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代子公司新和生物科技(股)公司董事會決議不分配股利
日 期:2022年05月24日
公司名稱:承業醫 (4164)
主 旨:代子公司新和生物科技(股)公司董事會決議不分配股利
發言人:李明倫
說 明:
1.董事會決議日期:111/05/24
2.發放股利種類及金額:不分配股利。
3.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日前被媒體披露,在美國強力制裁的背景下仍成功量產7奈米晶片,並已出貨給有「挖礦」需求的客戶,即使外界質疑中芯量產的數量很少、良率也不高,但中芯已突破技術限制,卻也是鐵錚錚的事實,外媒認為,來自台灣並曾在台積電擔任要職的梁孟松是幕後最大功臣。
半導體產業雜音不斷,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科技公司(Micron)日前下修本季營收財測,原因是電腦記憶晶片需求持續走弱。美國財經媒體引述花旗集團分析師克里斯托弗·丹利(Christopher Danely)報告指出,由於庫存增加和經濟前景看淡,半導體公司將面臨至少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
美國勞工部公布美國最新非農就業數據,美國7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幅達52.8萬,優於市場預期;經濟數據強勁的結果,間接證實先前美Fed認為經濟具有彈性,能夠承受更為激進升息的看法,故市場認為美Fed 9月下旬升息3碼的機率升高。目前投資人靜待7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公布,普遍認為7月數據有機會比6月略降溫;而由於美Fed已實施一連串的升息動作,市場正在觀察這些舉措對於通膨產生了多大的壓抑效果,進而預估美Fed後續的升息動作。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與後續大陸一連串反制行動可能改變美中的關係,路透社披露,美國總統拜登重新考慮調整大陸關稅的相關議題,取消或降低關稅的選項可能被擱置一旁,消息人士認為是台灣改變了一切,但也有人提到是大陸拒絕給予對等的互惠措施,也沒有實現購買美國產品的承諾,才讓拜登暫時放棄調降關稅的決定。
美國提議與台日韓共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其中韓國迄今仍舉棋不定,有消息稱,韓國政府已向美國表達參與預備會議的意願,將視會議結果評估是否加入。不過韓媒指出,與其聚焦韓國加入與否,但實則台灣才是問題的核心,「美國和歐盟的真正目標都是減少對台灣的依賴」。
韓國大廠三星在6月底搶先台積電量產3奈米晶片,但其良率僅有30%,三星除了眾所皆知的良率不如人,韓國智庫分析指出,台積電營運環境也遠優於三星,直指三星背負沉重的企業稅、更高的勞動力成本這2項致命傷,而且面臨人才短缺問題。
鴻海(2317)第2季營運表現超強,超乎市場原先預期,早盤吸引熱錢進場,推升股價開高走高大漲逾2%,盤中攻抵113元,醞釀挑戰前高116元機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於法說會到底說了什麼利多,吸引資金勇於進場;以下為Yahoo財經整理鴻海法說會7大重點內容如下:
竹科工程師是不少人羨慕的工作,因為具備專業技能屬於社會高薪人士,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詢問「 竹科隨便一個工程師年薪就300萬?」引發其他網友熱烈討論。知情人士表示,工程師職位細分成很多種類,並非所有工程師年薪都破300萬。
臺灣企銀獲利報喜,延續上半年業績走揚的氣勢,7月稅後淨利11.32億元,較6月成長33.72%,不僅創下歷年單月獲利最高紀錄,同時今年前七月稅後盈餘52.6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6.55%,亦超越去年全年度的51億元,表現搶眼。
美國晶片大廠輝達8日公布第二季營收,比投資人預估還少了14億美元,導致輝達股價暴跌超過6%。不過也有人神準在7月底搶先賣掉手中所有的輝達持股,這位股神是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丈夫保羅裴洛西,當時因為議會正在審議《晶片法》,他被砲轟因為內線交易才會大買輝達,沒想到他一賣掉輝達股價就暴跌,反而讓他逃過一劫。
「發哥還是綠光罩頂耶!」聯發科今日股價下跌,不少網友擔心「聯發科率電子股南下」。專家表示,若擔心大盤走勢,不如去看台積電這些股本大的個股表現。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鴻海(2317)法說會釋出第三季營運季持平、年成長,全年展望可望較去年成長,優於原先預期,外資法人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多維持原先評等,三家調高目標價,其中日系外資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由152元調高至162元;亞系外資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由140元調高至145元;歐系外資重申「中立」評等,目標價由116元調高至118元;美系外資重申「加碼」評等,目標價維持145元;另一家美系外資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維持134元;另一家美系外資重申「加碼」評等,目標價維持120元。 日系外資表示,看好鴻海執行力、危機管理能力,是Apple可靠的合作夥伴,預估未來iPhone 15訂單市佔也有六成水準,加上Google、特斯拉訂單市佔提升,決定調高目標價至162元。 日系外資表示,鴻海在iPhone 14訂單比重達68-70%,2023-2024年也有61-62%水準。日系外資表示,Apple EMS廠在iPhone 15系列將會持續洗牌,立訊可望取代和碩代工6.7吋iPhone 15 Max低階款,但鴻海手中仍握有3款機種訂單。 在雲端業務方面,日系外資預估,鴻海在G
美國連鎖披薩達美樂(Domino's)「反攻」披薩故鄉義大利的野心,經過7年努力後,加上疫情衝擊宣告失敗。2015年達美樂與當地公司ePizza達成特許經營協議,在米蘭開設第一家達美樂分店。但ePizza在4月宣布破產,8月10日最後一家店面歇業,29家門市全數關閉。對義大利民眾來說,達美樂上面有鳳梨的夏威夷披薩受到無情訕笑,推出的培根雞肉、漢堡披薩等也不受歡迎;事實上,很多義大利人根本不曉得「達美樂」是什麼。 達美樂原本野心勃勃,希望結合先進的配送系統,2030年要在義大利開設880家門市,已插旗羅馬、杜林、波隆那等。達美樂一開始生意還小有進展,不過疫情後當地餐館也開始外送,且一般餐館售價還比達美樂便宜,最終不管是在口味或價格上,都無法在市場上生存,只能黯然退場。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在兩岸引起軒然大波,共軍隨即展開「圍台軍演」。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中國拉高規格軍演,讓台海局勢每
金融股因獲利相對穩定,加上長期穩健配息特色,擄獲不少存股族的心;其中又以官股金控經營保守、股價牛皮特性,最受投資人青睞。官股F4兆豐金、華南金、第一金及合庫金各有擁護者,究竟哪一檔存股條件最優?也成了投資人關心話題。
不想被美國卡脖子,近年中國大陸半導體業力求提高自給率,同時減少對國外採購晶片設備。據數據顯示,上半年(1~6月)韓國出口到大陸的半導體設備暴減50%。由於韓國準備加入美國主導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韓國銷往大陸的半導體設備、材料和零組件是否受到更大衝擊,值得後續關注。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由國泰投信的3檔台股ETF所組成的「息收聯盟」,今日(8/11)公告每單位實際配發金額,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0.28元現金股利;國泰股利精選30 ETF(00701)0.25元現金股利;國泰台灣5G+ ETF(00881)0.26元現金股利,將於8月16日除息,投資人最晚只要在8月15日前持有或買進,皆可參與本次配息。 根據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資料顯示,截至8/5,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受益人數為595,517人;國泰股利精選30 ETF(00701)受益人數為63,256人;國泰台灣5G+ ETF(00881)受益人數為377,100人,預計總共有超過103萬人有機會領到這筆股利「年中獎金」。而根據Bloomberg資料顯示,截至8/5,00878總規模已突破900億大關,達近新台幣906億元,顯示結合永續與高股息的投資邏輯,深獲投資人青睞。 在這次的「息收聯盟」中,國泰股利精選30 ETF(00701)與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是偏向價值型的投資組合,持股以電金傳均衡配置為主。00701追蹤台灣指數公司低波動股利精選30指
實價登錄上路滿10年,房價一去不回!樂屋網調查實價登錄制度上路前10年,和實價登錄制度上路後10年的六都房價漲幅,結果發現,上路前10年雙北房價漲幅最多,台北市翻漲近2倍;上路後10年,則以台南市、台中市房價漲幅較高。總體來說,實價登錄制度雖改善了買賣雙方資訊不對等的問題,讓房價更趨透明,但對抑制房價的幫助不大。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網通大廠智易(3596)公布半年報,第二季費用增加超過二億元,主要是5G新產品的測試與認證費用,費用率增加一個百分點,侵蝕獲利表現,單季獲利僅較去年同期小增,每股盈餘1.95元,累計上半年稅後淨利8.17億元,年減2.3%,每股盈餘3.76元,低於市場預期,開盤股價急拉跌停鎖住。 智易表示,第二季費用率較高,從7.77億元提升至9.95億元,主要是研發費用的增加,包括5G新產品的測試與認證費用,以及研發人員的招募。雖然下半年持續有新5G model的推出,研發費用可能與第二季相似,但整體營收規模持續放大,加上費用控制得宜,預估營業淨利率會優於第二季。 第二季營收108.88億元,季增5.7%,年增14%,續創單季歷史新高,單季毛利率13.81%,高於去年同期的13.1%,不過,營業費用大增,相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2億元,費用率增加一個百分點至9.14%,侵蝕獲利表現,稅後淨利3.94億元,年成長3.7%,每股盈餘1.95元。 累計上半年營收211.88億元,年增10.5%,創歷史同期新高,毛利率13.77%,高於去年同期13.6%。費用率從去年上半年的7.92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新金(2887)和財政部就彰銀(2801)經營權爭議所生的訴訟案,昨天由台新金下午5點於證交所舉行記者會,說明財政部與台新金的共同聲明,強調雙方已達成解決爭端的共識。台新金和財政部8年的纏訟,台新金與彰銀歷經17年的共治,台新金還是未能和彰銀「一家團圓」,而是由7家泛公股行庫和法院協助「還君明珠」的最後一哩路。 台新金10日完成轉讓彰銀持股104萬8857張彰銀股票、約占彰銀10.07%股權,剩餘10.33%彰銀持股後續將陸續處分,這次申讓估算金額為190億多元,台新金轉讓彰銀的價格也就是昨天的收盤價18.2元。據傳,在財政部指示下,7家泛公股行庫在8月2日、10日出手承接彰銀股權,包括:兆豐、台銀、一銀、合庫、華銀、土銀、台企銀等。 而根據券商統計,外資連續4個交易日買超彰銀,千張大戶高持股占比達8成,內部人持股比占41%。近5個交易日有5大券商買超彰銀最多,分別為凱基證、摩根大通、美林證、麥格里證、台灣匯立。 回顧這場「官民相鬥」肇因於,2005年7月彰銀不良資產過高,當時彰銀最大股東財政部公開招標,台新金以365億元得標彰銀特別股,成為彰銀最大股東,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