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解讀壽險業財務揭露與淨值波動風險

因為美元升息造成債券市場價格暴跌,嚴重影響人壽保險公司持有美元債券但資產非歸類於AC(持有至到期)部位之未實現評價損失,猶記得2013年時曾撰文詮釋人壽保險公司之財務揭露,著實呈現『缺水的世界裡,面對半杯水時,悲觀的人說只剩半杯水,而樂觀的人則說還有半杯水,但對於即將因缺水而死亡的人而言,這是滿滿的水。』

針對壽險業經營表現,公司資產負債表可拆解成三個虛擬子報表,分別為核保資產負債表(underwriting balance sheet),財務資產負債表(treasury balance sheet)與投資資產負債表(investment balance sheet)。

於核保資產負債表,簽證精算人員分別針對市場潛在消費者進行商品計價,並對帳面所累積之保險契約給付義務進行負債評價。考量流動性溢酬下,針對不同到期日負債組合,建立複製資產組合,執行資產負債管理策略。

於財務資產負債表,風控長依據法定資本適足性與信用評等要求,擬定公司營運之風險胃納與風險限額,財務長依此權衡債權人(即保戶)與股東於保單分紅與股利發放之政策,利用複製負債與股東資本之資產組合,並依風險容忍度擬定公司之長期策略性資產配置策略。於投資資產負債表,投資長將依據長期策略性資產配置目標,於資本市場選擇符合風險收益之財務性投資組合,或是於公司控制權市場(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選擇符合公司資金成本之企業進行併購或轉投資策略,以利當期戰略性資產配置之執行。

廣告

具體利用三個虛擬子表可建立壽險公司內部績效歸因(performance attribution)模型,但實際財務揭露之資產負債表,由於已合併虛擬子表,僅有期末負債與資產組合,無法提供外部利益關係人知悉公司實際運作策略,容易產生公司長期績效與短期表現相互影響與財報數字大幅波動的現象。

面對公司資產與負債不匹配(asset liability mismatch)問題時,如何有效利用財務揭露提供市場資訊透明度,避免產生市場成員的道德風險與逆選擇現象呢?

首先,先釐清公司之資產負債表分別以經濟評價或歷史交易評價方法的差異。財務揭露強調透明度、一致性與可比較性,經濟評價方法以公允價值評價公司帳面資產與負債,考量資產與負債於公開交易市場常規交易(arm’s length transaction)的買賣及清算價值,如果資產與負債即時評價,則直接反映已實現或是未實現利益及損失,可呈現立即詳實的財務資訊於資本市場。於歷史交易評價方法,財務資訊僅反映當期帳面收益,當外在經濟環境改變,缺乏資產價值透明度與負債清算機制時,易造成財務資訊解讀落差。

除IFRS9金融資產重分類外,現階段因人壽保險公司資產與負債評價方法不一致,造成公司帳面與經濟損益呈現差異。透過合理化資產與負債評價方式,有助於壽險產業良性發展、減少金融消費者疑慮及投資人恐慌。可調整保險法第145條第2項及第148條之3第2項授權訂定之『保險業各種準備金提存辦法』,逐步接軌2026年將實施的IFRS17,當台幣升息時,也同步反應至台幣負債下降。

調整『行政規定』關於提存責任準備金適用利率之相關規定,將固定改成依市場利率的滾動方式,而保險公司因負債下降而增加淨值,及當期所增加利益將列入特別盈餘公積,不可以分配紅利。長久以來,台灣壽險業的準備金利率之提存標準皆以入帳時的市場利率為依據,鎖定利率進行負債評價,而壽險業資產卻高比例配置於依公允價值評價之美元債券,策略性投資之績效容易扭曲。

如果財會準則可以漸進接軌國際標準時,壽險產業應可受惠,持續發揮保險應有的社會價值,逐步於IFRS17公報實施前,負債改以公允價值取代帳面價值方式,回歸合理的財報結果,才是接軌國際與強化壽險產業競爭力的有效作法。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iPhone組裝將倍增 立訊大擴廠 叫陣鴻海、和碩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
外資期現貨 由空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