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股》長榮挾三利多,迎榮景

【時報-台北電】長榮 (2603) 董事長張正鏞26日在法說會透露三大利多,包括北美貨運滿載、裝載脫硫塔的船舶數量居全球第三大,以及近洋船舶增加快速可因應東南亞崛起,未來營運可望逐步走揚

長榮今年已揮別2018年營運谷底期。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為456.97億元,年增24.03%,既使燃油成本較去年同期增27%,但隨著運載量、運價提升及優化船隊,毛利率提升至7.47%,大幅度較去年同期增加4.99個百分點,稅後盈餘為55.95億元,年增307%,EPS為0.12元。長榮第二季合併營收為471.66億元,季增3.2%,年增21.28%,營運也逐步翻升。

全球經濟環境變化劇烈,尤其中美貿易戰紛擾、IMO(國際海事組織)低硫油規定上路以及東南亞市場崛起,惟對洞逐先機的長榮而言,提前布局效益將逐步顯現。

張正鏞分析,中美貿易戰下長榮北美貨運滿載,又因中美貿易戰產業移轉快速,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區貨量大幅成長,目前長榮的泰國貨運量年增五成,面對世紀的產業區域移轉,長榮新增船舶都以近洋航線的為主,今年底前將增8艘(2艘2800 TEU、3艘 2萬TEU及3艘1800TEU),2020到2022年交船55艘船,屆時集團總運能將從目前的127.71萬TEU增至166萬TEU,增幅近30%。

2020年限硫令上路,張正鏞說,長榮將主力船型加裝脫硫設備,已有139艘船舶安裝脫硫塔,居全球第三大,挾著高低硫油價差每噸可達160美元,可有效降低燃油成本,拉開與對手差距。

外資回補長榮持股達25.43%,回到2018年5月以來高點。市場人士認為,外資回補主要看好長榮目前是擁有脫硫塔船舶數量是全球第三大,加上汰舊換新,新船不但擁有脫硫塔設備加上更省油,租金也便宜,轉骨完成後將展開一波財務亮眼的榮景。(新聞來源:工商時報─王淑以/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