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格理等預估,中國短期防疫政策不會有重大改變

【財訊快報/林浩博】外電報導,即便上週末各地爆發示威潮,分析師們認為中國近期不大可能防疫政策會出現重大轉變。 他們指出,造成這次人民抗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方對中央政府政策的執行。麥格理集團的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說道:「沒有來自上層的清晰指引,地方官員傾向打安全牌,那就是堅守既有的清零立場,而這讓許多人失望,他們都期待20條防疫優化措施發布後會更加鬆綁。」

上週末中國多地民眾上街頭抗議,表達他們因近三年嚴格防疫管制所積壓的不滿。中國本土病例數正在激增,促使過去一週更多封控的實施。

本月稍早,當局釋放邁向重新開放的訊號,發布了20條防疫優化措施,當中包括縮短隔離天數和逐漸讓防疫精準化。不過,胡偉俊指出,並不清楚這些措施目的是大幅降低感染人數,而此目標恐須硬封控,還是要降低病毒傳播速度,對經濟與醫院產生較小干擾。

胡偉俊稱:「未來一週可能很關鍵,因為上週末的社會抗爭增添了中央政策與指引釐清的緊迫性。」

上週六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發布評論文章,稱根據20條措施,僅縣級或以上層級政府可以宣布防疫管控,而且學校或交通的關閉不應臨時發布。本週一該報頭版刊登另一篇文章,要求防疫措施必須有效、精準,不必要的措施就應當移除。

北京研究機構ICR的執行董事Qin Gang表示,要讓20條措施完全實施恐須一個月,之後決策者可進一步調整。他稱在措施發布前,中國顯然過度管控,並因此遭遇許多問題,如今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已無法接受繼續管控。

仲量聯行的大中華區研究主管Bruce Pang指出:「短期內防疫政策只會些微調整,論述的焦點將在撲滅疫情和精準防疫間搖擺。」Pang認為,當局正對經濟路線圖、防疫政策和地緣政治關係釋出更為務實的訊號,這些都會驅動中國經濟逐漸復甦。

2020年的強硬封控幫助中國控制國內感染數、避免大量死亡,並且允許企業在一個季度內運作恢復。同時當局也憂心公共衛生系統無法應付病例數暴增。不過,傳染力更強的變異株出現,以及更加嚴格的檢測要求,連同其他限制,都在壓抑企業與消費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