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根就扎在這了,還能去哪呢?」1樓藥師戶成都更關鍵戶 他北上打拼日兼二職 不知情買下新莊海砂店面
【文/Angela】都市更新整合過程中,一樓與頂樓常因價值認定落差,導致條件談不攏,成為卡關戶。新莊海砂屋社區「中美公寓」一樓屋主張盟宗,經營「揚明藥師藥局」逾20年,成為第一批全力支持都更的關鍵戶。回想當年穿著一雙藍白拖、赤手空拳就從花蓮北上打拼,張盟宗自詡是社區藥局,服務不少慢性處方箋老顧客有深厚情感,搬家過程也未敢任意停業,雖然都更4年期間得多付出近200萬元店面租金,他說:「我的根就扎在這了,還能去哪兒呢?」
2000年400萬元頂下藥局 鄰居牆面剝落、調掉泥塊
張盟宗出生醫藥世家,高齡90多歲的父親是家醫科醫師,受父親啟發念藥學系,「我們家是花蓮玉里第一家開放式健保藥局,我做了7年,其實經營得有聲有色,但外人總會覺得我就是靠爸,一口氣吞不下去,33歲穿著藍白拖、一卡皮箱就北上闖蕩。」從青春奮鬥到白頭,歲月刻痕見證了拼搏的軌跡,而異鄉也漸漸成為心裡的故鄉。
當年憑著滿腔熱血赤手空拳北上打拼,張盟宗白天在三重石外科上班,晚上還到新莊的藥局兼差當店長,後來經營者因分身乏術,決定把店頂給張盟宗,才有屬於自己的藥局。「2000年我花400萬元頂下,店面是租的,隔年納莉風災,房東是開鐵工廠的,因風災損失慘重需要資金周轉,決定出售店面變現,我成為他們心中的第一順位買家。」
張盟宗苦笑說:「坦白說,我才剛花大錢頂店,實在也沒多餘的錢,37.5坪的公寓店面房東開價1100萬元,東湊西湊勉強擠出100多萬元。」沒想到暖心房東以「賣給別人不放心、趕走你又不忍心」為由讓他慢慢攤還,反而激發張盟宗的奮鬥決心。
「那時每個月光付給房東與頂下店面的款項就達十餘萬,月初就開始擔心月底籌不出錢,幸好我第一份工作是藥廠業務,都必須靠自己開發客源,藥局除了賣藥也賣奶粉、尿布、保健食品,我在服務客人時會習慣多互動關心幾句,就有機會促成他們順手帶些商品,盡可能提高每天的營業額。」天助自助者,張盟宗的努力也獲得老天眷顧,事業逐漸站穩腳步。
他細數4年努力奮鬥的成果,第一年頂店、隔年買店面、第三年買住家、第四年買車,「新莊等於是我的第二個故鄉,我在這裡成家立業,從無到有。」他也坦言,當初購入店面時,並不知道社區是海砂屋,後來還花了一筆錢裝潢,甚至鄰居家陸續有牆面剝落、水泥塊掉落時,自己的店面並無太大異狀,但他仍在第一時間就加入社區的都更委員會,從監督到支持,進而奔走協助促成。
就近租店燒200萬 社區藥局使命顧慢箋客
「都更的推動需要社區凝聚共識,一樓確實有店面價值,但也不該因此拿翹或成為釘子戶,只要遊戲規則公平、公開、公正,能經得起時間考驗,住戶與開發商之間其實是命運共同體。」在開發商禾蓮建設提出的住戶出資自建、權利變換與售屋變現等3種選擇方案中,張盟宗不僅原有店面採權利變換,37.5坪店面可換回都更後的24坪一樓店面外,還加碼貸款4000萬元參與住戶出資自建,可選購2戶住家,讓兄弟姊妹未來可以住在一起。
因熟客都是附近老鄰居,張盟宗連暫租的新店面都刻意選擇就近,就怕有需要的慢性處方箋老客人不方便,就連搬遷期間也未歇業,雖然都更期間估計要燒200萬元店租,他直言:「這裡已經是我的根,4年後我都超過60歲了,還能搬去哪裡呢?」也打從心底期待都更進度能順利如期,屆時只要身體健康條件允許,仍會繼續執業,成為鄰里間的健康照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