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人」調職到哪買到哪、被認在炒房…他喊只是職涯的配套!「科技移民」也是命運的安排?|好宅報報
台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推動者,其在台灣的擴廠計劃不僅帶來大量就業機會,也促使區域經濟繁榮。然而,台積電的迅速發展對台灣房市影響深遠,本期好宅報報以台積電員工及相關人士的買房故事為主軸,探討其擴廠計劃如何影響房市,從科技新貴到一般作業員,從年輕世代到資深工程師的買房故事,無論是因房價上漲而獲利,還是面臨購房困難,描繪出近年房價飆升帶給不同層面的的挑戰與機遇。
【文/Remi】隨著台積電宣布在高雄橋頭設立先進製程晶圓廠,南台灣的產業地圖正式進入轉型階段,同時也牽動著中下游科技人的職涯與生活選擇,不少工程師隨著台積電南遷南下購屋。David在新竹科學園區任職十餘年,服務於一家台積電的下游供應鏈廠商。當公司確定將擴大在南部的業務並同步配合台積電於高雄設廠後,David和太太便開始考量,是否該「跟著產業走」,往南部置產,並規劃下一個黃金十年。
複製竹科發展軌跡 橋頭房市有潛力
新竹是台灣科技業的核心地帶,資源豐富、產業鏈密集,然而當公司宣布部分關鍵部門將移往高雄,尤其是David所屬的工程與製程技術單位時,面臨了一個現實選擇:是要長期南北奔波,還是要舉家遷徙?是要在高雄租屋還是購屋?
David與太太討論後,決定把握這個機會轉換人生節奏,將生活重心南移至高雄市橋頭區。這裡鄰近新設的科學園區,交通還算便利,生活機能也逐漸成型完備,台積電1-3廠明年就可以量產,4、5廠也都在執行計畫中了,待這些規劃的新廠都完成,北高雄的科技S廊帶,應該就會複製竹科的發展軌跡,未來應有不錯的發展潛力,所以最還是決定要買房子。
David在橋頭區挑選了一間總價約2000萬左右的電梯大樓住宅,相較於新竹頂天的房價,橋頭房價雖然也是不便宜,但是已經很親民了。在預算可及範圍內,本想買間夢想中有天有地的透天住宅,面積大又有庭院空間,不用像集合住宅要考慮很多左鄰右舍的問題;但畢竟住慣了有管理的電梯大樓,最終還是選擇電梯大樓。
David說,這次的購屋行動,並非如外界對「跟著台積電買房=炒房」的既定刻板印象,他也不想被貼上投資客或是投機客的標籤,他本身就真的不是投資客,在竹科上班也沒有投資買房子,就是純粹因應工作遷移需求而購屋的自住者。他也認同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在橋頭置產只是職涯上的配套選擇。
跟著台積電買房👇👇👇
「竹科8公里內都不考慮!」台積電外包商買房竟捨新竹買台中 他坦言1字頭也不敢買全因這考量...|好宅報報
用台積電賺到的錢當自備款!玩股多年心好累、他上岸轉買「台積宅」變平靜:就像有了小孩充滿期待|好宅報報
以妻名買第二屋 竹北房不租不賣
由於David在新竹已有一戶自住房產,若以個人名義再次購屋,將被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規範為「第二戶」,依規定僅能貸款五成,資金壓力過重。為了降低財務風險,選擇以太太名義購買這間橋頭的房子,太太名下並無其他不動產,因此仍屬於首購身份,得以適用較為寬鬆的貸款條件。
David表示,這樣的做法,並非投機炒作,也不是為了規避稅務或套利空間,而是對現行政策的合法回應。台灣的購屋與信用政策日益嚴格,只是依法依規下做出合適規劃。
台積電的南進,帶動的不僅是廠房投資與就業機會,更逐步改變南台灣的城市面貌與人口流動,未來3~5年,這個現象將會更明顯。工程師在產業遷移之際所作的購屋行動,其實也是地方經濟發展中被高度預期的一環,也正是這個原因,看好工程師相對較高的購屋能力,推升了北高雄及台南一帶的房價。
至於竹北的房子,David也不打算出售或出租,就暫時還是先保留,說不定幾年後又會北調,或是換轉換跑道,都有可能的。又如果未來是被調到台積電有計畫設廠的嘉義呢?David笑著說,就繼續買阿,順其自然不刻意強求,調到哪裡就買到哪裡,「科技移民」也是一種命運的安排吧!
跟著台積電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