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海關21人集體貪瀆40萬元!財政部回應「配合調查」
財政部關務署今(11)日發布新聞稿表示,針對法務部廉政署於112年間偵辦基隆關八里分關人員涉不實放行貨物一案,檢調單位經兩波調查,今日起訴21人,關務署將全力配合提供相關事證並協助釐清案情。根據調查,該案涉及業者短繳貨物稅並規避裁罰,累積不法利益逾40萬元。
延伸閱讀:反傾銷調查時間拖太久?財政部揭「平均時程」喊冤:比歐美快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八里分關爆出重大貪瀆醜聞,涉及海關人員與報關業者勾結,長期收賄、協助業者以不實申報逃稅並夾帶違禁品通關。士林地檢署歷經一年調查,今日偵結,全案共起訴21人,包括10名關務人員及11名報關業者與其員工,罪嫌涉及《貪污治罪條例》、偽造文書、洩密及業務登載不實等多項罪名。
貪瀆行徑橫行3年 公務員、業者聯手規避查驗
檢調指出,涉案的10名海關課員、辦事員自2019年9月起,便與報關業者暗中勾結,協助對方違規通關,至2022年間更變本加厲。辦事員在辦理快遞貨物報關查驗時,明知實際進口商品如空氣炸鍋、魔芋米、動物疫苗、電子煙等屬應課貨物稅品項,卻為圖方便與收賄利益,在系統登載不實品名與通關記錄,協助業者免查驗通關。
部分關務人員甚至主動更改貨物稅則分類,洩漏查驗排程與指標給業者,使其得以事先修改報單,避開高稅與查驗風險。調查發現,單一關務人員最高收賄金額達45萬元,整體涉案金額超過百萬元。收賄方式包括面交、轉帳或以紅包名義付款,雙方更以「吃便當」、「跑一趟」等暗語溝通,手法隱密。
海關重申對八里分關涉貪案全力配合調查、嚴懲不貸
財政部關務署今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將全力配合提供相關事證並協助釐清案情。根據調查,該案涉及業者短繳貨物稅並規避裁罰,累積不法利益逾40萬元。目前尚未接獲起訴書,不過依據士林地檢署發布的新聞資料,本案已有八里分關10名課員及辦事員遭到起訴,原因為登載不實貨物名稱及驗貨資料,涉嫌收受補光燈棒、保健品液、電池、手套及襪子等物,圖一時方便或小利,違反行政紀律。
針對本案,關務署強調已啟動多項廉政風險防制措施,以防堵類案再發。首先,針對海運快遞專區通關線,已調整為由兩名關員共同值勤,並採抽籤方式分配值勤線別,降低人謀不臧風險,同時亦安排關員不定期於各專區間輪調,避免長期任職導致弊端滋生。
此外,關務署也提出八項精進措施,以強化邊境安全並優化海運快遞通關環境,包括:
落實入倉申請審核與監視作業;
督導貨棧落實人員動態管制;
善用貨名同步顯示系統,嚴查不實申報;
加強貨物點收查核,及時扣留無資料貨品;
督促貨棧提升內控與法遵意識;
設置倉間隔離設施,降低進倉風險;
提升關員危機意識,強化異常案處理;
協助貨棧改善監視設備,並開放完整操作權限予海關。
關務署強調,對於涉及風紀的案件,海關一向秉持「依法行政,毋枉毋縱」原則,未來如接獲正式起訴書,將依據案情與具體事證嚴格追究行政責任,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