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普發1萬...財政部遭疑「昨是今非」 財長莊翠雲回應了

針對國民黨主張普發現金1萬元,藍委林德福今日(20)質疑財政部是否「吃了秤砣鐵了心」,曾強調普發現金是與全民共享經濟成果,不會增加舉債,如今卻改變立場,將其視為破壞財政紀律,質疑其政策立場出現「昨是今非」的矛盾。對此,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普發現金不應該常態化」。

延伸閱讀:「6大長老」接手101股權 董座賈永婕:樂觀其成

財政部長莊翠雲今日出席立法院財委會。圖/記者馮萱榕攝
財政部長莊翠雲今日出席立法院財委會。圖/記者馮萱榕攝 (Clark.li)

林德福認為財政部反對在野黨提出的全民普發現金方案,與112年支持普發現金6000元的立場有所矛盾,指出行政院長卓榮泰上周才回應表示,政府會審慎評估,將「朝這個方向走」,如今不甩卓榮泰的看法,質疑:「莊部長,你跟卓院長是不是扮演黑白臉啊?在國會殿堂對全民打假球,會不會是這種狀況?」

對此,莊翠雲解釋,113年全國總稅收實收數優於預算數3757億元是屬於中央政府的部分,事實上並沒有比111年高(4002億元),並未如外界所稱大幅成長,因此「普發現金不宜常態化」是政府一直以來的主張,且財政政策應以國家重大支出與長遠發展為優先,如提升國防自主能力、社會福利與弱勢照顧等。

此外,莊翠雲說明,112年普發現金6000元是基於疫情後的特殊社會背景,當時台灣因防疫措施得當,經濟成長強勁,但部分產業仍受到衝擊,因此行政院通過「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特別條例」,主要是希望透過現金發放讓經濟成長果實全民共享。

林德福表示,行政院編那麼多特別預算,「特別預算常態化」難道就不是違反財政紀律?莊翠雲回應,總預算與特別預算相輔相成,依據《預算法》針對重大特殊事項可編列特別預算,並強調特別預算舉債仍受到嚴格管控,不會超過法定上限。

林德福最後強調,財政政策應顧及民意,普發現金能有效回饋全民、促進內需,呼籲行政院與財政部正視在野黨訴求,並要求財政部對政策立場保持一致,避免給外界「政策搖擺」的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