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大亞 2023年2月合併營收20.36億元 年增13.14%
日期: 2023 年 03 月 10日
上市公司:大亞 (1609)
單位:仟元
日期: 2023 年 03 月 10日
上市公司:大亞 (1609)
單位:仟元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報導】明揚(8420)屏東廠22日傍晚發生嚴重火警意外,火勢直至晚間仍未撲滅,因此不幸造成人員傷亡。明揚為台灣最大高爾夫球廠,由母公司明安(8938)持股約56%,據了解,為迎接第四季傳統旺季,明揚正於屏東廠擴產因應,法人認為,此次意外恐將衝擊後續營運表現。明揚為台灣最大高爾夫球製造廠,去年銷售量達2179萬打,佔全台灣出口比重的49.7%,且根據年報顯示,明揚2021年佔全球銷售比重則近20%,為重要的小白球製造廠。而在全球打球人口持續增長下,明揚出貨量亦隨之成長,今年上半年營收、獲利皆為同期歷史新高,EPS達6.24元。 由於屏東廠為明揚生產重心,為因應訂單需求,明揚已啟動產能擴增計畫,原先預計最快將於今年第四季開出新產能,預期一年可增加10%產能,然在此次意外發生下,短期內整體產能勢必連帶受到影響,後續產能移轉與重建的規劃仍待公司說明。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投資人試圖消化聯準會轉趨鷹派的政策前景和指標債息站上16年高點帶來的壓力,周五美股大盤在震盪拉鋸後再度收黑,但科技股和晶片股出現止跌回穩跡象,那斯達克幾近收平,費城半導體指數以紅盤作收,台積電ADR收漲0.33%,聯電、日月光均漲逾1%。 在聯準會基準利率可能升更高、高更久的陰霾籠罩下,道瓊、標普500和那斯達克指數連跌第4天。標普500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本周分別收跌2.9%和3.6%,連續第3周收黑,並雙雙創下3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藍籌股道瓊指數周線下跌1.9%。 周五收盤,道瓊指數跌106.58點或0.31%,報33,963.84點。標普500指數跌9.94點或0.23%,報4,320.06點。那斯達克指數跌12.18點或0.09%,報13,211.81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26.44點或0.79%,報3,365.29點。 標普500指數在周四跌破百日移動均線,為3月以來首見,現在仍未站回該重要支撐關卡,意味著目前仍然面臨下行壓力。 聯準會預期今年還將再升息一次,美國公債殖利率應聲飆漲,10年期指標公債殖利率在本周站上2007年以來新高,2年債息升至2
【時報-台北電】裕隆(2201)與和泰車(2207)兩大汽車集團出行移動服務即將正面交鋒!裕隆集團透過裕融(9941)斥資9.5億元入股觔斗雲聯網科技(LINE TAXI)成為最大股東、並通過公平會審核後,相關服務將於10月2日在LINE TAXI全面上線。 筋斗雲在易主後,董事長將由裕隆集團移動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林群盛出任,執行長陳泰成則留任。林群盛表示,在串接集團相關移動服務至LINE TAXI之後,初期將以提升會員規模及客戶滿意度為優先。裕融總經理許國興則給出目標,希望筋斗雲在三年內獲利。 裕隆集團今年70周年,執行長嚴陳莉蓮宣告裕隆要走向「全域移動、智慧移動」,入股LINE TAXI被視為是集團轉型,包括電動車齊發、裕隆城開幕及、強化移動服務事業共三支箭當中,重要的一環。目前LINE TAXI有逾360萬用戶,未來在導入集團更多移動加值服務後,期待用戶數持續增加。 林群盛表示,未來希望打造全新品牌的開放式MaaS平台,提供集團所有服務給LINE TAXI用戶。裕隆已整合格上租車、裕電?電、行冠企業三公司,成立裕隆移動服務事業群,擁有租賃、出行、用車三大服務範疇豐富資源,並將成LI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週五宣布,針對底特律三大車廠包括通用汽車(GM)、福特及Stellantis(2021年由義大利-美國公司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與法國公司寶獅雪鐵龍集團合併)的罷工行動升級,工會指令通用汽車及福特在20個州38個零件和分銷中心的工人即時停工。UAW先前已經有近1.27萬名成員參與罷工,最新再有5600人加入罷工行列。UAW主席費恩(Shawn Fain)表示,與福特過去一週的談判有很大進展,對方最新提出的加薪新建議滿足工會部分要求,因此今次擴大罷工行動沒有涉及福特。費恩沒有提及福特的建議內容。福特及Stellantis表示,將尋求與UAW繼續蹉商。與三大車廠原有薪酬協議屆滿後第二天,UAW於9月14日隨即發起行動,同時指令三大車廠各一家工廠的工人罷工。分銷中心停工將影響各地汽車經銷商在零件方面的補給,汽車維修工作可能受到波及,但不會影響兩家汽車工廠的生產進度。有分析師提到,UAW此舉旨在讓更多消費者感受到罷工的影響,從而向汽車商施壓。
【時報-台北電】當前大陸經濟面臨房市低迷難題,國際信評公司穆迪調降多家大陸房地產企業評級展望,並將部分房企評級置於可能降級的負面觀察名單。面對大陸復甦前景仍不明朗,大陸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刊文指出,從經濟基本面和宏觀政策看,大陸不會出現日本式長期通縮。 香港信報22日引述穆迪日前公布報告顯示,因大陸經濟增長前景疲軟以及購房者對項目交付的持續擔憂,恐抑制房市銷售情況,將對大陸房地產行業展望從「穩定」調低為「負面」。另由於銷量下降,預計未來6~12個月大陸合約銷售將下降約5%。 最新評級顯示,穆迪將萬科、金茂評級置於可能降級的負面觀察名單,反映市場復甦前景不明朗之際,房企信用指標的高度不確定性。此外,還將綠城中國、華潤置地、中國海外、保利發展、越秀地產和深業集團的評級展望由「穩定」調低至「負面」,反映未來12~18個月穩定經營業績和與當前評級相稱的信用指標能力,面臨不確定性。 面對市場擔憂,大陸官方20日上午曾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強調「大陸經濟不存在所謂的通縮,後期也不會出現通縮」。大陸官媒經濟日報22日並刊出盛來運文章指出,從經濟基本面和宏觀政策等看,大陸不會出現日本式長期通縮。 盛來運強
【時報-台北電】台股22日加權指數收16344.48點,漲27.81點或0.17%,總成交值2414.98億元。三大法人賣超142.60億元,其中外資賣超148.38億元,投信、自營商分別買超22.62億元及賣超16.88億元。 外資賣超前十大個股,依類別分,2檔電子股、5檔金融股及3檔傳產股;依股價分,1檔百元股、1檔中價位股及8檔銅板股;賣超張數方面,4檔賣超上萬張,榜首為開發金(2883),賣超1萬8368張,聯電(2303)、台泥(1101)名列二、三名,分別賣超1萬8032張及賣超1萬5894張。第四及第五名為台積電(2330)、長榮航(2618),其他依序為富邦金(2881)、中鋼(2002)、國泰金(2882)、中信金(2891)及新光金(2888)。 ●外資22日賣超前十名: 1.開發金(2883)收11.70元,跌0.05元或0.43%,外資賣超1萬8368張。 2.聯電(2303)收45.35元,跌0.30元或0.66%,外資賣超1萬8032張。 3.台泥(1101)收33.50元,跌0.30元或0.89%,外資賣超1萬5894張。 4.台積電(2330)收522.
【財訊快報/陳孟朔】連三黑的美股週四無力反撲,因今年內再加息陰霾難除,三大股指週五終場齊收黑,但跌幅趨於收斂、晶片股逆勢翻揚;道瓊工業指數一度漲約85點,在投資人信心不足下,尾盤選擇站回賣方,終場再追低約107點或0.3%,失守三萬四關口,退回近十週低位。連續兩天急挫近3%的蘋果翻揚漲約0.3%,成了阻卻道瓊深度探底的一大浮木。同日,標普和那指追低約0.2%和0.1%滑落到近4個月新低,上述三大指數以貼近日低作收。七大科企除蘋果翻揚外,Meta和Nvidia各漲約1.1%和1.5%,後者助費半止瀉反彈約0.8%脫離四個半月新低、特斯拉挫4.2%是七大科企最大魯蛇。連五黑的台積電ADR翻揚漲約0.3%。經濟數據上,美國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由8月的47.9升至48.9,優於預期的48.2,但同月服務業PMI由8月的50.5回落至50.2,不及預期的50.7,反映服務業活動幾近停滯,綜合PMI降至50.1,遜於預期。美銀知名經濟學家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認為,利率或長期維持在高水準,加上經濟硬著陸的跡象浮現,包括殖利率曲線趨於陡峭,失業率和私人儲蓄同時上升
民視新聞/陳妍霖、吳俊德 台北報導旅遊平台「易遊網」出現標錯價的情況,原本一晚住宿要萬元的五星級飯店,竟然不到2800元還含稅,等於打了2.8折,消息傳開後,湧進大批網友快手搶便宜,甚至還有人一口氣「訂了5晚」、「連明年228連假跟端午連假都訂了」,雖然平台發現錯誤後,緊急更正標價,但對於完成交易的消費者,將全數認賠履約。
【時報-台北電】行政院院會21日通過囤房稅2.0版修正條文,引發企業界反彈和抨擊!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22日指出,政府宣稱將可增加45億元稅收,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恐將帶來轉嫁效應,「政府才是炒高房價元凶!」 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也炮轟,政府不應對建商未售餘屋進行懲罰性課稅;據悉下周將召開記者會,主張應將第一次起造的建商排除在課稅對象之外,且建商二年後未售餘屋的稅率不應提高,反而應降到1.2%。 賴正鎰指出,囤房稅2.0,房屋稅由縣市歸戶改採全國歸戶,非自住持有者稅率最高為4.8%,估計影響上百萬戶的房屋持有者的非自住房屋稅,政府也預估稅收可增加超過45億元,粗估每戶平均將增加稅額4,300元至5,000元。 賴正鎰分析,此次修法衝擊兩大方面,包括非自住的房屋持有人、及開發商,更不能當作打擊開發商的手段。政府雖可增45億元稅收,但恐怕將造成轉嫁效應,推升租金及售價。 至於建商囤房稅將加碼到最高4.8%稅率,他指出,建商與開發商絕對不同於買家,若要比照持有多戶房的屋主徵收高額的囤房稅,一點都不合理,兩者絕對不能相提並論。開發商只是負責蓋房子,將新成屋賣出,為公司帶入營收,更背負銷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財政部週五宣布,將正式啟動兩個新的美中經濟和金融問題工作組,旨在為全球兩大經濟體提供一個定期的政策溝通論壇。路透報導,美國財政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兩個工作組將「定期舉行會議」,並向財長葉倫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報告。中國財政部將是美國財政部經濟工作組的對口部門,中國人民銀行將是金融工作組的對口部門。這兩個工作組是在葉倫今年7月訪問北京之後成立的,當時她與何立峰和其他資深官員會面,尋求就經濟和金融問題重新建立溝通,兩國關係在過去幾年中不斷惡化。葉倫在社交平臺X(原推特)上發文提到,以上工作組「將成為溝通美國利益和關切的重要論壇,促進兩國之間健康的經濟競爭,為美國工人和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並推進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的合作」。「我們必須進行討論,尤其是在我們意見相左的時候。」中國央視新聞週五報導,中國美國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美國財政部一位資深官員表示,葉倫已向中國官員重申,美國將利用這兩個工作組盡可能促進與中國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的合作,包括受困
【時報-台北電】台、美釋出能源基礎建設計畫,包括台電提出強韌電網資本支出逾5,500億元,以及美基礎建設投資更高達4,640億美元,相關產業具龐大發展商機,凱基投顧對重電族群首度進行評等,預料未來十年將延續成長動能,並給予中興電(1513)「買進」投資評等。 凱基投顧指出,在台灣強韌電網資本支出下,標案比重較高的重電業者將受惠。台電推出十年5,645億元的強化電網韌性計畫,預估2023~2025年台電資本支出年複合成長率達20%。 中興電為台電工程標案比重最高者,比重達5成,包含變電設備工程與發電機組工程,目前在手工程規模約150億元,將於2023~2029年認列營收。 法人預估,在變電設備與工程標案帶動下,中興電2023~2025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4%。 而美國基礎建設將投入4,640億美元,變壓器外銷比重較高的重電業者具成長空間,預期2023~2025年間每年將有43億美元的電力變壓器需求,供台灣變壓器業者爭取,在相關重電業者中,以變壓器外銷比重最高達4成的華城為美國基礎建設投資的最大受惠者。 另從評價面來看,重電產業經過重新評價至目前股價淨值比1.9倍、本益比18倍,凱基投
時報-商情早報 1.美元走軟,周五紐約期金上漲。 2.LME:09/22期銅收8222.00美元/公噸,漲28.00美元。 3.NYMEX:11月輕質原油漲0.40美元,每桶為90.03美元。 4.西德州原油上漲0.44美元,每桶為90.00美元。 5.09/22BDI運費指數為1593.00。 6.SICOM:天然橡膠10月期貨RSS3上漲1.50美分。 7.NYCE:10月棉花跌0.83美分,每磅為84.04美分。 8.CBOT:10月黃豆粉跌2.10美元,每公噸為388.20美元。 9.09/22TRJ-CRB上漲0.06,為285.99。 10.SGX:62%鐵礦石報每公噸121.97美元,漲1.07美元。 商情綜述: 1.貴金期貨-美元走軟,周五紐約期金上漲;受惠於美元指數(DXY)和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雙雙回落,增加投資人以美元計價的黃金更便宜,令金價止跌反彈;周五(9/22)收盤報價,12月黃金漲6.00美元,報每盎司1945.60美元;12月白銀漲0.15美元;10月白金漲9.50美元;12月鈀金跌13.40美元。(王思涵整理) 2.LME基本金屬-跌深反彈,期銅漲逾
【時報-台北電】自行車產業在疫情紅利消失後,去年下半年開始調整庫存,全球第二大自行車零組件廠速聯集團表示,預期最快明年上半年、最慢下半年,庫存將回到健康水位;巨大(9921)集團也預期,最快明年上半年庫存可望完成去化。惟受到庫存調整仍未止影響,自行車雙雄巨大、美利達(9914)近期股價疲弱不振,且巨大仍處於貼息狀態。 巨大集團前八月合併營收557.69億元,年減11.3%。巨大前八月自有品牌銷售,仍以捷安特中國內銷表現最強勁,且中高階運動車款持續熱銷,帶動營收成長;不過,捷安特歐洲及美國受到代工客戶與通路仍在調整庫存影響,營收明顯下滑。 巨大集團執行長劉湧昌表示,今年可說是全球自行車業最辛苦、最具挑戰的一年,但巨大前八月營收僅年減約1成,代表庫存有在去化,但庫存最多的中低階自行車需要時間慢慢去化,預估最快明年上半年就能看到庫存去化的成果。 巨大上半年稅後純益20.18億元,EPS 5.15元。巨大股價從7月最高價248元一路下滑,自8月25日股價203元當天除息7.8元以來,填息動能疲軟,22日收盤價182.5元、上漲3.5元。 美利達集團前八月合併營收205.91億元,年減11.32
【財訊快報/陳孟朔】具有決策投票權的美國聯準會(Fed)理事鮑蔓(Michelle Bowman)週五表示,Fed需要進一步提高利率,以「及時」控制通膨,她在講話中提出鷹派論調,理由是能源價格可能上漲,通膨之戰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路透報導,鮑蔓在為科羅拉多州獨立社區銀行家協會(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Colorado)所準備的演說稿中提到,「美國通膨率仍然過高,我預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進一步提高利率並在一段時間內將利率維持在限制性水準是合適的,這樣才能使通膨率及時回到我們2%的目標。有鑑於當前貨幣政策的限制性水準,通膨方面的進展可能會很緩慢。」她指出,根據Fed本週早些時候發布的決策者預測,通膨率「至少在2025年底前」仍將高於2%的目標。她支持聯儲本週的決定,暫時將指標隔夜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5.25%-5.50%,因為「數據好壞參半」,除經濟持續「穩健」成長的跡象外,還有通膨有所下降和就業成長放緩的證據。但情況並不明顯,特別是「能源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並存在逆轉現已取得的一些進展」的風險。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報導】保戶服務再創新!瞄準保險業務員與保戶關係維繫的高度需求,精誠(6214)《匯客+》保險業務員輔銷軟體再度推出新功能,同時,搶搭中秋贈禮話題,增加新功能電子票券贈禮服務,保險業務員可於《匯客+》平台中直接選購多種商品電子禮券,擴大保戶服務。精誠數位創新應用事業部副總經理張皇裕表示:「我們觀察擁有3-5年以上資歷的保險業務員,最大的痛點在於如何妥善管理逐步增加的客戶與保險商品資料,而數位科技輔助工具正是扮演管理保戶資料與維繫保戶關係的重要角色。因此,我們推出《匯客+》平台新的保戶功能,讓雙方在同一平台上管理並同步所有保單資料,方便隨時溝通,並透過電子票券送禮來深化保險經紀人與保戶間的聯繫與互動。」精誠指出,《匯客+》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採直覺式的介面設計,大幅降低抄寫或瀏覽翻找客戶資料的時間;提供保險業務員日常工作所需三大關鍵功能,整合保單健檢、客戶分析、客戶關係管理,讓保險業務員可以透過數位工具的輔助,預知洞察保戶需求,並善用「標籤設定」、「拜訪紀錄」與「客戶地圖」等功能,來進行後續的客戶追蹤管理,做到精準行銷,為個人品牌加值、提升績效。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由於對服務供應商的需求進一步放緩,美國9月初的企業活動近乎停滯。標普全球(S&P Global)週五發布的報告顯示,9月份美國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下跌0.1點至50.1,為今年初以來最低水準。經濟專家的預估中值為50.4。由於該指數仍高於50榮枯關鍵水位,表明企業活動仍呈現成長態勢。這份數據顯示,9月份美國製造業PMI初值較前月上揚1點至48.9,說明製造業萎縮速度放緩。話雖如此,衡量服務供應商企業活動的服務業PMI較前月下滑0.3點,至50.2,更接近停滯。新訂單和對未來活動的預期均降至今年最低水準。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的首席經濟專家Sian Jone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9月的PMI數據加劇了人們對升息和通膨高漲之下美國經濟需求狀況軌跡的擔憂。不過,就業成長加快,企業指出填補空缺職位更為容易,在某些情況下留職情況改善。Jones表示,有證據顯示閒置產能蓬勃成長、此前支撐工作量的積壓訂單減少,因此候選人數量增加對招聘的提振可能無法持續。9月投入價格漲幅加快,反映出薪資上漲以及借款和燃料成本高漲。儘管如此,這項數據表明,由於需求
【時報-台北電】知情人士透露,大陸電商龍頭阿里巴巴旗下物流公司菜鳥集團,最快將在9月25日當周遞表申請赴香港上市,籌集至少10億美元。另外,由於大陸消費股表現疲軟,阿里巴巴暫時擱置旗下盒馬鮮生赴港上市案。 菜鳥是全球大型跨境電商物流提供商之一,其智慧物流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菜鳥過去數年迅速增長。 2024財年第一季(即4月至6月),菜鳥營收年增34%至人民幣231.64億元。 星島日報22日引述外電消息,稍早傳出阿里巴巴有意安排菜鳥於第三季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目標在一年至一年半完成上市,估值約150億美元至200億美元,但未落實集資的規模。若以發行10%股份計算,集資規模為15億美元至20億美元。 報導指出,菜鳥已與中信證券、花旗集團、摩根大通等銀行就IPO進行合作。但中金公司因為是菜鳥競爭對手:極兔速遞的聯席保薦人,為避免利益衝突,中金因此退出菜鳥IPO聯席保薦人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菜鳥若正式遞表,可能成為阿里巴巴「1+6+N」組織變革後首個啟動上市的業務集團。對於上市傳聞,菜鳥相關負責人22日僅回應,不予置評。 與此同時,其他快遞業者也積極布局港股市場。經濟通通訊社
房地合一稅修法時,為免錯殺無辜,曾設有「非自願離職」的豁免條款,拿著這把尚方寶劍,若短期內交易房地,可以不適用懲罰性稅率,按稅率20%計算應納稅額。
[NOWnews今日新聞]信義房屋高雄在地房仲專家觀察,近期科技廠設廠議題對房市的影響有退燒趨勢,反而是先前觀望未出來看屋、購屋的剛需族群較為積極,粗估比起6、7月份,大約多了1成的買方,其中,又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