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數據差令人民幣追低,CNY、CNH盤中遊走7.21元上方
【財訊快報/陳孟朔】國際信評機構穆迪76年來首次下調美國信用評級至Aa1,評級展望改為穩定,美元也跟著承壓的同時,中間價連續兩天上調到七週高位,但人民幣卻未見走升,受到甫公布的連串經濟數據偏空影響;離岸人民幣(CNH)和在岸人民幣(CNY)兌美元週一早盤追低不到0.1%連二跌,同步遊走在7.21上方。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1916元,較上日的7.1938元,小升22點或0.03%,創4月3日(7.1889)以來新高,與路透預測偏離141點;美國信用評級遭下調,打壓美元走勢,間接提振人民幣中間價。
國際知名信評機構--穆迪(Moody''s)16日將美國國家信用評級從“Aaa”下調一級至“Aa1”,理由是不斷上升的債務和利息“明顯高於類似評級的主權國家”,這項舉措無疑給美國作為全球最高信用主權借款人的地位蒙上陰影。“美國歷屆政府和國會都未能就扭轉年度巨額和利息成本增長趨勢的措施達成一致。”穆迪於1993年首次正式評級美國債券,但自1949年以來一直評美國為AAA的國家上限評級。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週日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貿易談判缺乏"善意"的國家,總統川普將會以4月2日宣布的稅率對其徵收關稅。
中國經濟數據上,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一公布,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6.1%,遠優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1%,不及調查預估中值5.5%。今年前4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年增4%,不及調查預估中值4.2%。
其中,民間投資年增0.2%,基礎設施投資增5.8%%,製造業投資增8.8%,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0.3%。倘若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1-4月年增8%。4月工業、投資和消費月增速分別為0.22%、0.24%和0.1%。
市場人士表示,隨著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受到地緣政治與貨幣政策變動影響,人民幣正面臨一段充滿挑戰的震盪期。未來三個月(2025年5月至8月)人民幣的走勢將受到多重關鍵因素影響,從中美利差、出口與貿易戰風險,到中國內部經濟基本面與人行政策應對,無一不影響其價值。
市場人士指出,地緣政治與國際資本流向 南海局勢、美中科技脫鉤、中東不穩定因素等,皆為潛在風險來源,可能引發美元避險買盤升溫,間接衝擊人民幣。若港股、A股持續遭外資減碼,人民幣亦將承壓。
機構預估到8月中旬左右,人民幣兌美元交投介於7.22到7.28元之間。
台北時間10:40,美元指數最新報價為100.780,繼上日反彈0.21%後,急吐0.31%。12日抽高1.44%為2022年9月23日大漲1.65%以來的32個月最旺,當天最高來到101.977為4月10日以來最高。4月21日的97.921為2022年3月31日(97.690)以來的37個月新低。
CNY最新報價為7.2165,繼上日回吐0.09%後,追低0.04%。5月13日的7.1864元為去年11月11日(7.1758)以來的半年新高。4月10日的7.3512元為2007年12月24日(7.3650元)以來逾17年新低。
CNH最新報價為7.2164,繼上日回吐0.08%,追低0.08%。5月13日的7.1789元為去年11月8日(7.1457元)以來最高。4月8日的7.4290元為2010年上路以來逾15年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