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ETF真的比較抗跌?揭密經理人、投資策略與成本 決定你的投資報酬率!|投資診聊室

主動式ETF比較抗跌嗎?今年以來由於美國關稅政策與國際經濟情勢變化,股市頻頻上下震盪,就有網友發現「主動式ETF似乎比較抗跌」?網友發文表示,最近持有兩支主動式ETF,卻發現漲幅表現比被動式ETF還要好,尤其日前在台股一片綠油油中,主動式ETF表現不俗。

網友提問:主動式ETF有比較抗跌?(圖片來源:Ptt)
網友提問:主動式ETF有比較抗跌?(圖片來源:Ptt)

本周投資診聊室就來解答:主動式ETF真的比較抗跌嗎?主動式、被動式ETF怎麼選?哪些因素會影響主動式ETF投資績效?

主動式 vs. 被動式ETF主要差異

要回答這題之前,先來回顧這兩種ETF類型的主要差異:

  • 投資策略:主動式ETF是由經理人操盤、主動選股、頻繁調整投資組合,基本上你可以直接把它想成常見基金的運作方式,只是它是以股票ETF方式發行;至於被動式ETF,則是連結與追蹤特定指數,調整投資組合的頻率低。

  • 費用與成本:主動式ETF由專業經理人團隊操盤,內扣與交易成本通常較高;被動式ETF因直接追蹤特定指數,較少人為操作與管理的成分,因此整體內扣費用較低。

  • 績效目標:主動式ETF與傳統基金一樣,追求超越大盤的績效表現與超額報酬;被動式ETF以貼近市場平均表現為主。

  • 靈活性:主動式ETF由經理人操盤,可以根據市場狀況靈活調整投資組合與部位;被動式ETF則直接與指數連動,較缺乏彈性。

主動式ETF更抗跌嗎?

從前述內容可知,主動式ETF股性更加積極、靈活,被動式ETF則是訴求穩健,投資組合跟著指數成份走,換股頻率低。在股市震盪時,主動式ETF的確有可能因為經理人更靈活地換股操作,調整投資組合與部位,避免嚴重損失,進而產生比較「抗跌」的結果。

然而,萬事都是一體兩面,積極地投資操作,也可能承受著波動比被動式ETF更大的風險。

因此網友的觀察,比較完整的論述應該為「主動式ETF的確有可能因為經理人更加靈活的操作,在股市震盪時能夠靈機應變,穩住投資績效;但積極換股操作不一定每次都能帶來超額報酬,這取決於經理人團隊的風險調控能力,高報酬也可能伴隨著高風險。

主動式ETF比較抗跌嗎?哪些因素會影響主動式ETF投資績效?主動式、被動式ETF怎麼選?(圖片來源:Getty)
主動式ETF比較抗跌嗎?哪些因素會影響主動式ETF投資績效?主動式、被動式ETF怎麼選?(圖片來源:Getty) (Dragon Claws via Getty Images)

哪些因素會影響主動式ETF績效?

更完整地說,主動式ETF的績效其實還取決於很多因素,經理人的能力只是其一,以下羅列幾個關鍵要點:

  • 經理人選股與操作能力:主動式ETF績效仰賴於基金經理人的選股能力、市場判斷與操作經驗,是否能在經濟周期、政策變動、產業趨勢走向上適時調整投資組合,將影響最終報酬。

  • 投資策略與對應標的:每檔主動式ETF都會設定不同的投資策略與對應標的,例如特別專注特定產業,或是訴求多元資產配置等,不同的投資策略與目標,也會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產生不同結果。

  • 費用結構與換股成本:主動式ETF因主動操作,因此經理費、保管費等內扣費用與換股成本相對較高,若整體內扣費用與換股產生的成本過高,長期以往也將侵蝕整體報酬。

  • 基金規模與流動性:若ETF規模過大,也會影響經理人的靈活性與策略執行;但若流動性不足,也會導致股價買賣價差過大,間接影響股價與報酬。

簡言之,ETF績效從來不是單一因素決定,是否抗跌,除了考驗經理人能力之外,也要考量該支ETF本身的組成策略、費用結構與外部市場環境。

那麼,到底選擇主動式還是被動式ETF呢?

簡而言之,主動式ETF追求超越大盤的績效表現,屬於進攻型的投資策略;被動式ETF雖然貼近市場報酬,但是也相對穩健,屬於穩健型的投資標的。並沒有二者之中哪個「一定最好」,若能靈活將資金分散在不同屬性的投資標的,才能達到攻守兼備的效果。

不論是股海老手或是投資小白,面對詭譎多變的股票市場總是會有許多實務上的疑難雜症,卻沒辦法靠自己查詢到解答,Yahoo奇摩股市每周定期「海巡」新聞留言區、Ptt、Dcard等投資社群,挖掘投資人實際遇到的投資盲點,並邀請各領域專家前來診「聊」,也歡迎讀者們於文章留言區留下你的疑問,就有機會得到詳盡的解答!

(核稿編輯:劉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