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宇峻 2020年11月合併營收1.31億元 年增70.75%
日期: 2020 年 12 月 08日
上櫃公司:宇峻 (3546)
單位:仟元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有護國神山之稱的「台積電」股價屢創新高,讓不少手中握有股票的民眾大賺一波,不過近期外資不斷倒貨,股價持續走下坡。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6)日表示,技術面乖
近來網路上時常出現假冒郭台銘名義的投資,甚至還有直播贈獎等事件,但郭台銘辦公室今(6)日公告,這些都是詐騙行為,為的就是要騙取民眾個資或騙取民眾銀行帳號,並表示辦公室會嚴正向社群平台業者檢舉,並向刑事...
【時報-台北電】著名經濟學家、因悲觀的預測而被暱稱為末日博士的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撰文指出,現在美國不但存在金融市場泡沫,甚至連經濟也在泡沫化,最終大概會上演類似2008年那樣的慘劇。以下即魯比尼的文章: 美國經濟現在所經歷的,其實是一場「K形復甦」。那些擁有穩定的全職工作和福利,擁有一定金融資產的人,在股市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日子過得相當舒服。與此同時,那些沒有工作,或者是只能在低附加值的藍領和服務領域打零工的人,則不但沒有什麼金融財富,甚至還背負著債務,前景一片暗淡。 這些趨勢是顯示著美國日益陷入分裂,華爾街和人民日益脫節。美股市場不管怎樣狂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毫無意義。美國財富金字塔下部的50%人口,加起來也只擁有全部美股資產的0.7%,而頂層的10%掌握著87.2%,最頂層的1%掌握著51.8%。最富有的50個美國人,掌握的財富相當於下層的1.65億美國人。 貧富不均的日益嚴重與大科技公司的興起關係密切。亞馬遜每創造一個就業機會,零售行業就要損失三個就業機會,在其他被科技巨頭們統治的領域當中,也都存在著類似的現象。不過,話雖如此,今日的這些社會和經濟壓力卻絕不是什麼新鮮事。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當中,由於生活成本和支出預期持續增長,而根據通貨膨脹調整後的真實收入中位數卻止步不前,普通勞動者的日子正變得越來越捉襟見肘。 長期以來,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都是訴諸「金融民主化」,即讓這些貧窮的家庭獲得借款的管道,去購買他們其實根本負擔不起的住宅,然後再將住宅的淨值當作提款機。包括抵押貸款和其他債務在內的消費信貸大擴張,最終造就了一個超級泡沫,終結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成百上千萬的美國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住宅和積蓄。 現在,這些十年前慘遭洗劫的千禧世代再度墜入了陷阱。那些打著散工、零工,或者是所謂自由職業者身份的勞動者看到了一根新的「金融民主化」繩索,他們以為自己可以沿著後者爬到更高的位置,但實際上,那卻是一條要命的絞索。總而言之,在這新一輪騙局當中,成百上千萬人在羅賓漢(Robinhood)或者其他交易app上開了帳戶,大量舉債,將相當於自己收入若數倍的賭注押在那些實際上一文不值的股票身上。 對於近期的遊戲驛站軋空風潮,許多人都將其描述為一場英雄史詩:日間交易的小散戶們結成統一戰線,與對沖基金惡魔對抗,大獲全勝。然而,無論怎樣的修飾都不能抹殺事情真正的本來面目。這群沒有工作、沒有技能、債務纏身、看不到希望的人再次上了騙子的當。他們當中許多人已經開始相信一種荒唐的邏輯:哪怕沒有好的工作,不耐心地去儲蓄和投資,單單靠著各種快速賺錢竅門,或者是對虛擬貨幣等沒有價值的資產投下重注,也一樣可以獲得財務成功。(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趙永紝)
【時報-台北電】台股5日再度收跌,外資繼續賣超、金額達263.5億元。然觀察先前外資的調節步調,擁基本面優勢者易受其青睞,而為避免高檔風險,對個股策略多轉為逢低布局,盤面上包括廣達(2382)、瑞昱(2379)等14檔技術面弱中透強,並已吸引外資轉進,有機會再點亮市場多頭明燈。 外資本周僅一天回補台股,其他三個交易日全數從台股提款,單周賣超金額達715.39億元。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表示,歷經前一周的大跌,本周台股跌勢暫緩,但波動度仍相當大,由於外資對台股並未有明顯趨勢,出現一天買、一天賣,且單日買賣金額較平均值來的大,使指數波動大增。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指出,台股跌破萬六關卡及月線支撐,整體技術線型轉差。雖然美國經濟數據轉佳,景氣復甦確立,但通膨疑慮再起,並造成市場評價調整,科技股首當其衝,加上聯準會主席鮑爾談話表明現階段不採取救市措施,壓抑指數表現,預料短期台股維持弱勢震盪,選股採取低接布局策略,可聚焦業績財報佳者,如塑化、工具機、面板、記憶體及高爾夫等。 盤面上包括廣達、瑞昱、宏捷科、全新、華晶科、台表科、同欣電、致伸、均豪、智邦、車王電、驊訊、緯軟、樺漢等14檔,技術線型上提前大盤、5日線已回落到月線之下,但也吸引外資回頭買超,3月以來累積買超102~4,454張不等,5日單日持續站在買方,行情有機會率先翻揚表現。 葉獻文認為,隨時序接近第二季,若美債殖利率走勢、全球疫情緩和,台股漲勢將由過去的快牛行情轉為慢牛緩步攀升,配合類股輪轉加速,短期將由傳產類股補漲機率高,雖然電子股稍事休息,但整體一樣處於漲升軌道,況且從歷史經驗來看,近十年台股3月平均上漲機率高達70%,台股表現仍可期待。(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方歆婷/台北報導)
大陸暫停台灣鳳梨輸入,衝擊台灣農業外銷。國民黨立委鄭正鈐質疑,蔡政府為宣揚「新南向政策」,刻意拿出2016年至2020年,對新南向國家的貿易總額成長3.7%的數字唬弄民眾,卻不提總統蔡英文上任5年來,對新南向18國出口占比從21.2%連年下降至17.7%,出口占比連年下降的現況,儼然就是用數字謊言在自欺欺人。
【時報-台北電】全球PCB龍頭廠臻鼎-KY(4958)5日公布2月營收75.57億元、年成長195.48%,創下歷年同期新高。臻鼎2月成長幅度大增,主要來自去年同期受到疫情影響、幾乎呈現停工狀態、基期較低所致,但以單月數字來看仍優於過往水準,顯現不少產品需求仍維持在頗高熱度。 展望2021年,臻鼎表示目標不變,樂觀看待2021會是很好的一年,同時強調今年不是單點突破、而是全面爆發,四大業務包括軟板、硬板、IC載板、HDI都有雙位數增長的潛力,往年臻鼎踩著一年增加100億的步伐穩健前進,今年的成長幅度將高於過往水準。 放眼上半年,臻鼎認為,大環境慢慢進入後疫情時期,市場前景、訂單能見度相較過去疫情期間明朗不少,除了部分產品需求回溫,一些之前就熱賣的產品像5G手機、筆電、宅經濟遊戲機等,也是保持高熱度。此外,主力美系客戶亦將陸續推出新產品,整體來看,傳統淡季、營運不淡,樂觀看待第一季甚至是上半年業績可望優於預期。 主力美系客戶新品中,Mini LED相關產品已經開始進入試產,上半年也將看到貢獻,臻鼎預期3、4月量會逐步放大,待第一波產品推出後,觀察市場接受度以及與客戶溝通的結果,視情況來規劃是否進行第二階段擴產。 IC載板方面,今年主要還是以手機相關應用的BT載板為主,日前簽約取得的土地,將會在4月初開工,明年加速導入設備及產品驗證,新廠完成後臻鼎將正式跨入ABF載板領域。臻鼎表示,載板供不應求還會持續數年,雖然新廠還在建設中,但客戶已經在談預約產能,公司預計2023年ABF將加入貢獻,產能一開出時,目標就是要擠進全球前十大之內。 臻鼎表示,CPU、GPU等等的晶片、處理器,都是需要IC載板的地方,尤其未來AIoT的量上來之後,高速運算、高頻高速應用逐漸普及,需求就不會只是局限在手機、平板、電腦這些產品上,雖然現在載板很夯,但載板廠業績並未完全爆發,一旦萬物互連的時代來臨,屆時的成長動能才是最可觀的。 另一個市場話題較夯的電動車,臻鼎表示,會將加緊速度來積極布局,除了調整旗下先豐的體質,把傳統燃油車做到最好之外,過去臻鼎能做到Level 2或2+自動駕駛等級,跨入電動車是非常有機會的。(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王賜麟/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美債10年期殖利率穿升1.55%,美台科技股再度成為重災區,台股5日跌幅一度擴大至2%,所幸買盤湧現,承接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IC設計龍頭聯發科等大型電子權值股,台積電從盤中低點584元,反彈至平盤601元作收,守住15.5兆元市值。 法人分析,台美科技股近期皆成為市場提款機,加上美國傳出部分解禁大陸中芯半導體,獲得成熟製程供貨許可,更加大台股半導體族群跌勢,晶圓代工大廠聯電股價從2月高點58.2元回跌,幅度已近二成,世界先進、旺宏、華邦電等同步修正,自今年高點回檔幅度,皆在一成以上。 晶圓代工業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享受強勁成長,5G、物聯網(IoT)與高效能運算(HPC)長期趨勢並未改變,供需吃緊狀況將延續到第四季,始能回歸常軌。 群益投顧副總裁曾炎裕認為,從基本面來看,現階段台灣晶圓代工產能仍吃緊,封測、IC設計訂單也持續湧現,中芯解禁說,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營運面影響不大。 但股價本來就不只是基本面單一變數,以聯電為例,1月27日法說會前已見高點,因為股價總是跑在基本面前,現在股價正進入修正段,曾炎裕認為,後市要看修正時間、價格及籌碼等條件是否足夠,才能判斷整理期是否結束。 日盛投顧總經理鍾國忠則指出,美國科技指數費半跌破季線,自高點回檔13%,一旦跌破1月前低,應會見到跌深反彈,台股科技股也將連動。外資連日大賣台積電、聯電、聯發科,壽險及官股行庫則進場撿便宜,呈現「你丟我撿」,短線上將以守待攻,伺機發動反彈。 國泰證期經理蔡明翰認為,台股半導體族群5日跌勢雖見收歛,但要談止穩恐言之過早,主要因美國科技類股跌勢未止,尤其費半指數最為疲弱,並且在技術面修正轉弱後,必須經過整理使籌碼沉澱,才有轉強機會,因此,短線電子族群雖跌深有望反彈,但相對弱勢趨勢恐不易改變。(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財政部正研議房地合一稅2.0版本,要將境內法人納管,而內政部5日公布的最新統計則提供決策依據。 據內政部統計,至2020年底止,全國有11.24萬個法人擁有住宅,其中1.34萬個法人擁有四房以上,占擁屋法人的11.96%,這些囤房法人手中持有房屋更占七成以上,而去年第四季非不動產及營建工程業法人更有超過五成房屋持有不到一年即出售,囤房和周轉快速的現象相當明顯。 內政部對住宅所有權登記資料庫進行大數據分析後發現四項訊息:第一、自然人擁有多宅的比例並不高,僅占擁屋自然人的1.46%;第二、擁屋法人中有11.96%持有四宅以上,這些囤房法人持有34.08萬宅,占比為73.55%,囤房現象明顯;第三、2019年到2020年間,擁有多房的法人賣屋數量高於購屋數量;第四、2020年第四季中,法人房屋持有不到一年就賣掉比例高達54.51%,短期買賣行為頻繁。 官員指出,本次統計中,只要不是自然人者,皆視為法人,包括公司、財團法人等。扣除以買賣不動產為主要業務的不動產和營建工程業後,法人囤房情況較為嚴重的為金融服務業和保險業。 細部統計數字方面,至2020年底止,全國單獨擁有住宅所有權者為567.03萬人,其中擁有一至三屋者為557.60萬人,占98.34%;擁有四房以上者有9.44萬人占1.66%。 而全國共約有794.91萬戶住宅,其中733.74萬宅為單一所有權人(含自然人與法人)持有,占92.31%。在這些單獨所有的住宅中,約89.34%為擁有一至三屋者持有,10.66%為四房以上者持有。 內政部統計還發現,擁有四房以上的自然人,平均持有5.45宅,但是擁有四房以上的法人,平均持有量高達25.35宅,顯見多數房屋集中在少數囤房法人手中。另外,2020年第四季,有高達54.51%的非不動產及營建工程業法人,持有房屋不到一年就出售,自然人僅9.74%,顯示出囤房法人頻繁地進行短期買賣。國發會2020年底提出「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其中有一項措施即為遏止法人囤房,未來行政院也將依循內政部的統計資訊,提出防止法人炒房的政策。(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彭(女韋)琳/台北報導)
美債殖利率急升出現緩和,加上就業報告高於預期,激勵美股反彈,道瓊工業指數昨(5)日終場收揚572點、收31496點。而台股昨日終場下跌51.18點,收在15855.23點,成交金額3068.01億元,...
【時報-台北電】智擎(4162)5日宣布,終止與法國Nanobiotix(Nano)公司的PEP503(即NBTXR3)亞太地區的獨家授權合作契約。根據協議,智擎將獲1,25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5億元)的里程碑補償金,對EPS影響約2.38元,未來Nano也將依據NBTXR3在亞太地區淨銷售額,支付不同百分比權利金給智擎。 由於先前市場對PEP503的授權寄望頗高,5日宣布終止亞太獨家授權後,智擎股價也以下跌3.65%作收,收盤價68.6元。 法人認為,此舉意味著PEP503品項,將不是智擎核心發展產品線之列,該公司未來將專注於胰臟癌新藥安能得(ONIVYDE)的發展,並擴大其適應症。 智擎是在2012年8月與Nano簽定PEP503在亞太地區的獨家授權合作契約。2020年11月20日Nano通知智擎嚴重違反獨家授權合作契約的部分規定,智擎也於同年12月1日回應Nanobiotix,不但沒有任何違約情事,並主張Nanobiotix有多項違反雙方契約的事實發生。 經多次討論後,雙方同意終止獨家授權合作契約,以全面解決雙方對於PEP503在亞太地區進行發展及商品化所產生多項問題的歧見。 智擎總經理暨執行長王宏仁表示,終止與Nano的合作關係並不會影響智擎在新藥發展上的努力及投入,期待Nano能加快NBTXR3未來在全球商品化的速度。 智擎表示,已全力加速引進新產品的授權專案,目前已有二至三個潛力新開發藥物。 智擎月前才因安能得在日本市場銷售暢旺,帶動歐亞地區第一期銷售里程碑達標,預計將有2,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5.6億元)銷售里程碑授權金入袋。(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杜蕙蓉/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為增加獲利能力,羽絨大廠光隆(8916)射出三箭:擴大成衣產線、提升成衣營占比至五成,新建家紡越南產線、增加高值化產品,透過建立宜蘭成衣研發中心、創造高毛利產品。光隆指出,2021年綜效將可逐季陸續提升,營收、獲利會比2020年有明顯成長。 受到疫情衝擊,光隆2020年合併營收91.41億元,年衰退13.71%。2020年光隆營運主要的三大事業,羽絨事業占營收22%、成衣事業貢獻總營收46%、家紡事業營收占比約20%。 由於羽絨事業營運受到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大,因此,光隆近幾年積極透過提升毛利較高的成衣出貨比例,來增加獲利能力。光隆指出,2020年成衣事業營占比約46%,2021年的目標訂在五成。 為了爭取成衣事業訂單,光隆指出,2021年的資本支出較2020年倍數成長,達3億元,主要就是因應成衣產線拓增,以及宜蘭成衣研發中心的新建等。 另外,光隆除了持續爭取前三大品牌客戶Burton、Marmot、Mont-bell的訂單之外,也會積極搶攻北美市場的品牌新客戶。 據了解,光隆位於宜蘭的成衣研發中心,目標在提升創新、設計能力,增加高值化產品,爭取高端品牌客戶的訂單量,預計在2021年的第二季落成。 而在疫情期間,光隆統計,家紡事業產品中的羽絨被、枕頭等,銷售增加,因此光隆2021年的資本支出,也會用在家紡產線產能的擴充。 光隆指出,2021年在越南後江省的新廠可望動工,預估工期一年,希望在2022年能進入量產。 光隆預期,家紡部門預估2021年營收會有雙位數成長空間。成衣部門可望重返成長軌道,整體來看,2021年的營收獲利較2020年會有較大幅度的成長。(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袁延壽/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材料-KY(4763)受惠絲束需求維持強勁,塑料級醋片密集出貨,2020年第四季營收創歷史新高,毛利率連七季逾30%,烘托全年EPS達10.07元,年增54%,營收、營業淨利、淨利及EPS齊創上市以來新高。材料董事會決議擬配息5.5元、配股1.5元。 材料指出,2020年第四季營業淨利為上市來最高,年增7%,季成長10%,扣除可轉債未實現評價損益影響後,稅後淨利與EPS已連續十個季度較前一年同期成長,顯示核心獲利持續增長。全年毛利率33.5%,較2019年31%提升,營業淨利年增28%。 材料的絲束廠一新產線已於1月提前量產,設計總年產達1.6萬噸,年底前還將新增醋片產線5,000噸,總產能將達3萬噸。至於新建造6萬噸的醋酐廠預計第二季完工,除自製上游原料將有利於降低及穩定生產成本,也有機會有少量產出外賣。 材料財務副總陳界瑞說,目前醋酐漲幅不小,影響上半年獲利推進力道,所幸已小幅調漲絲束價格,有助維持毛利率。下半年醋酐產能開出,自製醋酐可望減輕成本上漲壓力,加上運費應在下半年有機會回落,有助收益持穩走堅。(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彭暄貽/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銅箔基板廠台光電(2383)、聯茂(6213)5日同步公告二月營收,台光電24.35億元、年增37.12%,聯茂21.5億元、年增35.1%,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法人表示,受惠於客戶端需求不減,加上原物料上漲,銅箔基板價格陸續調高,價量同步成長之下,預期台光電、聯茂首季將不受工作天數減少影響,業績淡季不淡、優於去年第四季可期。 台光電表示,市場熱度仍高、且尚未看到明顯降溫,從去年第四季來,包括5G手機換機潮、WFH的筆電、宅經濟產品,甚至是車用電子、電動車,以及5G基礎還建設相關的基地台、伺服器,需求一直維持著淡季不淡。 展望今年,看好整體需求還是很高,且後續還會有新產能陸續開出,對後市營運樂觀看待。 台光電2020年營收272億元,稅後淨利36.9億元,每股盈餘11.3元,營收獲利皆創下歷史新高。公司表示,5G手機出貨持續放量,高階筆電/平板對HDI的升級需求,車市全面復甦及電動車滲透率持續增加,市場仍充滿動能,此外,台光電黃石廠第二期30萬張產能明年上半年開出、昆山新廠30萬張產能下半年開出,2022年產能增將加近20%,可滿足客戶不斷增加的需求,預期今、明兩年營運績效可望再攀高峰。 至於聯茂對2021的看法,認為5G仍是最主要的成長動能來源,包括基地台、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等,像是陸系/歐系的5G基地台、Intel Whitley伺服器平台等,另外繪圖卡、筆電、5G手機、車用電子等,去年底來也都維持不錯的貢獻,尤其看好今年車電的成長幅度將會高於車市的成長。(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王賜麟/台北報導)
今天國際政治經濟專家汪浩時間,請來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以及香港資深媒體人張潔平。共同討論對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政協會議的觀察,以及解析人大在會中討論,改變香港選舉制度的意圖。歡迎大...
水情告急,近來經濟部長王美花對外表示,旱災期間科學園區,可開放鑿井取水,這番言論引發網友熱議,甚至水利署要攜手大甲鎮瀾宮辦祈雨法會,也遭罵翻,王美花回應,過去就有鑿井取水的短期機制,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幫忙緩頰,碰上百年大旱缺水,就是誠心誠意調節供水和節約用水,有時候誠意,也要向天表明。苗栗永和山水庫原本藏在水面下的土地公廟,浮出水面,一旁石柱全露出,乍看像希臘神殿,明德水庫湖底也大片裸露,乾涸龜裂,令人憂心。把握鋒面接近機會,水利署在苗栗縣永和山、明德、鯉魚潭水庫,啟動人工造雨作業,在集水區燃放焰劑,搶救水情,經濟部長王美花再出招,喊話旱災期間,科學園區可鑿井取水,引發網友熱議,酸說缺電難道鑽木取火,更質疑,農漁民都不准抽地下水,科學園區為何可以。經濟部長王美花說,「旱災的時候不得已的措施,這個其實以前也都有這樣的機制,應該是在這個很不得已的時候,做了一些短期措施而已。」王美花澄清,過去早有鑿井取水機制,近日抗旱會議中,科技廠提出要鑿井取水,全國原本就有160口水井,目前已加入供水,每天可提供34萬噸水源,其中竹科周邊有17口井,每天可提供2.5萬噸水源,另外水利署攜手,大甲鎮瀾宮辦祈雨法會,也遭罵翻是不問蒼生問鬼神!經濟部長王美花說,「祈雨應該就是安定民心,我們就大家分頭來做,經濟部該做我們供水的部分,我們就是來做協調調度。」行政院長蘇貞昌說,「誠心誠意盡心盡力,盡力就是區域調節要節約用水,誠意有時候也向天表明。」行政院長蘇貞昌幫忙緩頰,也強調前瞻計畫,投入水資源建設,面對這次大旱來臨,有發揮效果。行政院長蘇貞昌說,「前瞻建設所投入的海水淡化、水環境等的工程,以及水庫的清淤,都大大發揮效果,包括從翡翠水庫,送水到新北地區,整個大水管的完成。」除了人工增雨、找水資源,要為水庫徹底解渴,更得看老天爺臉色,蘇貞昌也呼籲,全民節約用水,才能撐得更久。(民視新聞/綜合報導)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台灣農產外銷再突破 高麗菜進軍中東杜拜新增7境外!另新增1死亡 為案935為台商疫苗開打邊境解封? 陳時中:覆蓋率要6成以上
【時報-台北電】2月因逢農曆年長假,工作天數銳減,光學鏡頭廠大立光(3008)2月合併營收32.13億元創近二年來新低。不過,隨著3月工作天數恢復正常,大立光也預告,3月拉貨動能會比2月好,連法人也樂看大立光第二季在低基期的效應加持下,營收年減幅度將於首季開始收窄,並於第二季轉正。 大立光5日依例公布2月營收,因逢農曆年長假,工作天數較少,單月合併營收僅32.13億元、一如市場預期,較1月的46.05億元下滑30.28%,亦較去年同期的36.69億元,年減12.44%,雖為歷年同期第三高,僅跑輸去年和2017年同期,不過,卻是2019年2月以來的新低。 所幸大立光今年元月營收相較於歷年同期基期較高,累計前二月合併營收78.17億元仍小勝去年同期的77.7億元一籌,不過彼此差距並不大,僅年增0.61%。 就產品的比重來看,大立光指出,20M(百萬畫素)以上的產品占大立光2月合併營收比重為20%到30%,10M以上產品占40%到50%,8M產品占營收比重不到一成,其他產品約占20%到30%。 廣發證券執行董事暨海外電子產業首席分析師蒲得宇指出,大立光2020年受到了光學產業升級趨緩與華為事件影響,營收自第二季至第四季的年增率均呈雙位數下滑。 不過,2021年在大陸智慧機需求回升,以及第二季開始進入低基期的效應加持下,預期營收年減幅度本季開始收窄,第二季轉正。 放眼後市,大立光經營管理階層於先前法說會指出,在手的高端項目數量與去年相仿,蒲得宇認為,高端鏡頭需求今年可望走穩。再從主要客戶組成來看,由於華為比重降低,蘋果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客戶,廣發預期,iPhone於2021年銷售量將增長9%,規格微幅升級,大立光通過VCM方案提高市場分額,有助全年營收重返增長趨勢。(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鄭淑芳、簡威瑟/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受惠於筆電需求持續不墜,廣明(6188)不受農曆年假影響,2月營收來到8.72億元,是近年來最旺2月,也相當於提前在第一季便已出現往年的旺季水準,月增率達11.6%,年增率亦有11.9%。 廣明業務以存儲產品代工為主,包含傳統硬碟、固態硬碟等,與筆電、消費性產品景氣關聯性高,隨著去年以來筆電需求暢旺,廣明去年營收也跟著3C產品銷量走揚,去年9月、11月營收都衝破10億元大關,帶動儲存業務去年整體表現向上,隨著筆電市場在今年上半年都愈小不易,廣明2月營收也帶來好的訊息。 廣明2月營收為8.72億元,比沒有農曆春假干擾的1月還要高了11.6%,是最近五年來最旺的2月,前二月營收為16.53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11.4%。(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吳筱雯/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在電腦周邊、視覺影像、聲學產品等三大產品線出貨同步拉升帶動之下,致伸(4915)第一季營運有撐。致伸公告2月份合併營收為42.2億元,較年增64.19%,但較前一個月減少41.24%。累計今年前兩個月營收約114.02億元,仍年增44.64%。 致伸表示,2月營收因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較少,因此較1月營收下滑,此外部分客戶因應農曆春節也已於1月份提早拉貨。但整體來看,致伸1月、2月營收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44.64%,一方面是因為宅經濟帶動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去年第四季原料短缺,部分產品延後至第一季出貨所致。 致伸表示,2月份三大產品線需求都相當強勁。智慧介面裝置部分,居家辦公持續帶動電腦周邊和電競相關產品需求。視覺影像部分,汽車ADAS包括感測相機模組應用於電動車及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受惠美系電動車大廠拉貨動能較預期大幅成長,智慧型手機相機模組也提早拉貨備料。聲學產品由於家用娛樂音響系統需求續揚,帶動營收與新案出貨。 展望今年,致伸表示,持續受惠於產品結構優化,對獲利成長動能亦具有相當的信心。各大產品線來看,居家辦公和電競相關介面裝置需求仍持續強勁為公司營收和獲利提供穩健根基。汽車電子方面,感測相機模組應用於電動車與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預期受惠美系電動車大廠高成長動能而有倍數成長。聲學產品將持續增加高階產品比重並優化客戶組合,因此聲學產品獲利將較去年大幅回穩成長。 其他新產品方面,智慧物聯網如車隊管理、警察執法用相機模組等,與智慧家庭、包括智慧門鎖與門鈴等,還有商業用、工業用策略耕耘也將逐步展現貢獻,期望為公司挹注下一波成長的動能。(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袁顥庭/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