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蓮霧與兩岸關係都回不去了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祕書長)

開啟兩岸破冰關係的起點,係肇始於2005年連戰和平之旅,中國大陸單方面提供我15種生鮮水果,實施零關稅措施優惠。日前中國再度對台灣的釋迦與蓮霧實施出口禁令,逐步取消有助於兩岸往來的政策,顯示兩岸關係邁入冰凍期。

禁令並非完全沒有正當性

此二類水果為我國出口的大宗,並高度仰賴中國市場,以2020年出口為例,我國蓮霧出口總計4942公噸,其中有4792公噸銷往中國,占比將近97%,出口值為1800萬美元;釋迦更是驚人,出口總共約1萬4284公噸,其中有1萬3588公噸銷往中國,占比超過95%,出口值為4200萬美元。

中國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19日發布「關於暫停台灣番荔枝(釋迦)和蓮霧輸入大陸的通知動植函52號」,指今年以來,多次從台灣輸中的釋迦和蓮霧檢出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蚧」(Planococcus minor)。為防範植物疫情風險,依據中國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茲決定自2021年9月20日起暫停台灣地區番荔枝和蓮霧輸入中國。

中國並未詳細說明究竟有多少產品被驗出介殼蟲,同樣的我農委會在回應稿中也語焉不詳,先指責中國也有大洋臀紋粉蚧,且依國際規範該種蟲可經燻蒸處理滅除風險,另自2020年10月19日起我方已持續強化由生產到出口每個環節的系統性管理措施,且2021年6月28日之後也未接獲中方輸入農產品檢疫檢驗不合格通報。

農委會的說法明白承認,即使我方已強化介殼蟲管理措施,惟在6月28日前輸中農產品裡,確實有違反中國檢疫法規的問題,中方實施進口禁令並非完全沒有正當性。

廣告

對釋迦下手 兩岸陷入敵意螺旋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中國實施制裁的對象,主要都是以民進黨執政縣市為主。例如:鳳梨主要產地為屏東、台南關廟、高雄大樹、嘉義民雄和南投名間,除產量較少的南投外,多屬綠營縣市。此次涉及的蓮霧主要產區也在民進黨執政的高屏地區;然深藍的台東縣所產的釋迦,則是全台產量最多,品質也最為優良。

這三種水果中,釋迦是台灣所有產量中占出口比重最高的,超過二成(2020年達23%),反觀鳳梨與蓮霧則只有一成,故釋迦為該事件中衝擊最大的。台東一向與中國關係良好,饒慶鈴縣長2019年還親赴廣州行銷鳳梨釋迦,此次仍難逃中國進口禁令波及。北京當局出手已經不再考慮對藍營縣市的影響,足見兩岸關係已難以回頭,有可能走向敵意螺旋。

可能在WTO被反將一軍

農委會陳吉仲主委指,我方已第九度要求中方進行技術性對話,但對方都已讀不回,若於9月30日前無法展開技術性對話,將循WTO管道解決。兩岸同屬WTO會員,當會員國發生爭議時,爭議國就可向爭端解決機構(簡稱DSB)尋求解決(可參考筆者前文介紹)。我方當然有權以中國違反「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SPS協定),啟動爭端解決機制。

兩岸對此相持不下,最後仍須透過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進行裁決。不過上訴機構法定編制為七名法官,但在美國前川普政府刻意抵制下,WTO上訴機構法官任期屆滿後,就一直無法補足,訴訟已完全停擺。且中國實施禁令也非無理由,即使進行訴訟也未必有勝算。

更何況台灣對中國農產品限制更為嚴格,僅有800多項產品可輸入台灣,實已明顯牴觸WTO規範,中方也可據此向WTO提出,對我反將一軍。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延伸閱讀★

從農委會預算看政府濫用網路宣傳

恆大風暴非債務危機而係信心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