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水上電線桿末日奇景 你的賞鳥祕境,村民的慘痛回憶

文/鄧凱元

圖片來源:邱劍英攝
圖片來源:邱劍英攝

極端氣候帶來的災情,永遠改變了雲林海岸村的命運。在電線桿靜立的濕地奇景之下,海水淹過的良田與家園,再也回不來了。

位在與嘉義交界處的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堤防最近才加高。「每個月台子村會有兩次大潮。大潮時海水會淹到堤防,村莊常常要吃水。我們這邊水位一直上漲,土地一直下陷,水一年比一年高,不用多久,30年後這個海岸就要被淹了,」80多歲退休蚵農林歐說。

堤防加高,擋得住海水嗎?

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教授簡連貴,長年研究台灣的海岸線。2017年,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資料推估,2050年雲林沿海地帶,在全球升溫最劇烈的情況下,海平面可能上升28.71公分。

當同時遇上暴潮、地層下陷、海岸侵蝕等多重災害時,台子村因為地勢環境不佳,再加上人口老化、居民收入有限、地方財政能力等不利因素,將處於應變能力最弱的最高警戒等級。

在簡連貴的研究下,達到最高警戒等級的鄉鎮,為了因應應氣候變遷的挑戰,國土的利用,可能要思考後撤。

台子村,並不是唯一一個受到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威脅的鄉村。位在台灣西部沿海的彰化、雲林、嘉義、台南等海濱地區,共同面對的問題是,沿海地區地勢低窪、海岸線受到侵蝕、地層下陷,而且農、漁民均緊鄰海岸線生活。未來,這群西部沿海居民,恐怕成為氣候變遷首當其衝的第一排受災戶。

兩公尺、半個樓層陷到地下

與六輕隔海相望的雲林縣台西鄉,因為緊鄰海岸線,舊時被稱為海口。過去20、30年,台西鄉是全台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累積的下陷量達2公尺以上。走在村裡,早期的紅磚黑瓦住家,半個屋子幾乎都陷入了地底下,原本的窗戶,如今都已經在胸口左右,因而成為了廢棄建築。

廣告

雲林地區因為沒有大型蓄水設施,當地的農業、漁業,甚至工業長年都仰賴鑿地下井取水。

綺麗水色下,失去的生計

其實,不用等到2050年,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對雲林的衝擊,已經顯而易見。台西鄉往南約半個小時車程,鄰近台子村的口湖鄉湖口村,就是極端氣候的受害者。

1986年,罕見從西部登陸的韋恩颱風,在濁水溪口登陸,造成雲林、彰化、南投、嘉義、澎湖嚴重災情。光在雲林就有約40人死亡、4000戶房屋全倒或半倒。而且,颱風對當地的災難,並沒有隨著時間而退去,而是永遠改變了當地村民的命運。

在湖口村村長吳麗花家旁,步行不到5分鐘的湖口濕地,已經成為野鳥的天堂,假日也有不少遊客會到此地賞鳥與攝影。但在波光粼粼的濕地裡,卻有兩根高聳的電台天線,佇立在水裡,而旁邊一整排,專門供應天線電力來源的電線桿,也浸泡在水中。

湖口濕地因為特殊的水上電線桿奇景,成為不少人特地造訪的景點。但諷刺的是,這個奇景卻是湖口村村民的慘痛回憶。

原本,屬於中央廣播電台口湖分台的天線,是座落在陸地。但吳麗花記得,韋恩颱風時,海水衝破海堤,天線因此沒入水中。現在,連維修天線的工程人員,都要搭著竹筏才能到達。

人口外移,學校開不成班

吳麗花指出,湖口村人口外移與老化的情況很嚴重,以前村子裡的學校,一個年級還有兩班,但是最近常常連一個年級,都達不到最低兩個人的下限,而開不成班,「所以現在我們沒有5年級,也沒有6年級。」此外,村子現在有200多戶常住,就有10、20多戶屬於中低收入戶。

經濟部水利署的推估指出,現有雲林堤防的防護力仍足以因應暴潮,但若發生潰堤,雲林的麥寮、台西、口湖等地,將有不少的村莊會全部泡在水中。氣候難民可能不是在遙遠的吐瓦魯,而是在台灣的沿海地帶。

專家:很難、很難

然而,正協助政府研擬「海岸管理計劃」的簡連貴坦言,以現有的措施來看,沿海的劣化土地如何在氣候變遷的挑戰下進行管理與開發,「很難、很難。」

能做什麼?簡連貴說,從日本的經驗來看,單單是傳統的工程手段,例如加高堤防等,很難對抗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

必須重新思考,如何和水共存,像是威尼斯,並且要加強海岸線的環境監測。同時,未來的國土利用,也應納入氣候變遷與災害潛勢分析,才能減少災害的衝擊。人定勝天的假設,在台灣的沿海,恐怕已經不管用。

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狂裝風機、太陽能板,卻可能白白發電!台灣老弱電網,如何跟上能源轉型?
以後可能喝不到包種茶、吃不到池上米?
4層樓高垃圾山,竟能幫工廠減碳 全台廢棄物問題最嚴重的南投怎麼做?
圖解2050:台積年營收恐少140億 你家是氣候風險第一排?
三大徵兆 房價要跌了?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