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局長施瓊華祭出鐵血手腕 平定防疫險之亂

保險局長施瓊華圖/本報資料照片
保險局長施瓊華圖/本報資料照片

防疫保單讓多家台灣產險公司面臨數十年來最大危機,壓力大的不止是產險公司董總及大股東,還有保險局局長施瓊華,在疫情升溫引爆防疫保單風暴後,每天都有協調及處理不完的保戶爭議,立委及外界的抨擊,還要面對後續各保險公司增資與財務監理。

從過去保險司到現在的保險局,保險監理一直面臨監理人力不足,且公務薪資待遇難以延攬或留住保險精算人才,20多年前曾有人暗諷保險司在「仁愛路」上,即保險監理端看當時最大壽險公司國泰人壽的意見,決定政策方向。

但隨著保發中心、安定基金等建置及擴大規模,保險監理獨立性才有顯著提升。

歷任保險司長或保險局長,最讓保險業者「聞風喪膽」的還是施瓊華,保險系畢業,年輕時就考上公務人員,一頭栽進保險監理工作,從保險司基層做起,有很長一段時間施瓊華是負責處理保險申訴案,無論是保戶事先不了解保單、聽信業務員推銷就投保,事後理賠出問題或後悔不想投保,或是保險公司未盡管理之責,放任業務員胡亂行銷、內部又胡亂核保,再找理由不理賠的情況,施瓊華都很了解。

同時,施瓊華決策明快,很敢做決定,對於配合政策、表現良好的保險公司,亦賞罰分明,所以不少公司亦樂於搶「乖寶寶」貼紙,願意配合保險局推動政策性或類政策性保險,如微型保單、小額終老、保單紓困貸款、農業保險,乃至2021年的防疫險與疫苗險。

尤其在增資、強化財務結構、銷售保單上,施瓊華的要求很嚴格,很敢要求,曾有半途接手壽險公司的金控大股東私下表示,要過施瓊華這關「真的很不容易」。

廣告

台灣防疫政策在4月從「清零」轉「與病毒共存」,急速增加的確診與隔離人數,引爆產險防疫保單之亂,產險公司急著關起保單收件大門,想拒絕在幾天內急速湧進的投保件,引發社會對產險公司的「信任危機」。

金管會承受來自行政團隊、立法院及社會各界的壓力,居中協調,但這次防疫保單的理賠金額是已驚動搖到根本,要保險公司大股東拿出大量的錢增資,過去10年賺的錢應都不夠這次賠,在大股東壓力下,保險公司也無法完全配合金管會的協調,保險公司與金管會之間亦產生「信任危機」。

產險公會及壽險公司各小組的共識,各公司不再全數遵守,抑或根本不承認有共識,施瓊華痛批保險公司不要「博歹筊」,提醒誠信最重要,留住保戶的信任,未來還有機會翻身,過程中,施瓊華檢視各公司爭議的標準就是「誠信」,只要做過承諾,無論是重複投保多家公司防疫保單,或是居家照護等同住院,陪同隔離的居隔單亦理賠等,只要公司做過承諾或契約沒有說清楚,就要「認帳」。

承保防疫保單前幾大產險公司大股東都已出具或準備出具增資承諾,理論上,防疫保單會讓產險公司2022年很痛、很難過,但不至於「倒閉」,只是之後仍有許多經濟活動或高齡社會的需求,需要保險公司力挺,如出國旅平險的保障內容、健康險的法定傳染病保障、補充式長照險,保險公司現在礙於大股東的壓力,配合度大減,走過防疫保單之亂,後續的信任修復,無論是保險公司與保戶間、保險局與保險業者間,都是一項需要時間的重要課題。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積赴日設廠拍板 化工股沾光
央行下指導棋 鍘養地建商
明年電視面板出貨估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