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洋配」締造台灣羽球新紀錄!王齊麟、李洋東京奧運擊敗中國奪下金牌

王齊麟和李洋太讚了!台灣在本屆東京奧運中再添一面金牌!

在本屆東京奧運中,世界排名第3、男子羽球雙打搭檔王齊麟和李洋的「麟洋配」,在賽事中寫下許多驚奇,不僅締造台灣羽球在奧運上的最佳紀錄,那拚戰時的默契和堅持,見證金牌背後的無限感動。

2020東京奧運 X《遠見》專題報導

其實「麟洋配」這一路走來,可說是「開低走高」,就連王齊麟自己都說,「像是從地獄走了一遭」,他們都覺得這段旅程非常不可思議。

擊敗世界第1後士氣大振

曾經一度晉級無望,但他們一路過關斬將。體育署提供
曾經一度晉級無望,但他們一路過關斬將。體育署提供

曾經一度晉級無望,但他們一路過關斬將。體育署提供

在小組賽第一場,王齊麟、李洋就先不敵世界排名第10的印度(India)組合,但他們隨即在第二場比賽中回穩,對上來自英國的班萊恩(Ben Lane)及肖恩文迪(Sean Vendy),以直落二的成績贏得比賽

但第三場他們面對的是印度組合、世界排名第1的吉地安(Marcus Gideon)與蘇卡穆約(Kevin Sukamuljo),眼看輸球便晉級無望,但他們展現強大的韌性,雙方激戰到第三局,由李洋及王齊麟拿下這場勝利。

贏過這場專家都不看好的賽事之後,他們就像是吃了定心丸,以勢如破竹且銳不可擋的態勢,在8強賽事中擊敗世界排名第4、日本(Japan)男雙組合遠藤大由及渡邊勇大,完美表現也讓對手豎起大拇指,展現優良的運動家風度。

王齊麟的身高是場上的優勢。中華奧會提供
王齊麟的身高是場上的優勢。中華奧會提供

王齊麟的身高是場上的優勢。中華奧會提供

4強賽上,他們的對手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印尼組合阿赫桑(Mohammad Ahsan)與塞帝亞萬(Hendra Setiawan),整場下來他們充分掌握了比賽節奏,兩局都以21比10的分數直落二獲勝,確定挺進金牌戰。

廣告

金牌戰上,兩人對手為來自中國(China)的李俊慧和劉雨辰,他們世界排名第6,身高極高的兩人被稱為「雙塔」,第一局雖然一開始處於劣勢,但隨後王齊麟、李洋回穩,以18:21拿下第一局;第二局開始,兩人幾乎一路領先,在沒有太多失誤的狀況下,最終以12:21的分數獲勝,直落二贏得金牌!

王齊麟和李洋絕妙的互補搭配

兩人獲勝後的「聖筊」姿勢也成了話題。體育署提供
兩人獲勝後的「聖筊」姿勢也成了話題。體育署提供

兩人獲勝後的「聖筊」姿勢也成了話題。體育署提供

王齊麟和李洋兩人同年,都是1995年出生,王齊麟身高188公分,人高馬大的他是隊伍中的主攻擊手,站在場上有極強的壓制力;而177公分的李洋防守能力優異,善於用假動作混淆對手──兩人的搭配成了絕佳的互補。

他們兩人的羽球雙打成績目前世界排名第3,國中時期,兩人就已經是同學,認識時間非常久,但卻沒有機會在賽場上組成雙打搭檔,直到2019年兩人在教練的促成下搭配,相輔相成的默契成了他們最具優勢的武器。

王齊麟從國小三年級就開始打羽球,在學生時期就有非常優異的表現,後期在國際賽事中,和學長陳宏麟的搭配被羽球界稱為「雙麟配」,是2017年世大運羽球比賽混合團體、混合雙打金牌得主,2018年更贏得世界羽球錦標賽男子雙打季軍。

李洋曾經差點放棄羽球

李洋曾經差點放棄羽球。體育署提供
李洋曾經差點放棄羽球。體育署提供

李洋曾經差點放棄羽球。體育署提供

而李洋則是從小在父親的指導下,和妹妹一起接受羽球的訓練,父親為了讓他們有更好的羽球訓練,換過不少學校,只為追求自己羽球上的技術和成績。

高三那年,李洋因為成績一直無法提升至甲組,一度決定放棄羽球,改為就讀台北商業大學企管系,但後來他成功在青少年國手選拔賽中拿下冠軍,更在全國羽球排名賽獲得乙組冠軍,成功晉級。

2018年,李洋與李哲輝代表台灣參加在亞運羽球比賽男子團體及男子雙打項目。在團體賽中贏得銅牌,而在男子雙打方面,兩人最終也接連擊敗強敵獲得銅牌,一路穩紮穩打、累積經驗,更奠定他之後的成功之路。

身為金門人的李洋,在亞運後獲得金門縣政府的幫助,也讓他有回饋家鄉的想法,他成立了獎勵金專戶,提供更多金門的少年選手體育發展,令人感動。

關於羽球

羽球運動的前身是板羽球,也就是使用木板拍打紮有羽毛、類似毽子的球體,並讓它避免落地的遊戲,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在古代歐洲、中國、日本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

19世紀中葉,印度西部出現了現代羽球運動,當時是以地名「浦那(Poona)」來稱呼這種運動。駐在當地英國人頗為喜愛這種新運動,因而將它傳回英國本土。

1873年,在英國格洛斯特郡的伯明頓莊園舉行了一場公開表演,引起許多人的注意,並逐漸傳播開來。後來人們便以該場表演的莊園名稱「伯明頓(Badminton)」來稱呼這項運動,這也成了羽球正式的英文名稱,不過,這個名詞在華語地區並未普及,而是依球具的特質而稱之為「羽球」運動。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