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陳映嵐:新創南向,要快速國際化

【時報-台北電】台灣紫牛之星歷經3個月評選,日前在新加坡舉辦決賽,前三名的隊伍獲得東南亞知名創業聚落BLOCK71 Jakarta空間6個月資格,冠軍JANDI更獲新加坡國際創業活動「Innovfest」攤位贊助,可說是取得拿到前進東南亞市場的門票。不過,台灣新創如何南向?這次擔任紫牛之星大賽評審之一、前紅杉資本合夥人陳映嵐表示,台灣新創企業應多培養快速國際化的速度,是跨出海外市場的重要關鍵。

台灣紫牛創業協會去年舉辦大賽,帶領入選的5家本土新創前往印尼、新加坡拜訪國際大型網路企業、獨角獸公司,同時也鏈結當地創業加速器、創投、媒體,期望為台灣新創南向找資源。最後則由5組團隊向知名國際投資人進行創業募資簡報競賽,最後選出3組優勝團隊,包括企業協作軟體JANDI、運動體驗新創Fitz,以及能源管理平台展綠科技獲勝,優先取得進軍東南亞市場的資源。

不過,東南亞市場成長潛力大,但競爭也大,台灣新創企業要切入當地市場,該怎麼走?陳映嵐表示,台灣新創普遍來說,技術實力優秀,但是國際化速度不夠快,很難優先佔領空白市場。

陳映嵐於2012年加入紅杉資本,主要研究東南亞的新創團隊,離開紅杉資本後,成立禹徽資本(Insignia Venture Partners),過去陳映嵐曾主導台灣沛星科技(Appier)、新加坡電商旋轉拍賣(Carousell),及印尼大型電商獨角獸Tokopedia、Gojek等公司投資案。

廣告

陳映嵐表示,「台灣新創與新加坡新創的差別在於,台灣有2,300萬人、新加坡只有500萬人。人口少的關係,讓新加坡的新創從成立第一天起就知道要國際化、要走出去。」他指出,與新加坡相比,台灣的新創若單做台灣市場,「還可以過得比較安逸、也能創造出不錯的營收,在國內上櫃也不是問題。」然而,若要去國際資本市場IPO,就會比較困難。

陳映嵐指出,台灣擁有世界級工程能力與技術實力,然而台灣新創通常不會太早去想如何國際化,「對於國際化以及國際商業模式的嗅覺,還需要趕快跟上」。至於台灣新創如何加速國際化的腳步?陳映嵐則指出,人才是關鍵之一。「首先,在初始的團隊裡面不可以全部都是台灣人,另外,團隊裡面不要都是技術人才,包括行銷、業務開發、市場運營的人才都要具備。」

第二是要挑選市場,陳映嵐表示,「如果一開始只鎖定國內市場,很快就看到天花板,屆時要往海外拓展時也要面臨轉型問題,也會更困難。」(新聞來源:工商時報─劉季清/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