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富邦金控(2881)訂定2030年綠色金融達2.9兆元的目標,2024年已超過2.5兆元,今(15)日宣布發布2024年永續報告書,持續展現ESG四大策略(低碳、數位、激勵、影響)影響力,發揮金融正向力量,支持台灣社會強化韌性,共創具有包容力的永續未來。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指出,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在2025年1月舉行的達沃斯(Davos)年會,以「智慧時代的合作」(Collaboration for the Intelligent Age)為主題,提醒各界必須重視韌性、包容和永續的價值。富邦金控連續16年穩居金控每股獲利王,並作為WEF首家台灣金融業會員,深知金融業是引領台灣淨零轉型之路的關鍵推手,將善用資金流、資訊流、影響力,引領資本市場克服永續逆風。在「低碳策略」面,富邦金控及子公司全力支持產業轉型,2025年進一步提出積極「脫碳」規劃,目標於2030年底前全面退出燃料煤相關產業,2040年底前全面退出非典型油氣開採產業。針對「數位策略」面,金控擁抱AI趨勢,去年舉辦首屆生成式AI黑客松吸引61組團隊提案,
高雄市 / 綜合報導 高雄小港區昨(14)日清晨發生大火,而起火的鋰電池工廠「三元能源」,其實是國內首座超級電池工廠,母公司台泥,在2021年砸120億元,喊出打造全台規模最大的電池廠,也是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對抗中國電池的新事業布局。年產能達1.8GW,相當於一年可生產2.4萬輛電動車所需的長程電池量,還曾打入特斯拉供應鏈,只是現在大火也恐怕打亂了張安平的布局。這回在高雄小港爆發火警意外的三元能源,是全台首座「超級電池工廠」,隸屬於台泥集團旗下,也是董事長張安平,對抗中國電池的最新秘密武器,但這回恐怕受到重挫,台泥企業集團發言人葉毓君:「公司對於今天清晨發生在廠區的火災,造成周遭鄰里的不安身感到抱歉。」為了在以中國廠商為主的,鋰電池產業中殺出一條血路,張安平帶領台泥,在2021年斥資120億元,喊出打造全台規模最大的電池廠,年產能達1.8GW,相當於一年可生產2.4萬輛,電動車所需的長程電池量,一度打入特斯拉供應鏈,不過公司說明,現在已經沒有,再為特斯拉供貨,目前三元能源生產的是,電池品牌「Molicel」,瞄準高端市場,主要應用在,超跑電動車和太空科技等,在南科、小港及加拿大有據點。」張安平(2024.5.6):「the world ...maybe humanity will have a future.世界到那樣的階段可能就可以開始減碳,或許人類就能夠擁有未來。」近年積極發展綠能事業的張安平,對於旗下,電池品牌Molicel寄與厚望,曾說全球最先進的空中,垂直起降機eVTOL,有一半以上用的是,台泥Molicel電池,日韓有一半以上的電池,在中國製造,但Molicel電池是唯一100%非中國生產,獲利速度領先特斯拉等國際大廠。台經院產業分析師楊家豪:「整個廠區沒有達到,百分之百的稼動率,所以其實對於,我國整體鋰電池的產能的影響,還可以縮到一個可控範圍,台塑或者是說鴻海,它們有一些產能可以遞補上來。」台泥表示此次事件,雖對部分生產造成影響,但已有部分出貨,可由南科廠彈性支援,並正積極與國內外客戶溝通,盡量減少對客戶的影響,只是這一次受損範圍龐大,要復工至少還需要三個月以上,受此影響,對此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第一時間已經趕赴高雄坐鎮,而他力抗中國,電池價格戰的轉型大業,下一步怎麼走,市場密切關注。 原始連結
【財訊快報/陳孟朔】根據摩根士丹利(大摩)最新調查顯示,企業持續將預算重心轉向人工智慧應用,微軟(美股代碼MSFT)再度獲得最大份額,在企業生成式AI投資中持續領跑,成為最受資訊長(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青睞的科技巨擘。摩根士丹利第二季企業CIO調查顯示,2025年企業整體IT與軟體支出預估年增3.6%,略低於前一季的3.7%,但在生成式AI領域,微軟依舊穩居領先地位,預期支出增幅達6.3%,雖較2024年第四季的6.5%略降,仍高居榜首。67%的受訪企業表示,將淨增加對微軟工具的支出,而近97%的企業更計畫採用微軟AI工具,創下該項調查兩年來的最高採用率。報告指出,這充分體現微軟產品的高黏著度與在企業數位轉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在雲端領域,微軟Azure表現同樣亮眼,近60%的企業CIO預計未來一年將擴大對Azure的投入。企業在公有雲上運行的工作負載比重,從一年前的40%提升至44%,這對於雲端雙雄——微軟與亞馬遜(美股代碼AMZN)而言都是利多。大摩分析師Keith Weiss指出,儘管企業整體IT預算受制於宏觀經濟壓力與利率不確定性,但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