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館驚見植物界LV包 醞釀新住民母國香料展

透過香蕉絲編織而成的包包,號稱植物界的LV。(陳國維 攝)
透過香蕉絲編織而成的包包,號稱植物界的LV。(陳國維 攝)


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的「台大實驗林民族植物食農教育館」,是台灣第一個以食農教育為主題的展館,平時展出36種台灣原住民族常用植物,並介紹日常應用層面,當中可看見植物界的「LV皮包」。台大實驗林管理處表示,台灣擁有多元的食農文化,未來希望針對在地新住民,舉辦東南亞香料文化特展。#記者陳國維採訪報導#

由台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設立、位於信義鄉同富村的「台大實驗林民族植物食農教育館」,致力透過食農教育各個面向,深化國人對台灣土地的涵養,同時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館內的「山野原味」食農文化常設展,蒐羅了台灣原住民族36種常用植物,包括小米、山胡椒、姑婆芋、香蕉、樹豆、大葉山欖等,並介紹這項植物擴及到日常生活的應用層面。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助理研究員楊智凱指出,像是火廣竹,在排灣族部落可作為口笛、鼻笛最佳的製作材料;至於黃藤,在成熟的莖除去葉鞘上的刺之後,可作為綑綁材料,也可烘烤彎曲部位,製成手杖,或編出藤椅、藤籃、藤帽等生活用品,黃藤心還可烤來吃,或料理成藤心排骨湯,這些都是傳統原住民族菜餚。


黃藤(左)製成的藤帽(右)。(陳國維 攝)


運用火廣竹製成的鼻笛。(陳國維 攝)

他也提到,香蕉由葉鞘所組成的假莖,經由抽絲曬乾,可作為編織素材,台灣目前僅剩下噶瑪蘭族,還具有香蕉絲編織的技藝能力。楊智凱:『(原音)既然台大在一定的高度上,所以民族植物的食農教育館應該也要花一點本事,在台灣來收集這樣的東西,所以這個是從噶瑪蘭族的老人家,這個是我們收集到這個香蕉絲的背包,非常非常昂貴,女孩子如果擁有這個的話,據說是植物界的「LV」,這一個要7千塊,7千塊的背包。』

廣告

楊智凱說,館內特展目前展示布農族的小米歲曆,這是台灣原住民族中,唯一的歲時板曆,如同漢民族的24節氣,是人們生活於天地間所依循的準則。他表示,由於信義鄉及周邊地區也有許多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新住民,將來也希望能規劃在地新住民香料文化展,現階段先透過「九宮格」櫥窗,展示多種香料。

楊智凱:『(原音)最後的這個「九宮格」,有我們熟悉的「鷹嘴豆」、來自於印加王國的「藜麥」,包含來自於印尼麻辣鍋或者是說泰式的酸味湯裡面都會放的這個「香茅」,還有包含我們熟悉的「馬蜂橙」,都是香料裡面會介紹的。』

民族植物食農教育館免費參觀,每週三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開館。楊智凱說,隨著國內疫情穩定,後續將和鄰近的中小學合作,讓更多在地學子透過團體參訪,深刻認識家鄉的食農文化。


台大實驗林民族植物食農教育館。(陳國維 攝)


香蕉絲包包。(陳國維 攝)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