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六大態度出爐 「退而不休」成近年新趨勢

俗話說「一種米養百種人」,面對退休,民眾態度也各不相同。根據Yahoo退休理財大調查發現,關於國人的退休準備,依滿足的程度多寡大約可勾勒出六種態度,依序為「超前部署」、「穩健規劃」、「退而不休」、「尋求協助」、「佛系隨性」與「掙扎求生」。

Yahoo退休理財大調查
Yahoo退休理財大調查

先介紹各類型的退休態度:

一、超前部署

很早就開始為退休做各種理財投資,目前已累積到可應付退休生活金額的「超前部署」人生勝利組,換言之這群人的財富幾乎達到未來退休時所需的生活開銷花費了,占比約為7%,平均年薪落在92萬元。

二、穩健規畫

設定明確財務目標,按照規劃進行投資的「穩健規劃」型約占27%,平均年薪為89.7萬元。這群人平常就有一部分投資是為退休做準備,而且相信依據既定的規劃,退休時會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

三、退而不休

退休後仍會尋找工作,並嘗試新事物的「退而不休」者約為21%,年收入約為76.3萬元。這群人在達到退休年紀時,仍會找其他工作或是開創人生第二事業,也樂於學習新事物、新知識。職業別以學術、金融保險、零售旅遊餐飲等居多數,屬於「專長可以沿用」者。

值得注意的是,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王儷玲認為,退而不休的族群有逐年增多的趨勢,這群人又可拆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已經達到財富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愛的事業;另一種有可能是「退不了休」,意即因為先前沒有做好投資規劃,導致面臨退休時沒有充裕的退休金可以支付退休生活開銷,只好繼續留在職場。

四、尋求協助

儘管想提早準備退休,卻不知如何下手,需要「尋求協助」的人占16%,平均年薪約為62.4萬。這群人以20至29歲的年輕人居大宗,平均退休準備壓力指數高達7分,他們的共同點是「自己的理財知識不足,不知道如何追上規劃的財務目標」。基富通證券總經理黃致淵對此認為,近年愈來愈多金融機構也觀察到這一現象,為了協助年輕的投資者理財,相繼有多種投資商品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每月只要存進一筆小額金額,透過複利效應,也能滾大資產。

五、隨性佛系

以活在當下才是王道,不特別注意理財投資與退休的「隨性佛系」族群大概有10%,年收約為66.2萬。這類族群的人平時很少想到退休的事,而且不特別注意投資理財的資訊,也沒有在投資,堪稱是「退休理財的邊緣人」。

廣告

不過,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除非家財萬貫此生無虞,否則等到退休迫在眉睫時,往往可以準備的時間就所剩無幾。知名主持人黃子佼認為,有人喜歡投資股市、有人喜歡房產,各有各的喜好,然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功課」,才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門道。

六、掙扎求生

令人憂心的是,有19%的民眾年薪不到50萬元,只能努力「掙扎求生」。每月收入光是應付眼前支出便已焦頭爛額,沒有多餘資金可作投資。「掙扎求生」一族的退休準備壓力指數高達7.6分,在六大退休樣貌裡面退休壓力居冠,顯示出台灣確實有一群人,現階段的收入較低,沒有多餘的心力再去準備退休理財。

Depressed asian businessman sitting on a bench.
Depressed asian businessman sitting on a bench. (metamorworks via Getty Images)

深入觀察這些族群的樣貌,「超前部署」與「穩健規劃」者多為男性、高收入族群,且年長者比例較高,以50-59歲之間為大宗,這兩類分群投入股票比例也相對較多;「尋求協助」型則有幾種不同樣貌,有20-29歲的年輕族群、平均收入較低,以及主要使用偏保守的定存或保險來理財;值得注意的是,在「掙扎求生」族群中,最高比例是40-49歲的壯年者,他們年收入平均52.3萬人,僅能支應目前生活,無暇顧及退休,保險是這類族群最主要的投資工具。

整體來說,有43%的民眾表示對退休後的理財規劃感到壓力大,而30至49歲青壯族群感到壓力大的比率,更是高達52%。

對於這個數字,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王儷玲並不覺得意外。她指出,近年來因為社會普遍對於勞保基金將在2026年破產的擔憂日益加深,以及隨之而來的年金改革,壓力大是普遍現象,尤其在年輕世代身上更加明顯。

看到退休理財態度分群,王儷玲認為台灣人要有更好的準備意識。她提醒,「超前部署」與「穩健規劃」兩群人加起來是35%,意即真正有為退休做好準備的人,只有三分之一。而卻有將近一半的人,被歸類為需要協助的「尋求協助」、「隨性佛系」與「掙扎求生」族群。

此外,「退而不休」的比率兩成,也讓她很驚訝。她認為,儘管有些人的確在退休年齡後還繼續工作,是為了尋求第二人生,但她相信有許多人是因為不能沒有收入而繼續工作。

在「掙扎求生」的族群類別中,30至49歲的人占了一半,顯示對蠟燭兩頭燒的青壯族群,更需要及早開始規劃退休,以免到了該享清福的年紀,還在苦苦掙扎。

「會尋求協助的人只有16%,比率太低了,」王儷玲提醒,日子過得愈是辛苦,其實愈該儘早想辦法自救。被歸類為「掙扎求生」的人,應該主動尋求協助。她認為,在理想的社會,「穩健規畫」跟「尋求協助」的組群,應該都要占到三成以上。

她給各族群的共通建議,是及早開始準備,找專家規劃退休理財。針對不同族群的理財策略,她建議如果是年輕族群,資金投入股票的比率可以占50%,45歲以後,股票占比最好在40%以下,至於基金投資,則可以遵循「年輕時投積極型、中年投穩健型、退休後保守型」的原則。

王儷玲自己的退休理財是從25歲就開始。她建議,如果退休態度分類為「掙扎求生」的人,最好開始尋求協助,目標是進展到「穩健規畫」。

延伸閱讀

Yahoo退休理財專題「四十而已 退休ready!」

Yahoo退休理財白皮書 看國人退休行為完整報告

投資副業把一般人「1200萬退休金賠掉」 黃子佼:我買到故事

「我29歲就退休!」七年級生蕾咪創造每年破百萬被動收入

怎樣做 才能將「時間」轉變為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