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族群 盤點保障重點教戰
小龍年(蛇年)到來,迎接新年,也是思考如何規劃未來保障的好時機,壽險公司提醒,別忘了保單也需要重新檢視,身體要做健康檢查,保單也要記得做好健檢,針對個人生涯需求,與時俱進調整保障規劃,依照不同年齡、不同族群,在檢視自身保障時都有不同的重點。民眾可養成每年定期檢視保障規劃的習慣,掌握保障範圍之際,更可檢視保障額度是否能補足風險缺口,提升個人與家人抵抗風險的能力。
凱基人壽表示,民眾在新年保單健檢時,可先利用四大要訣檢視,包含「基本資料要正確」、「保障內容多了解」、「保障額度要足夠」及「保險缺口常補充」,來定期檢查保單的安心度、健康度和完整度。
保障缺口要視不同人生階段,有不同重點。首先,針對31~50歲的三明治族群,國泰人壽表示,三明治族群「上有老、下有小」,通常為家中重要經濟支柱,常承受來自家庭、職場與社會的壓力,壓力若長期累積,可能引發疾病風險。一旦遭遇重大疾病,恐導致家庭收入中斷,龐大醫療費用更是一大負擔,建議可選涵蓋疾病保障與資產累積傳承的「多功能型綜合保險」,如市場上有些利率變動型美元保單也有提供急性心肌梗塞等常見心、肝疾病保障與較高倍數身故保障。
南山人壽表示,作為家中經濟支柱,在此階段,處於責任重大期,家中可能有老、有小要照顧,倘若不幸身故,可能讓家庭頓失收入來源。建議三明治族可強化退休前的壽險保障額度,也可透過一年期的定期壽險設計提高保障,並能兼具累積資產功能。在照顧家人的同時,該族群也很需要補強自身的醫療保障,可提高重大疾病及住院醫療險的保障額度,並及早規劃長照保障,轉嫁未來落入長照狀態的風險,減輕自己未來或子女的負擔,如欲留愛家人,也可考慮兼具身故保障的長照商品。
其次是針對51歲以上的樂齡族,國泰人壽認為,隨高齡化與少子化時代來臨,愈來愈多退休族群面臨財務準備不足的問題,甚至不得不在退休年齡時,仍繼續工作維持生活品質。為避免此困境,提前規劃退休財源就顯得至關重要,建議可選擇利率變動型商品,不但具備資產累積與壽險保障效果,且在市場利率上升時,有機會因該保單對應的資產投資績效超過保單預定利率,透過宣告利率的設計及增值回饋分享金給付,增加額外保單利益,以持續累積退休金,提供保戶在退休後仍享有穩定的財務來源。
南山人壽建議,可利用保險商品打造穩定現金流,如透過還本終身壽險每年領取生存還本保險金,作為退休後日常開銷之用;如果想在保障之外,也兼顧資產傳承需求,則可考慮無續期繳費壓力的躉繳商品。針對年紀漸長可能持續遇到的疾病風險,建議該族群可加強癌症一次給付保障,並透過實支實付型商品減輕醫療費用負擔。同時,為了讓老後生活品質不打折,建議樂齡族群在此階段規劃足夠的長照險,讓自己的老後生活過得優雅無憂。
最後是針對18~30歲的年輕族,年輕人體力佳、從事戶外活動機率高,較容易有意外風險隱憂;若本身又有熬夜、飲食不正常等生活習慣,將會是誘發重大疾病的危險因子。建議可優先添加意外及重大疾病保障,及早因應未來可能的風險;而在壽險規劃上,若年輕族群資金有限,可優先選擇10年、20年或30年繳費期的壽險商品,透過拉長繳費年期,降低繳費壓力。
國泰人壽提醒「高風險意識族」,如家族中有癌症病史的民眾,防護網也要與時俱進。隨著民眾抗癌意識提高,多數人已具備基本的住院、手術等醫療保障,不過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癌症雖已不是絕症,但可能面臨更高昂的醫療費用,建議可考慮增購含新式療法保障的防癌商品轉嫁風險,如有提供標靶藥物等多種新型癌症療法保障的保單,讓保戶在抗癌路上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