高薪人士,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詢問「 竹科隨便一個工程師年薪就300萬?」引發其他網友熱烈討論。知情人士表示,工程師職位細分成很多種類,並非所有工程師年薪都破300萬。
美國提議與台日韓共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其中韓國迄今仍舉棋不定,有消息稱,韓國政府已向美國表達參與預備會議的意願,將視會議結果評估是否加入。不過韓媒指出,與其聚焦韓國加入與否,但實則台灣才是問題的核心,「美國和歐盟的真正目標都是減少對台灣的依賴」。
外媒日前爆料大陸半導體巨頭中芯國際透過現有設備製造、出貨7奈米晶片,因此美國總統拜登有意增強對大陸晶片業的制裁力道。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這次中芯發表不使用EUV(打造先進製程的極紫外光微影設備)生產7奈米製程產品,引起各界關注,他認為,美國對中芯下手一定更重,如同當年遭制裁傷得最重的華為,旗下的海思不見了。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與後續大陸一連串反制行動可能改變美中的關係,路透社披露,美國總統拜登重新考慮調整大陸關稅的相關議題,取消或降低關稅的選項可能被擱置一旁,消息人士認為是台灣改變了一切,但也有人提到是大陸拒絕給予對等的互惠措施,也沒有實現購買美國產品的承諾,才讓拜登暫時放棄調降關稅的決定。
美國連鎖披薩達美樂(Domino's)「反攻」披薩故鄉義大利的野心,經過7年努力後,加上疫情衝擊宣告失敗。2015年達美樂與當地公司ePizza達成特許經營協議,在米蘭開設第一家達美樂分店。但ePizza在4月宣布破產,8月10日最後一家店面歇業,29家門市全數關閉。對義大利民眾來說,達美樂上面有鳳梨的夏威夷披薩受到無情訕笑,推出的培根雞肉、漢堡披薩等也不受歡迎;事實上,很多義大利人根本不曉得「達美樂」是什麼。 達美樂原本野心勃勃,希望結合先進的配送系統,2030年要在義大利開設880家門市,已插旗羅馬、杜林、波隆那等。達美樂一開始生意還小有進展,不過疫情後當地餐館也開始外送,且一般餐館售價還比達美樂便宜,最終不管是在口味或價格上,都無法在市場上生存,只能黯然退場。
不想被美國卡脖子,近年中國大陸半導體業力求提高自給率,同時減少對國外採購晶片設備。據數據顯示,上半年(1~6月)韓國出口到大陸的半導體設備暴減50%。由於韓國準備加入美國主導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韓國銷往大陸的半導體設備、材料和零組件是否受到更大衝擊,值得後續關注。
金融股因獲利相對穩定,加上長期穩健配息特色,擄獲不少存股族的心;其中又以官股金控經營保守、股價牛皮特性,最受投資人青睞。官股F4兆豐金、華南金、第一金及合庫金各有擁護者,究竟哪一檔存股條件最優?也成了投資人關心話題。
美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8.5%,較前值創紀錄的9.1%降溫許多。但CNN報導指出,對比一年前,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仍維持高點,雖然股市因通膨降溫而上漲,但深入了解情形後,實際上並不樂觀。
日 期:2022年08月10日公司名稱:友達(2409)主 旨:友達訂定減資基準日、減資換股基準日及換股作業計劃等相關事宜發言人:曾煜智說 明:1.董事會決議日期:NA2.減資基準日:111/08/103.減資換發股票作業計畫:一、本公司辦理現金減資退還股款案,業經111年6月17日股東常會決議通過,並奉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111年8月10日臺證上一字第1111803808號函核准申報生效在案。為辦理減資股票換發作業,爰依據「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細則」及「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換發有價證券作業程序」之規定訂定本作業計畫。二、本次減資換發股票之相關作業事項如下:(一)換發股票總數:截至減資換發股票基準日(111/10/7)之本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目前本公司之已發行股份總數為9,624,245,115股,每股面額新台幣10元,共計新台幣96,242,451,150元。(二)減資銷除股份總數及金額:銷除已發行股份計1,924,849,023股,每股面額10元,共計新台幣19,248,490,230元,減資比率為20%。(三)減資後股份總數及金額:減資後換發普通股股
【時報-台北電】陽明(2609)11日壓軸公布第二季財報,稅後盈餘555.33億元,季減8.33%、年增60.8%,居單季次高,EPS為15.9元,寫單季第三高;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1,161.11億元、年增96.62%,EPS為33.25元,賺贏去年前三季。 值得注意的是,陽明上半年營運量227萬TEU(20呎櫃),較去年同期增加2%,在運價持續撐在相對高檔下,上半年稅後盈餘創高。 陽明董事會11日也通過,向Seaspan長租五艘14,000TEU貨櫃輪延租兩年,每艘日租台幣約85~110萬元,五艘兩年總租金約台幣33億~39億元。 貨櫃三雄2022上半年獲利總和約3,905.18億元、逼近4,000億元大關創紀錄,相當於一天賺進逾21億元!其中,長榮(2603)上半年稅後盈餘2,036.53億元、每股賺38.49元,居獲利王;陽明上半年稅後盈餘1,611.11億元、每股賺33.25元;萬海(2615)上半年稅後盈餘707.54億元、EPS為25.21元。 歸納業界看法,近期受到通膨效應、華南封控、新船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整體貨量減少,海運現貨價跟著下修,上海航交所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新金(2887)和財政部就彰銀(2801)經營權爭議所生的訴訟案,昨天由台新金下午5點於證交所舉行記者會,說明財政部與台新金的共同聲明,強調雙方已達成解決爭端的共識。台新金和財政部8年的纏訟,台新金與彰銀歷經17年的共治,台新金還是未能和彰銀「一家團圓」,而是由7家泛公股行庫和法院協助「還君明珠」的最後一哩路。 台新金10日完成轉讓彰銀持股104萬8857張彰銀股票、約占彰銀10.07%股權,剩餘10.33%彰銀持股後續將陸續處分,這次申讓估算金額為190億多元,台新金轉讓彰銀的價格也就是昨天的收盤價18.2元。據傳,在財政部指示下,7家泛公股行庫在8月2日、10日出手承接彰銀股權,包括:兆豐、台銀、一銀、合庫、華銀、土銀、台企銀等。 而根據券商統計,外資連續4個交易日買超彰銀,千張大戶高持股占比達8成,內部人持股比占41%。近5個交易日有5大券商買超彰銀最多,分別為凱基證、摩根大通、美林證、麥格里證、台灣匯立。 回顧這場「官民相鬥」肇因於,2005年7月彰銀不良資產過高,當時彰銀最大股東財政部公開招標,台新金以365億元得標彰銀特別股,成為彰銀最大股東,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