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報老闆力挺 走過藝文策展30載 林宜標3個不得已 逼出時藝拚掛牌野心

兩大報老闆力挺 走過藝文策展30載 林宜標3個不得已 逼出時藝拚掛牌野心
兩大報老闆力挺 走過藝文策展30載 林宜標3個不得已 逼出時藝拚掛牌野心

文/洪綾襄

「阿標有著堅持不放棄的性格,高敏感度的觀察與判斷;不會只是嘴巴說說,而是即刻行動,時藝因此沒有設限與極限⋯文化事業無法單以獲利估量,但可以堅持下去就走得長久。」向來低調的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裁蔡紹中,在時藝多媒體總經理林宜標的新書《開展.藝術商業特展大解密:台灣展演20年全紀錄》裡,難得感性地寫下這段推薦序。

不得已離開報社 自立門戶

根據《財訊》報導,1990年代起,《聯合報系》與《中國時報》,經常舉辦各項藝文展演與運動賽事與讀者互動。當時剛退伍、五專畢業的林宜標,本著開朗活潑、不怕吃苦的韌性,誤打誤撞進入《民生報》活動組,見證了台灣文創產業的萌芽與爆發。

34年來,他從網球、羽球等運動賽事辦到奧塞美術館展,舉辦過柏林愛樂音樂會、兩廳院戶外演出,吸引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次參與。轉戰旺中集團後,不僅4度主辦大英博物館來台展出,連西安兵馬俑、日本愛知長毛象,都被林宜標突破種種限制請來台灣,成為當時的藝文盛事。

然而,《財訊》分析,隨著網路資訊爆炸,民眾興趣開始轉移,現場觀展人口日益減少,媒體集團旗下的策展公司獲利開始受到壓縮。2020年,旺中媒體集團決定縮減事業版圖,但時任時藝總經理林宜標不忍公司黯然熄燈,決定自掏腰包,向集團買下品牌,自立門戶。得知林宜標有這個決心,蔡紹中也就以個人公司「一路平安發大財」入股,成為新時藝的第一個外部股東。

無獨有偶,林宜標也獲得另一個前老闆、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的情義相挺。由於《聯合報系》過去曾以「金傳媒」品牌經營策展,與時藝較勁十餘年,如今時藝要從旺中剝離,基於「無法消滅,就投資他」的策略,王文杉以「聯合數位文創」入股時藝。

廣告

根據《財訊》報導,獲得兩大前老闆背書,無疑給當時內心還很惶惶不安的林宜標打了強心針,加上學生時期的換帖兄弟、全聯工程科技創辦人黃文德拔刀相助,以及亞洲最大動畫發行代理公司木棉花國際、旅遊票券平台酷遊天KKday和商展業者揆眾於第2輪注資,讓時藝即使在所有國內外藝文展演因疫情停擺兩年多的期間,還有底氣向外拓展藝文策展之外的第2、第3隻腳─文資空間經營與文創IP(智財權)開發。

不得已跨入餐飲 創造營收

「我們期待3年後、2026年能掛牌,當然前提是今年就要開始賺錢。」笑起來眼睛會瞇成一條線的林宜標,首度公開他對資本市場的企圖心。

「不過光是今年要賺錢,就很不容易。」林宜標坦言,疫情3年,民眾已習慣避免聚集於室內看展,因此即使觀光旅遊與餐廳生意大好,展覽的人氣卻還沒復甦,整體仍在虧損中。「今年暑假我甚至沒有排大型展覽檔期,就是賠錢賠怕了。」他對《財訊》透露,去年《提姆.波頓異想世界》沉浸式展覽體驗雖然在國際間聲名斐然,卻正好遇上台灣3級警戒,不到80000人入場,讓他慘賠了近兩千萬元。

剛好,各地方政府正在鼓勵民間參與老屋保存活化與再利用,時藝便試著投標,第一案就是位於愛國東路的台北刑務所,卻因沒經驗,拿到後才知道要改造文資空間,還得另外提出修復再利用計畫。此時具有工程專業的黃文德便發揮極大助益,終於讓台北刑務所在去年2月開始營業,更名為樂埔薈所,成為一家極具實驗性的高級餐酒館。

《財訊》也發現,隨後他們持續拓展,目前在台北與新竹拿到8個空間的經營權;最成功、營運也最穩定的就是大稻埕貨櫃市集,聚集了酒吧、餐廳和文創小攤,已成為北市人氣景點。「我們準備將這個模式複製出去,今年暑假後,會增加關渡碼頭和南門市場捷運站口的貨櫃市集。」他估計,未來文資場域營收慢慢會超過展演。

回過頭來看展演,過去營收總仰賴人潮,人潮回不來還能賺什麼?腦筋動得快的林宜標把焦點轉向授權商機。他分析,去年時藝透過木棉花策畫了知名動漫《鬼滅之刃》展,一次談下整個亞洲巡迴展的授權,因此在台北、高雄等城市展出後,就要出海到其他亞洲國家。「本來已和上海和深圳談好,卻因為中國封城沒簽下來,但東南亞很成功,現在正在吉隆坡展出,未來還會到香港、新加坡、曼谷、馬尼拉。」

接下來,他在洽談大型館藏展時,也不會只談台灣,還會同時談上海、北京、首爾,至少3站的巡迴展,就能攤提成本、提高獲利。「目前比較有把握的是華人多的地方,消費力和品味比較類似,」他透露。

不得已走出台灣 拉升高度

根據《財訊》報導,近來愈來愈多藝術家將科技融合藝術創作,激盪出更多元創新的展覽與表演形式,不管是AR/VR (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的應用,或是元宇宙沉浸式體驗展覽都愈來愈多。林宜標也很看好台灣的科技藝術家,像是在台中花博一戰成名的豪華朗機工團隊,就是台灣很好的原創IP,很有機會走出台灣。

不過,能不能走向國際,關鍵仍在於能夠將藝術文化轉換成商業思維的策展人。像是故宮、史博館、北美館其實都已有具備國際視野的藝術策展人,但他們不考慮營運獲利,顯示從藝文策展到展演商機,台灣仍缺乏相關人才,而這也是林宜標所擔憂的。

「藝術家總說,標哥,你不是藝文界的人,你是生意人;記者則說,標哥不是採訪出身,不是媒體人。」林宜標坦言,這麼多年來,他常被批評太商業化,但其實展演可以隨著藝術家與策展人彈性規畫,兼顧品質與商業性。

也因此他創辦中華展演文創發展協會、出書,大方分享私房眉角,像是辦展成本結構,除了授權金之外,展品價值愈高,保險費也愈高,火險、展品牆對牆保險,甚至戰爭險。他說:「台灣喊說要發展文創產業講了很久,我做這些事情都不是以收益為出發,而是希望讓更多人藉此認識文創產業,台灣藝文商業展演才有機會走到下一步。」…(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86期)

延伸閱讀:

夏普大虧拖累鴻海 堺工廠成賠錢貨...World Praise去年賣得巧妙 夏普回購策略令人質疑

鴻海加碼買地蓋廠、緯創卻把3座工廠全賣掉 脫蘋退出印度,林憲銘其實早有盤算?

半導體會成長7成 台積電揭發展路徑!高性能運算帶頭衝 先進製程投入車用晶片

一件黃金地段危老案 地主集結抗議的背後...釐清3大關鍵,避開重建分配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