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若踩中國紅線 德智庫:台積電被報復風險最低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台北2022年8月26日電)德國智庫一份從123個案例解析跨國企業和國家「得罪中國」模式及效應的報告指出,台積電 (2330) 若踩中國「紅線」,被報復的風險最低,韓國三星居次;並建議歐洲企業參考日韓台企業應對中國之道。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25日發布「繫好安全帶」(Fasten your seatbelts)報告,解讀自2010年到今年3月的123個跨國企業或國家「踩中國紅線」案例,發現中國的報復手段有許多「實用」考量,因此可將企業遭到中國報復的可能性分成高風險到低風險群。

報告指出,日韓台遭到中國經濟懲罰的案例絕大多數是因踩到傳統紅線,例如在台港新疆西藏等主權議題上冒犯中國,或是南海等領土爭議。但中國對歐盟和英國則較會祭出「新紅線」,包括不許說這次全球疫情的源頭可能來自中國、為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待遇護航等等。

報告舉例,為確保華為不被排除在法、德、英、美的5G市場,中國官方曾數次出言警告後果。這種並未接著採取實際報復行動的空白威脅仍可能有效,因為已有太多前例。

外國企業被中國懲罰最多的是民生消費品牌,最常見手段是抵制購買、下架,並且在官方嚴控社群媒體下,該報告直言「所有成功的群眾抵制行動都可視為政府精心操作的結果」。

至於對外國政府的報復,最常用手段是停止農產品進口到中國,台灣對此已很熟悉;也有像是2010年停止出口稀土到日本的經濟制裁手段。

這份報告歸納中國的紅線制裁有4個特色:一是具戰略地位的高科技公司不會成為目標:二是產品具有普遍可取代性,例如農產、珍珠奶茶,最容易成為政治「祭品」:三是空白威脅占所有案例21%,代表中國發現不用付出經濟成本,光是喊打喊殺也行。

廣告

第四個特色是「一石二鳥」,例如2017年韓國同意安裝美國終端高空防衛系統(THAAD,「薩德」反飛彈系統)事件,射程內的中國強烈抗議。結果北京以此藉口要求中國電動車廠不得使用韓國的電池,否則不給補貼。這讓原本LG新能源公司的高市占率下滑,中國電池廠寧德時代、比亞迪被順勢扶植起來。

因此該報告從中國的實用策略分析出5種風險程度,並以日韓台企業為例,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在南京和上海設廠,因半導體技術是中國所缺,科技敏感度高,就算踩了紅線,被中國懲罰的風險也最低。

產品涵蓋半導體和消費性電子的三星集團是次低風險。日本豐田汽車(Toyota)是中國排名在前的大外資,對就業、繳稅等貢獻高,但並非不可取代且是易鎖定的知名品牌,風險度屬中到低。LG新能源風險度居中。踩紅線風險最高的,是最容易被取代的產業,例如日本優衣庫(Uniqlo)和台灣一芳水果茶、遠東集團。

這份報告指出,因中國紅線吃過虧的日韓台企業,最一致的應對之道就是「分散市場」。作者群也建議風險低的企業可以勇敢一點:「別把自己想得太脆弱,不用害怕大聲說出來,特別是對於中國經營環境(的批評或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