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衝突造成能源危機?滙豐銀「大咖」喊「安啦」

以色列和伊朗衝突的影響,美國介入將會衝擊能源市場嗎?滙豐銀行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認為,資產市場影響取決於二點,一是「持續的時間」,以及二是「衝擊是否擴大」。但她認為全球石油庫存仍高,因此滙豐銀行對油價預估全年維持在每桶68.5美元,戰事對油價影響都是「比較短暫的」。

延伸閱讀》荷姆茲海峽恐封鎖原油飆漲 中油喊話「請國人放心」

以伊衝突造成能源危機?滙豐銀「大咖」范卓雲喊「安啦」因石油庫存量高。圖/取自Getty Images
以伊衝突造成能源危機?滙豐銀「大咖」范卓雲喊「安啦」因石油庫存量高。圖/取自Getty Images (Maksim Safaniuk via Getty Images)

伊朗參加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范卓雲認為「風險是受控的」,全球的能源市場備用原油庫存量仍高,且面對供高於求的狀況,布倫特原油估全年價格維持一桶約68.5美元的預測,當然也要密切關注中東情況。不過按照過往多次地緣政治不確定因素及衝擊,最終對油價影響都是「比較短暫的」,因此要看事件最後發展,以今天注意到主要世界不同國家的表態,都是「希望能把衝突降溫」。無論中美俄,還有歐盟跟英國也都爭取降低衝突,因此維持石油「中性」的評等,下一步則要看透過外交途衡把衝擊降溫。

全球股票看法「溫和偏好」

至於,對於全球股票市場看法方面,范卓雲說,滙豐銀對資產配置暫時還沒有因中東,風險資產「偏向溫和」,4、5月金融市場比較震盪,下半年維持溫和配置全球股票,風險資產也同樣溫和偏好的觀點。

她說,主要原因是認為美國經濟基本面相對穩健,尤其是企業盈餘韌性,表現在第一季美國GDP國民生產毛額,雖有輕微衰退,主要是進出口數字,企業避免關稅而提早進口(拉貨),導致較大的復甦,但更重要注意內需的部份,第一季美內需只有4.7%,顯示美經濟基本面還是相對穩健,能抵禦關稅政策的衝擊。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右)與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北亞首席投資總監何偉華(左)。圖/記者葉憶如攝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范卓雲(右)與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北亞首席投資總監何偉華(左)。圖/記者葉憶如攝

亞股看好中國大陸、印度與新加坡

而且她說,更重要是4月9日開始美國延後對等關稅,相信7月9日「解放日」的暫停鍵期限,很有可能延長,違約風險是降低的。關稅政策重點在聚焦爭取貿易談判,並短期達成貿易協議,中美貿易框架「全球緊張已經進一步降溫」,因此溫和偏高配置在全球股票,策略方面超配在美股與亞股,亞洲市場尤其是考慮超配在中國、印度及新加坡三個國家。

7月會有更多貿易談判的進展,且邁入下半年,美國聯準會會啟動降息。主要關稅不確定因素,勞工市場就業逐步降溫的跡象,因此9月及12月會各降息1碼(25個基點),明年會有最後一碼的降息,總共今明兩年共3碼。「大而美」法案會降低企業的所得稅率,降低監管策略也會推出,將可有助美股表現。

另外,全球基金是否會離開美元資產嗎?滙豐銀「大咖」范卓雲認為,美貿易政策的調整,市場關注政府負債,「風險溢價」已經反應在上半年的美股表現落後歐洲與亞股,債券殖利率上升波動變大,也已反應公債估值上。儘管4月解放日有較大的市場動盪,但外資流出沒有太大的調節,美股也已回復到解放日之前。主要因川普暫緩關稅的速度夠快,中國減持速度快,但也沒有大幅拋售美公債的證據,而歐洲、英國及日本的投資人4、5月是吸納美國的公債,外資儘管國際投資人更重視要多元配置、分散風險,對過度偏高配置的美元資產進行「多元配置,但沒有大規模資金流出」的狀況。

亞洲部份,范卓雲認為啟動對等關稅後對全球股票市場只帶來短暫影響,相較2018年的中美貿戰陸股較大調整,但今年無論是亞洲或中港股市對關稅的反應「相對溫和」,這主要是因為2018年中美貿戰後相互依賴程度已明顯下降了,因此對中國經濟影響已經下降了。她舉例,美進口貨口只有13%來自中國大陸,中國有15%輸往美國,相較2018年進口中有20%來自中國大陸,雙方互相依賴程度已經下降了。

滙豐銀也透露,對亞股方面,中國、印度及新加坡偏高配置在「內需」股票。主要盈利依賴內需,而不是出口。例如星加坡雖然以出口為主,但是其上市股非主要是銀行、金融、房地產等股票,反而是內需股票為主的,因此建議投資人布局市場策略時,亞洲選擇面向內需市場及版塊。

台股看法偏「中性」因出口比重偏高

台灣方面「中性」配置為多,台日韓都是相對依賴出口,以出口導向為主,輸美出口接近四分之一,因此作為中性的考慮。優先投資策略方面,建議以下四點:

1、 透過更多元化地區及行業持倉重建股票配置

2、 掌握人工智慧應用及商業化趨勢中擴展全球的機會

3、 透過另類投資、多元資產及波幅策略降低貨幣及投資組合風險

4、 發掘亞洲本土韌性及結構成長機會

美股方面,十個月本益比約21倍多,科技股占比例較高,盈餘成長率較平均數高,標普500七雄占三分之一。若扣掉七雄,跟十年歷史水準相當,因此不算是貴的。此外,也建議在亞洲12倍以下本益比尋求標的,歐洲財稅有較大的調整等,歐股也可擴大加入股票配置版圖。

債市仍具吸引力 但建議英國債與歐洲企業債

債券市場方面,她說,中東衝突是短暫的,債券市場仍以兩大溢價優勢吸引投資人。美公債十年期公債殖利率4.4%仍在歷史高位,可補償投資人在通膨的風險。而且針對長期不明朗因素的期限,補償亦偏高,因此債市回報估值仍是相對吸引人的,只是配置「中性」在美公債與企業公債,反而歐洲投資展望更具吸引力,但建議英國債與歐洲企業債,此外也建議超配黃金,很多央行主權基金仍增加黃金,是對沖風險一大重要資產。滙豐銀行對美元持中性觀點,並專注於以避險基金和波幅策略對沖貨幣的雙向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