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代重要子公司棉花田生機園地(股)公司董事會決議發放股利事宜
日 期:2021年02月24日
公司名稱:中天 (4128)
主 旨:代重要子公司棉花田生機園地(股)公司董事會決議發放股利事宜
發言人:黃山內
說 明:
1.董事會決議日期:110/02/24
2.發放股利種類及金額:
股東現金股利:每股配發0.785元,總計45,833,538元。
3.其他應敘明事項:擬配發員工酬勞475,590元,董監事酬勞0元。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上週五(16日)台股指數以最高點的17158.81點收盤,不但較前週五(9日)收盤的16854.1點上漲304.71點,且再度創下台股史上新高。若由去年3月23日盤中低點8,523.63點起算,到今年4月16日收盤的17,158.81點為止,台股指數共上漲了8635.18點,漲幅超過100%,高達101.31%,堪稱史上最強台股。面對史上最強台股的下一步會怎麼走?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目前盤面上籌碼稍顯凌亂,法人看多看空者皆有,不過最終還是要回到基本面。 但CRIF中華徵信也提醒,如果大盤不修正,股價指數持續走高,就要特別注意類股輪動速度是否加快。另外,大盤在多頭攻勢中指標股一定先行,所以半導體類股、原物料股和航運股及金融股必須是持續帶動上漲的主流股。反之,漲幅少的低價股開始進行輪流補漲,通常也是波段多頭行情要暫止步的訊號。 CRIF中華徵信所回顧去年3月20日以來台股上漲的軌跡,由生技股先做一波漲勢,接著是造紙,然後由半導體領軍5G概念股一路拉升,遠距視訊科技股跟著走高。受華為及中芯遭美國斷鏈的影響轉單台灣,台積電、聯發科和聯電繼續帶動大盤、接著印刷電路板、筆電、平板加智慧手機也拉升,IC設計一路旺,航運股也從第3季開始反攻,去年11月金融股及原物料股也開始拉動。今年1月4日開紅盤台股各類股齊發,鴻家軍搭配半導體、航運股、原物料股又以兩波走升將台股推升到16,238點、16,579點,4月9日見17,016點,4月16日又在鋼鐵、玻陶、造紙、水泥等原物料股帶動下攻到17,158點。也可以說所有的想像利多全都已經出動。 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其實強弱類股從今年來的類股漲幅可以看得出來。CRIF中華徵信所分析上市公司28大類股有21大類股漲幅超過10%、漲幅超過15%的類股必也有14大類股。類股漲幅前3名分別是鋼鐵類股漲幅37.41%、塑膠類股34.94%、航運類股30.94%、第4名及第5名分別是造紙類股及電腦及其週邊設備漲幅各為27.23%、19.68%。漲幅前5大類股幾乎都達20%,且原物料相關股就占了前4名(包括航運股),就知道今年原物料當道。另外,整個電子類股的平均漲幅也達到15.53%,電子類股漲幅前5名除了電腦及其週邊設備類股排名第1名外,2至5名分別是其他電子類股(18.99%)、電子通路 (17.81%)、光電業(17.36%)、半導體(16.38%),漲幅也都高於總體產業平均漲幅。 在大盤指數漲多的情況下,即使有業績題材,CRIF中華徵信所認為選股還是要特別留意本益比,無論是類股本益比或是個股本益比將會是優先的安全性考量。例如台積電目前的本益比已經超過30倍,聯發科的本益比接近38倍,如果買來做為存股就有一定風險。截至今年3月份本益比最高的前5大類股依次為油電燃氣類股(本益比87.79倍)、觀光類股(本益比62.44倍)、鋼鐵類股(本益比56.31倍)、電機機械類股(本益比33.38倍)、光電類股(本益比33.37倍)。在上市公司28大類股中本益比超過30倍的共有9大類股。截至今年3月底本益比最低的5大類股,則依次為水泥類股(本益比10.99倍)、金融保險類(本益比11.22倍)、電子通路類(本益比11.54倍)、電器電纜類(本益比11.71倍)及電腦及週邊設備類股(本益比14.78倍)。CRIF中華徵信所建議在主流股的業績題材下,選擇本益比較低者,也就相對安全。 儘管已經有許多上市公司提高今年的現金股利,不過由上市公司總體類股殖利率來看,由2020年3月的4.51%,下滑到今年1月的2.9%,再下滑到3月的2.83%,殖利率呈現持續下降,僅這點就值得警惕。以今年3月殖利率前5大類股依次為水泥類股7.19%、電子通路類股5.42%、建材營造類股4.88%、資訊服務類股4.86%、金融類股4.82%。但也要注意這5大類股的殖利率相較2020年3月也都是呈現下滑的。相對今年3月殖利率最低的5大類股分別為油電燃氣類股0.90%、半導體類股1.80%、電機機械類股1.99%、鋼鐵類股2.05%、光電類股2.13%,也都較2020年3月下滑。 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在疫苗陸續施打、疫情趨緩,且全球仍然維持資金寬鬆,以及主要經濟國家暫無通貨膨脹威脅,又有許多產業鏈的供料吃緊情況下,全球股市多頭行情並沒有結束,空頭的風險可能落在2022下半年,但在市場各種利多都已發酵後,現金股利行情也等於悄悄提早啟動。大盤雖持續走高,風險也開始逐步增加。若要維持多頭的走勢,其實也需要大盤適時回檔修正,以利於下半年攻勢。
(開盤日09:00出刊)南亞科新廠 市場估月產能增3萬片 規模逾千億;中鋼獲利亮眼 Q1稅前盈餘年增逾6倍 創新高;資金往傳產 電子股買盤冷 投信反買這10檔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十間公、私股銀行組成的「臺灣金融都更公司」(20)日舉辦三週年慶祝暨合作夥伴簽約典禮。推出都更首案位於新北市三重區重陽路一段,該案為海砂屋,地主近百戶,
【時報-台北電】上市櫃公司股東會進入倒數階段,除融券回補潮有望支撐股價外,股東會紀念品更是股民每年期待的小確幸,截至19日止已有380檔公司公布紀念品內容,被股民戲稱「受鋼鐵耽誤的紀念品公司」的中鋼(2002)今年適逢建廠50周年,19日宣布將以「熊愛台灣棘輪起子工具組」致贈股東。 今年股東會紀念品清單與去年差異不大,主要集中商品券與折價券,以及防疫產品等兩大類別,各占整體比重39%及21%,其中創業家、旺宏、力積電、廣華-KY、智擎、尼克森、大魯閣、南仁湖、銘異、牧德、圓點奈米、九暘、通用、燦坤、宏森及王品等公司,都提供百元以上商品券或折價券。 連鎖餐飲龍頭王品為感謝股東在疫情期間的相挺,今年更大手筆送出「王品股東大禮包」,市值高達2,516元,以19日王品收盤價198元計算,不到兩張鈔票就能換到,股東會預計在今年6月29日舉行,相當需要在29日前買進才能換取。 除中鋼與王品外,歷年來股東紀念品發放同樣備受話題性的聯電、宏達電今年則分別準備角落小夥伴帆布包與休閒折疊椅,但與中鋼相同,2家公司都已過最後買進日,未買到的股民也只能與之擦肩。然在月底前仍有多家高CP的紀念品有機會獲得,包括中美晶、日月光投控、力特、山隆、菱光等,股民應把握機會。 另外有些公司今年以自家產品回饋股東,包括山隆的抽取式衛生紙、卜蜂的雞肉鬆、大江的面膜以及清淨海的清潔用品等。 法人指出,去年10月開放盤中零股交易後未滿千股的股東人數增加,儘管多數公司也會提供給零股股東紀念品,但限制與門檻相對一般股東更高,除要主動向股務單位或券商索取股東會通知書外,也要參與股東會議事的電子投票才具領取資格。 此外,法人也提醒投資人,若有意願領取股東會紀念品應留意最後買進日期,最後買進日若加上股票交割的2個交易日,應在股東會日期前62日就買進該公司股票才有參與資格。(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柯宗沅/台北報導)
【時報-盤中焦點股】1.中鋼(2002):首季稅前大賺130.9億,年增暴衝610%創新高,惟短線漲多,盤初跌約2%。 2.聚亨(2022):外資連兩日買超,股價盤初一度衝上12.8元、漲逾9%。 3.第一銅(2009):周一期銅上漲,今早股價續漲逾3.5%。 4.英利-KY(2239):外資連三日擴大買超,帶動股價漲逾4.5%。 5.三商電(2427):周四將法說,昨外資擴大買超60張布局,盤初股價漲近2.5%。 6.氣立(4555):Q2、Q3營運可望較Q1持續增溫,股價低檔整理多日,下方5日線有撐,今早強彈逾8.5%。 7.凌陽(2401):車用訂單滿到年底,買方爆量積極,早盤上揚逾5.5%。 8.正新(2105):報價題材、訂單力挺,激勵營運看俏,股價觸及59.1元漲停。 9.虹堡(5258):未來營運成長仍樂觀看待,晨盤上漲逾3%,曾摸及33.8元再寫多年高點。 10.佳世達(2352):外資連10日買超4萬張,早盤續漲逾2%,突破前高。 11.亞航(2630):航運股持續揚帆,中小股獲多方敲進,股價跳空漲停,21.35元寫短波高價。 12.台聚(1304):2月獲利年增2倍,每股賺0.32元,惟列入注意股,晨盤漲多修正跌5%。 13.台航(2617):護國艦隊啟航,早盤再拉第二根漲停,續寫波短新高價。 14.新興(2605):BDI指數續漲,多軍不退散,股價觸及28.45元漲停,維持9%以上漲幅。 15.亞聚(1308):原油期貨反彈,但漲多懼高,晨盤一度摔入跌停。 16.億泰(1616):外資昨回頭買超,早盤續衝向9.17元漲停,突破9元改寫短高。 17.華榮(1608):獲利題材續發威,股價一度再飆上24.9元漲停,隨後震盪維持逾7%漲幅。 18.尖點(8021):擴充代鑽產能拚營運,股價整理結束,今早逆勢彈高3%。 19.國巨(2327):產能利用率增搭配漲價效應,Q2有錢景,資金進場承接,走高近4%突破短均。 20.台泥(1101):基本面優勢+布局電池市場為營運添柴,早盤大漲逾3%,創下逾13年高點。 21.統一(1216):傳產當道且迎夏季冷飲商機,股價走強突破75元,改寫15個月新高。 22.皇昌(2543):營造族群受打房影響小,買盤進場卡位傳產行情,亮燈漲停。 23.中信金(2891):外資昨日買超逾2.6萬張,資金跟進,今早站上23元,創14個月高價。 24.業旺(1475):遭列警示股,獲利了結賣壓湧出,開盤直殺跌停。 25.復盛應用(6670):滿手訂單Q2營運拚佳績,股價穩步盤堅,強站短均之上。(編輯整理:李慧蘭)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受到國際美元走弱,台股持續萬七盤整,外資加強匯入力道且出口商略有拋匯下,新台幣兌美元匯價今早再升破28.1元,最高匯價來到28.066元,升值1.39角。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台灣隨著疫情控制良好,經濟穩健成長,將持續觀察通膨是否過熱,未來兩年升息情形仍需以經濟發展和通膨狀況作為考量。 今早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新台幣匯價以28.18元開盤,一開盤就升破28.2元,隨後在外資匯入下再升破28.1元。 對於今年美方未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國,楊金龍表示,應該是考量我方提出的這三點。第一,美中貿易衝突,全球價值鏈分散情況被打破,很多台商回台生產,使我們出口到美國增加;其次疫情下,美國資安產品、晶片需求增加;最後就是我們不斷強調,聯準會(Fed)基於法定職權實施QE,台灣央行也是基於法定職權,當資金大量進出,進場干預,為的是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楊金龍也稱讚:「美國財長葉倫的做法是比較務實且周延」。
眾所關注的鴻海集團威州投資案,終於有了新進度,美國威斯康辛州長艾佛斯與鴻海19日發布聯合聲明,雙方已達成新協議,鴻海將縮減在威州東南部的製造廠規模,獲得減稅優惠也將因此減少。據了解,獲得減稅規模將從過去的數十億美元減少至1,000萬美元。
【時報-台北電】個股重大訊息: 1.台聚(1304):2月純益年增2倍,每股賺0.32元。 2.強茂(2481):二極體大缺貨,Q2全面漲。 3.台揚(2314):首季陷虧,股價見光死。 4.振曜(6143):雙利多助攻,全年營收看增雙位數。 5.櫻花(9911):陸虧轉盈,Q1獲利翻倍拚新高。 6.國揚(2505):去年Q4賺0.28元,超額配息1元。 7.環泥(1104):首季EPS 0.35元,年增四倍。 8.泰山(1218):全年營運有望超過去年。 9.美時(1795):揪泰國國家隊攻東南亞市場。(編輯整理:柳繼剛)
[新頭殼newtalk] 今(19日)台股收漲104.47點,以17263.28點作收,傳產今日帶量收高,鋼鐵、航運等台股加權指數盤中高點觸及17294.15點,終場收漲104.47點,盤中、終場均創下歷史新高,以往強勢的電子則走弱,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日在臉書大讚,「傳產生根台灣,明天會更好!」 台玻(1802)平板玻璃及玻纖在2020年已經從虧轉為盈,價格持續上漲,今年營運成長,其它傳產族群也十分優異。根據《中央社》報導指出,今日台股震盪走高,交易量達新台幣4403.74億元,由中鋼領軍鋼鐵族群上攻,包含海光、豐興、燁輝等20檔鋼鐵個股攻上漲停價。 對此,謝金河今日在臉書指出,「今天台股出現豬羊變色景象,過去一直是交易重心的電子股,成交比重一度跌破五成,而傳統產業從紡織,塑化,水泥,玻璃陶瓷到鋼鐵股都出現強勁的大漲走勢,市場顯得不知所措,投資人也很不習慣,其實這是傳統產業蟄伏了卅年的反撲。」 他表示,最近經濟學者最喜歡說台灣罹患了荷蘭病,所謂的荷蘭病,指的是台灣電子業獨強,傳統產業一蹶不振。過去卅年,很多傳統產業把生產基地搬到中國,享受中國大陸廉價勞動力,卻沒有升級轉型,等到中國大陸的產業追上來,台灣的傳統產業逐漸邊緣化,業績愈來愈慘烈,最具代表性的是玻璃及陶瓷產業。 謝金河說:「不久之前,冠軍磁磚的林榮德來看我,我建議他結束中國大陸的生產基地,把資源移轉回來台灣,努力升級轉型。我告訴他,台灣的房地產建案,衞浴設備都是進口的歐美日名牌,冠軍必須從傳統殺價的紅海市場掙脫出來。」謝金河指出,去年下半年,冠軍把中國市場交給海鷗衛浴,冠軍的毛利率在去年第三季轉正,本業出現獲利,第四季毛利率拉升至43.62%,冠軍的中國投資收益到第四季也轉正。這個訊息意味了冠軍如果能深耕台灣,且加速轉型,有機會找回失落的卅年。 接著,謝金河表示,另一家是昔日的超級績優股台玻。這些年,中國大陸的玻璃廠實力都超過台玻,像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去年營收239億港元,淨利32.88億港元,市值超過1300億港元。福萊特,信義玻璃實力都超過台玻。福耀玻璃剛剛公佈季報,首季營收57.06億人民幣,稅後純益8.55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成長85.9%。經過大殺戮,玻璃產業景氣翻轉,台玻去年下半年轉虧為盈,下半年本業獲利32.29億元,毛利率從去年首季5.66%上升至第四季24.72%,台玻的中國收益也從負轉正。如果台玻能深耕台灣,且加速升級轉型,台玻根底深,要找回昔日榮耀不難。他稱讚「這次傳產股股價上漲,要從卅年長月缐來看,才能看到績優傳產股的底藴!」更多新頭殼報導高雄輕軌收費後運量不減反增 基進黨:國民黨亂扯「輕軌只適合觀光」不攻自破吳瑟致觀點》拜登菅義偉首腦會面 美日同盟緊密堅實太魯閣號事件》包容比同情更重要!心理師:不要強求人們從傷痛裡迅速走出來
【時報-台北電】貨櫃三雄陽明(2609)、長榮(2603)、萬海(2615)19日股價持續大漲,萬海更是以漲停作收;法人認為,以三家公司今年的獲利預估,股價很有機會擠進百元俱樂部,陽明因為多次被列為注意股,這一次被限制股票每20分鐘搓合一次,估計22日結束禁閉後,可望出現價量齊揚的狀況。 長榮19日收盤價68元,盤中曾經漲停達69.5元,成交量約43.35萬張;陽明收盤價55元,一度漲停達55.6元,成交量約6.62萬張;萬海則是亮燈漲停,大漲7.3元、以80.6元作收,成交量4.36萬張。 法人分析,貨櫃三雄上半年EPS估計在12到14元之間,第三季是歐美線旺季,第四季是亞洲線旺季,全年EPS都可望上看20元、甚或更高。 另貨櫃船運市場雖然近期有較多新船訂單,但僅約為現有船隻的15%,在2010年新造船訂單曾經高達六成,且新船要二到三年後才會交船。 另貨櫃船平均船齡高達21年,而環保規章一再拉高,老舊船隻有汰換的急迫性,國際海事組織(IMO)今年5、6月可能通過能源效率設計指數EEDI(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並自2023年1月開始實施,屆時缺乏節能效率的船隻就要更換主機,或是透過減速航行達到降低排碳效果,船公司需要投資新的高效節能船,用來汰換舊船。(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萬寶投顧陳子榕指出,美股上週強勢,尤其道瓊、標普兩大指數雙創收盤新高,週線連四紅。台股和美股這一波上漲,消費、原物料族群特別有感,數據上也呈現相同結果,台股在資金行情下,再創波段新高。
(中央社記者蔡芃敏台北2021年04月19日電)台股今天以17263.28點作收,再創歷史新高,其中航運、水泥、紡織類股指數更寫1995年以來新高;不過分析師指出,原物料族群短線漲幅大、正乖離率偏高,投資人應避免追高殺低。台股加權指數今天以17263.28點作收,上漲104.47點,再度創下歷史新高,交易量達新台幣4403.74億元。不過,受到世芯-KY(3661)捲入大客戶飛騰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管制清單風暴,加上台積電法說會行情失靈,電子族群近期表現疲軟,今天成交比重盤中一度降至45%;市場資金明顯轉向傳產族群,在水泥、塑化、紡織、鋼鐵、航運及金融股間輪動。觀察各族群表現,水泥指數今天收在201.27點、上漲2.75%,航運收在150.25點、大漲7.37%,紡織纖維指數以688.5點作收、上漲3.8%,均寫下1995年以來新高。航運股部分,由於全球貨運吃緊,散裝、貨櫃航運迎春燕,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16日來到2385點,寫下2019年9月以來新高,裕民(2606)、新興(2605)、四維航(5608)及台航(2617)等散裝航運股均以漲停價格作收;貨櫃三雄以萬海(2615)最強,收在漲停價80.6元,長榮(2603)及陽明(2609)漲幅分別為7.42%及8.7%。水泥雙雄台泥(1101)、亞泥(1102)今天雙雙站上50元大關,並同步寫下2008年6月以來新高;紡織族群以低價銅板股表現最為強勢,嘉裕(1417)、宏洲(1413)、東和(1414)、力鵬(1447)均收漲停,紡織股王儒鴻(1476)則是收在538元,為2015年9月新高。此外,塑化二線族群表現凌厲,國喬(1312)、台聚(1304)、中石化(1314)以漲停作收;台聚因達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標準,今天公告自結財報,2月每股盈餘0.32元,年增220%。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電子族群比重掉至約5成,資金流向傳產、金融,不過比重「已經到了極致」,雖然原物料族群基本面不錯,但短線漲幅大、乖離率偏高,投資人得注意獲利數字是否跟上股價,留意風險並避免追高殺低。他說,台股站上萬七,技術面維持偏多格局,電動車、半導體、車用零組件表現略為溫吞,不過基本面佳,投資人可以留意相關類股表現。(編輯:張良知)
【時報-台北電】烘焙原料大廠德麥(1264)繼日前宣布擬配發12元現金股利,創下股息新高紀錄後,19日董事會再通過股利加碼,決議以資本公積轉增資發行新股,每股配發1元股票股利,合計股利共13元。而這也是德麥繼2017年後,罕見再次配發股票股利。 德麥表示,本次增資主要因應營運資金及未來業務發展需要。目前德麥有幾項重要的投資項目,一是去年公告斥資4.6億元買下新北市五股工業區一處土地跟建物,將打造成台北物流中心,強化物流運輸效率,預計2022年中以後動工,屆時北、中、南物流布局版圖將更完整,有助公司中長期發展。 海外市場部分,德麥去年首度跨足美國新市場,今年也跨足印尼,皆已分別設立子公司,德麥總經理吳文欽表示,通常進入新市場都做好前幾年虧損的準備,之前進軍馬來西亞第四年才開始獲利,香港更是到第七年才有盈餘,但目前美國當地營運狀況比預期還要好,估計美國市場「不到兩年」就可以開始獲利。(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劉馥瑜/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二極體廠強茂(2481)在消費性及車用客戶追單強勁帶動下,在二極體及MOSFET產品供給皆相當吃緊。法人指出,由於強茂當前已經面臨全面缺貨狀況,因此第二季已經全面調漲所有報價,預期第三季有機會再度調漲雙位數水準,強茂營運可望因此逐季走高。 消費性、車用及5G等需求同步暢旺帶動下,衍生出各項零組件晶片出貨狀況,目前就連二極體也成為客戶搶貨的焦點,使強茂旗下產品面臨缺貨狀況。法人指出,由於強茂在二極體及MOSFET訂單動能相當強勁,交期已經大幅延長,且相較2020年的正常交期幾乎達到倍數成長。 由於客戶端下單動能強勁,讓強茂全產品線缺貨,因此強茂在早在2020年底就向客戶開始溝通漲價事宜,並在第一季調漲部分產品線,在缺貨狀況依舊情況下。法人圈傳出,強茂已經在第二季將全面調漲所有產品線報價,且若第三季缺貨狀況依舊,報價仍可能再度上調,變成前三季逐季調漲報價,推估漲幅有機會上看雙位數水準。 強茂公告3月合併營收達11.60億元、月成長25.9%,寫下超過四年以來單月新高,相較2020年同期成長32.9%,累計第一季合併營收為31.29億元、年增46.3%。法人看好,強茂第二季營收仍有機會力拼達雙位數水準,使前三季營運達成逐季攀升表現。 除此之外,強茂鎖定的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SiC)市場,目前已經開發到第二代的二極體技術,預期下半年將會開始量產,並將投片在六吋晶圓製程。至於IGBT產品線,最快有機會在2021年開花結果,且逐步開始量產出貨,預期SiC、IGBT等兩大領域將可望成為強茂未來幾年重要的營運成長動能。 法人指出,在各國法令推動下,電動車市場規模將持續向上成長,電動車當中的馬達、變壓器等將會需要大量SiC、IGBT相關產品,加上搭配電動車使用的充電樁裝置,將可望讓切入電動車市場的相關供應鏈搶下大筆訂單,其中強茂部分產品已經卡位進入車用供應鏈當中,未來可望攻入電動車市場。(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蘇嘉維/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車用客戶追單力道強勁,IC設計廠凌陽(2401)接單亦強到下半年。供應鏈傳出,凌陽受惠於日系客戶積極拉貨,部分產品接單能見度已經放眼到年底,隨著車市持續暢旺,凌陽出貨表現將有望逐季看增。 進入2021年後,在車用市場嚴重缺貨情況下,客戶擔心後續缺貨狀態延續,因此追單力道更加積極,凌陽布局的車用資通訊娛樂系統正受惠於此,成為公司在前三個月營收成長的主要動能之一。 供應鏈指出,凌陽車用資通訊娛樂系統受惠於日系車用音響客戶拉貨動能強勁,交期至少已經放眼到下半年,部分產品線更已經排到年底,顯示車用市場需求旺盛,凌陽出貨表現亦成功搭上這波商機。 凌陽的數家日系車用音響客戶目前手握日系及歐系等汽車品牌客戶,主要瞄準市場上的中階車種,凌陽自2018年開始打入客戶端後,便頗受系統廠好評,因此客戶端拉貨動能便逐步放大,在歷經本次缺貨狀況後,客戶對凌陽的下單動能可望逐季看增,使凌陽訂單動能強勁。 據了解,全球車市目前正在逐步回溫,使前裝及後裝車用零組件大廠全面動起來向供應鏈拉貨。供應鏈指出,目前客戶端庫存水位仍然偏低,顯示終端市場需求旺盛,且客戶端目前除了因應市場需求之外,後續仍須建立庫存水位,因此預期當前晶圓代工動能一路吃緊到2022年情況下,客戶端拉貨動能甚至有機會一路旺到年底。 除此之外,凌陽集團亦有兩家掛牌子公司凌通及凌陽創新,在兩家子公司業績持續高速成長的動能,凌陽將可望受惠其中,推動業績持續衝刺。法人指出,由於宅經濟需求續旺情況下,凌陽2021年第二季合併營收將可望持續翻倍成長,將讓凌陽業績同步看增。 凌陽公告3月合併營收達6.43億元、月成長40.6%,創下半年以來單月新高,相較2020年同期成長50.1%,累計第一季合併營收達16.98億元、年增64.2%。法人推估,凌陽在車用客戶,以及凌陽創新、凌通等子公司業績挹注,凌陽第二季合併營收將可望繳出年增兩成左右成績單。(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蘇嘉維/台北報導)
中鋼每年發放的股東會紀念品,都話題十足!今年中鋼推出台灣黑熊造型的工具組,底部置有六支不同規格的起子頭替換,也可用於家中擺飾,超療癒,另外,今天台股再度創下歷史新紀錄,上漲104點,以17263點作收,傳產族群強勢表現,鋼鐵人、航海王再起。台灣黑熊超萌坐姿,一打開,居然是螺絲起子工具組,療癒十足,這是中鋼今年股東會紀念品,原料是中鋼自產特級鋼材,勢必將掀起百萬股東兌換潮!零股達人小富爸爸張琨琳表示,「如果你有看到中鋼那個商品的話,你會發現它的功能性蠻強的喔,它送的是磁浮式的工具組,它平常打開的時候,像筆盒一樣可以放鉛筆,它很療癒。」今年股東會紀念品,討論度最高的,包括聯電的角落小夥伴帆布包,信邦的隨行杯果汁機,而王品和大魯閣最大方,只要1股就可以領,大魯閣發放600元消費抵用券,王品今年大手筆推大禮包,抵用券價值達2516元,但為了兌換中鋼紀念品,現在要買進股票,可是來不及了。不過中鋼股價19號仍狂飆,收在漲停價38.65元,寫下2008年9月以來新高,主要是傳產漲勢強勁,鋼鐵漲9.1%,運輸類7.36%,鋼鐵人、航海王再起,台股也再度創下歷史新紀錄,終場上漲104點,以17263點作收。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說,「我想今天最強勢的類股,是鋼鐵跟航運,如果它的量能已經遠遠超過它,市值的比重的話,再加上這一波它的一個上漲的幅度,漲幅相當的大,乖離率也明顯的擴大,所以走到這邊,短線上需要特別留意,可能因為成交量過大的關係,出現一個失控跟獲利回補的賣壓。」分析師也提醒投資人,留意風險,不宜追高。(民視新聞/李雯珂、黃啟豪 台北報導)更多民視新聞報導考100分就送6吋披薩 小學生:找到努力目標了比特幣價格一度重挫15% 概念股撼訊、麗臺跌停車王電布局電動巴士交車 法人看好第2季業績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 由於科技類股疲軟拖累大盤,美股3大指數19日全面走跌,道瓊指數終盤下跌123.04點,跌幅0.36%,收在34,077.63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終盤下跌
【時報-台北電】台揚(2314)因近期股價飆聲四起,觸動警示,應主管機關要求,先行公布3月獲利,惟因單月仍陷虧,首季也未能擺脫赤字經營,50元整數關卡只撐了不到5分鐘,就匆匆謝幕。 台揚去年拿下美國Dish Network的5G O-RAN RU訂單,再加上手中還有數個美國運營商的案子在手,已進入合作驗證階段,今年可望小量出貨,多元題材拉升股價一路狂飆,光4月以來波段漲幅即逼近五成,也因為漲勢來得又急又凶,遂引發主管機關關注,要求台揚先行公布最近月獲利。 經台揚披露今年3單月營收為3.23億元,大致和去年持平,僅微幅增加0.6%,惟虧損卻明顯放大,經結算單月每股淨損達0.22元,在3月虧損顯放大下,首季累計淨損也同步虧擴大至1.12億元,換算每股淨損達0.49元,不僅為去年同期每股淨損0.07元的7倍,甚至表現比去年全年每股淨損0.42元還差。 台揚繳出了連三季陷虧的慘澹成績,引發投資人疑慮,雖然開盤時多方力圖振作,但仍敵不過空方的賣壓,盤中股價一度被下壓到差二檔跌停的位置,尾盤雖有逢低買盤切入,但作用不大,終場仍以45.25元作收,下跌8.31%。 在首季財報見光死後,一路力捧的外資也趁機倒貨,不但終結連四買轉賣,且單日賣超張數就一舉達到6,083張,相較於昨日的成交量40,458張,占比達15%,賣壓之強可見一斑。(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