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勤美 2022年9月合併營收11.58億元 年增-47.06%
日期: 2022 年 10 月 07日
上市公司:勤美 (1532)
單位:仟元
日期: 2022 年 10 月 07日
上市公司:勤美 (1532)
單位:仟元
百年家電大廠大同今年6月的董事改選,4大股東達成分治共識,讓股東會和平落幕,未料不到半年時間,股東再爆內鬥。本刊調查,過去這段時間,董事長王光祥結盟大股東鄭文逸,強勢改組人事引發戰火,「吳振隆(大同副董事長)人馬陸續遭拔除,他組成的經營小組形同解體。」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大同高階人事調整洗牌中。
2023年AI股大噴發,但市場震盪加劇;迎接2024年,台股該聚焦哪些重點?本刊專訪3大名師:前外資半導體分析師、騰旭投資長程正樺,資深證券分析師杜金龍,及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為投資人指路。總的來說,台股受惠產業庫存去化、科技業景氣復甦,由多頭主導,指數有望創歷史新高,至於選股上,仍以成長性最強的AI相關標的為主軸。
國際油價周二 (5 日) 收在 7 月以來最低點,係因市場對 OPEC+ 明年初進一步減產的能力持懷疑態度,促使油價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
台北市物價高、房價更高,但「天龍國」仍是許多人最嚮往居住的城市。有網友發文指出,天母跟大安置產要怎麼選?引發其他網友討論,多數網友建議大安,原因包括生活機能佳、自用租人都比較好。
印尼人民銀行(PT Bank Rakyat Indonesia (BRI) Persero Tbk.)(IDX:BBRI)在2023年即將結束之際,對取得驕人的財務業績充滿信心。印尼人民銀行總裁主任Sunarso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2023年公開展示直播(Public Expose Live)上分享了這一樂觀前景。
根據外媒報導,輝達高層在AI熱潮,股票創下504美元新高價後,最近打算出售約37萬股股票,套現約1.8億元美金,這項消息也讓輝達今天早上(12/5 )收盤再下挫2.68%。另外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的執行長【祖克柏】,也從今年11月1日起,每個交易日都賣兩萬多股,累計至今,變現資金已經超過1.85億美元。 (鏡新聞己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
2023年倒數不到1個月,勞動部提醒,2020年1月1日至今(2023)年6月30日期間,若因疫情無法返國而遭遷出戶籍,或未能於近3年內每年在國內住滿半年,導致老農津貼遭停發者,務必於今年12月底截止前提出書面申請,只要趕在年底前復籍,不僅可領到最高每月全額7550元,明年起還將因應物價調整,每月核發金額調升至8800元。
想觀察房市的波動,除了從房價和買氣來看以外,其實從房屋的"興建潮",也能看出趨勢,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在從2018年開始掀起一波興建潮,每年的開工數量超過10萬戶,距離上一次有這樣的狀況,已經是1998年以前的事情。
台灣高資產族群赴海外置產近期明顯暴增!新創房仲FUNWOO德載國際不動產執行長曾意婷表示,今年以來,國人赴海外置產蔚為風潮,帶動FUNWOO業務量激增5成,「醫生族群、高科技業都有」,投資標的則以美國西雅圖貝爾維尤(Bellevue)及約紐為主。經觀察發現,高資產族海外置產暴增,其實與政局充滿不安定感,以及科技與專業人才移民有關。
[FTNN新聞網]記者高麗玲/台北報導台股昨(5)日開低走低,終場收在17328.01點,下跌93.47點,跌幅0.54%。根據「玩股網」統計八大公股銀行買超數據,在EFT部...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樺漢科技(6414)11月合併營收111.59億元,連續3個月營收站穩百億元大關,且較去年同期成長0.4%;累計1至11月合併營收1087.51億元,年增13.6%,並已超越去年...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聯寶電子(6821)11月合併營收為4773萬元,月增16.40%;累計1至11月合併營收5.04億元,年增1.02%。聯寶表示,11月營收刷新公發以來同期次高記錄,主要...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5日電)中國、歐美國家不動產市場震盪,台灣維持相對穩健,遠東商銀總經理周添財今天分析,主因是台灣保持低利率環境,加上中央銀行端出管制措施,提高金融機構承作土建融時提存要增加,使業者擇優承作,有助大環境穩定。
[周刊王CTWANT] 回顧台灣十大新聞事件,分別以延燒政治、教育、藝文及演藝圈的「台灣MeToo運動」、「藍白合破局」三腳督成形迎2024總統大選,以及「新冠肺炎降級」指揮中心畫下句點為最受關注前三名。十大新聞人物方面,隨著大選逼近,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柯文哲、賴清德三強鼎立、並列冠軍;...
【記者郭襄陽台北報導】彰化銀行響應金管會信託2.0第二階段計畫,配合「人才培育、宣導及產學合作」之策略主軸,近來積極推動與大專院校的產學合作,促進信託知識的交流。透過專題講座課程及企業實習計畫,在校園...
[周刊王CTWANT] 據悉,這波斷電危機的電池瘟疫,起始於11月初第一代電池有蓄電量不足情形,造成車主換到半滿電池或有預估里程數不足問題,且情況到同月中下旬越發擴散與嚴重,讓一些以為是天氣低溫造成電池效率降低的車主驚覺有異。近日甚至有車主反映騎到一半突然斷電,且對向剛好有大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