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鼎首季提列呆帳每股虧損1.52元 股價一度挫逾4%
國內最大統包工程承攬商中鼎(9933)美國子公司踩雷,第一季提列預期信用減損損失新台幣31億元,單季轉虧,每股淨損1.52元,今日(14)股價一度挫逾4.4%。
延伸閱讀:COMPUTEX倒數!11檔機殼廠補漲 晟銘電爆量攻漲停 專家:留意114元
美國子公司專案遭逢重整 提列31億減損損失
中鼎13日董事會通過2025年第一季財報,同步召開重訊記者會,董事長楊宗興親自出面說明美國子公司踩雷損失影響。中鼎美國因業主GCEH聲請重整,導致承攬之BKRF專案長期應收款產生重大風險,第一季提列預期信用減損損失新台幣31億元,認列所得稅利益約5億元,淨影響金額為26億元,單季轉虧,每股淨損1.52元。
楊宗興指出,該筆損失來自中鼎美國於2021年與GCEH子公司BKRF簽訂之EPC工程合約,該案原為協助美國加州既有煉油廠轉型升級,初期推進順利,但雙方對合約工作範圍與條款認知落差加深爭議,BKRF遂於2024年10月片面終止合約。中鼎美國雖積極與業主協商,仍難避免財務衝擊。
為維護債權,中鼎已於去年11月取得美金9.24億元的Mechanic’s Lien擔保金額,並於12月提出仲裁程序。歷經多輪協商後,GCEH、中鼎美國與主要貸款人達成共識,認為讓GCEH持續營運、待穩定後出售廠房清償債權,較清算更能保障各方利益。今年4月16日,三方簽署「重整支持協議」,中鼎美國未來將持續提供總額美金0.75億元的技術與工程服務,優化該廠產能與獲利能力,該服務支出將列為優先償還項目,並有資產擔保,全額可回收。
在手工程充裕 新案持續推進
儘管踩雷事件影響首季獲利,但楊宗興強調,近五年中鼎每年新簽合約金額均超過1,000億元,在手工程案量突破3,200億元,未來將隨進度認列營收、轉化為營運資金;集團合併現金及約當現金亦充足,融資計畫未變,且多家往來銀行持續提供額度支持。
今年上半年,中鼎已成功取得包括國光電廠、中捷運藍線BM01標、以及中油洲際接收站LNG儲槽統包工程等重大標案,皆按計畫推進中,將依進度認列營收並轉化為現金流。展望下半年,亦有包括台電大型電廠、LNG接收站氣化設施、卡達與沙烏地等國際工程標案待投標,將成為穩定營運的重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