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趨嚴 賴清德提八大因應策略嚴控兩岸經貿風險管理
總統賴清德13日表示,中國大陸將兩岸交流視為對台統戰的管道,在台灣內部區隔敵我,分化台灣內部,削弱敵我意識,並意圖架空政府公權力,塑造中國已經在台灣「治理」的假象,藉此擴大對台灣內部的影響力。因此將提出八大策略因應,公職人員赴中國資訊要透明化揭露,對中國人士來台交流進行風險管理,兩岸宗教文化教育等交流,要避免受中國政治干預及衍生國安風險。
此外,針對中國擴大對台灣的融合發展策略,採取各種手段,要求、脅迫台商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利誘台灣青年赴中國發展,且不擇手段覬覦台灣人才、竊取關鍵技術,影響台灣的經濟安全,也大幅升高台灣青年赴中國的風險。賴清德說,未來將就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進行策略性的結構調整,就兩岸經貿所涉及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
在因應中國藉兩岸交流對台灣社會統戰滲透威脅方面,賴清總共提出八大策略因應。策略一:鑑於赴中國旅行的風險愈來愈高(113年元旦迄今,陸委會接獲通報之國人赴中失聯、遭留置、盤查或關押者合計71人;未通報之數字可能數倍於此,其中有3名年長的一貫道親從去年12月被拘捕,迄今未獲釋),相關機關要提高國人赴中國旅遊風險意識,持續加強公眾溝通,並落實各種登錄制度,以減少赴中國旅行的可能意外及風險。
策略二:應落實中央及地方各級公職人員赴中國交流的揭露制度,從行政官員到民意代表,從立法委員到村里長,皆應將交流資訊公開化、透明化,以向國民負責。內政部也應建立宗教團體等公益組織赴中國交流之揭露制度,以防杜中國的干預與統戰。
策略三:對中國人士來台交流進行風險管理:
中國人士來台之審查及許可,應以進行正常兩岸交流,以及對等尊嚴的官方互動為範圍,並應將兩岸情勢變化等相關因素納入考量。
應嚴格限制具有統戰背景的中國人士來台,以及禁止中國人士來台進行具統戰性質之活動。
策略四:兩岸交流要避免受中國政治干預及衍生國安風險。包括宗教、文化、學術、教育等交流案件之審查及管理,應本於「去政治化」、「去風險化」之原則,讓民間交流盡量單純化,符合推動健康有序交流的初衷。
策略五:為遏制中國藉文化統戰削弱台灣主體性,行政院應研擬提升本土文化產業競爭力方案,加強輔導及獎勵國內影視及文創產業深化民主文化創作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並鼓勵對台灣本土歷史文化的研究。
策略六:強化影藝從業人員在中國發展的輔導與管理。主管機關應提供影藝人員在中國發展之言行應注意事項,並明確涉及危害國家尊嚴相關言行之查處範圍,以避免中國施壓我影藝人員表態或作出危害國家尊嚴之言行。
策略七:相關主管機關應採取積極有效作為,防止中國透過網路、應用程式、AI等工具,對台灣進行認知作戰及危害資安。
策略八:為落實以上各項措施,請主管機關應全面檢視現行相關行政命令、措施、解釋令等,完備相關執法規定;若仍有不足,應進一步強化法治提出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兩岸關係條例、港澳條例、資通安全管理法等之修正案,並加強社會溝通,盡速落實。
此外,因應中國藉「融合發展」吸引台商、台青之威脅方面,賴清德也提出二項策略因應,包括策略一:請國安會會同行政部門,基於「台灣優先」及「立足台灣、佈局全球」之經貿戰略,就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進行策略性的結構調整;並本於「強本固台、風險管理」原則,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以強化經濟安全,有力應對中國對台經貿統戰及經濟脅迫。
策略二:請教育部會同陸委會、經濟部等相關機關,全面深化青年學子對中國的識讀教育,以及對兩岸交流應有的認知,同時也要廣泛宣導國內青年就業創業的各種機制,提供充分資訊及協助,讓青年學子對國家願景更有信心,更積極投入建設及發展台灣的行列。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台積電千億保護費誰買單?謝金河揭最大苦主 台美5廠比一比:技術保護滴水不漏
南山、再興…「私校七雄」窄門擠破頭 考場遊覽車都來了 「它」錄取率僅5%:比頂大還難
台積電赴美大投資!網友細思亟恐「3兆產值飛了」 曝連鎖效應 2縣市房價等著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