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廠攻綠色經濟 各顯神通

強化碳中和、新能源布局,國內石化廠除加速規劃建置再生能源及儲能設備外,同時引進國際最先進減碳技術,研議使用無碳燃料之可行性。其中,台塑、中油、南亞啟動碳捕捉/再利用投資;中油、台苯也著手氫能應用規劃。

南亞啟動再利用投資

台塑獲經濟部補助「煙道氣二氧化碳捕獲再利用」創新研發計畫,已於去年10月在仁武廠試運轉,今年上半年完成試驗計畫。

南亞EG廠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透過碳捕捉技術,提供下游廠商生產醋酸及液態二氧化碳,目前每年可減少10萬噸碳排放量,後續規劃再減少每年28萬噸碳排放量。

台塑導入低耗能原料

台塑化則積極評估各種減碳技術,包含入料優化導入低耗能原料:Biomass生質能部分評估導入木顆粒(wood pellet)或黑顆粒(black pellet)等各種藉由植物廢料衍生的生質能與煤共燒。NH3氨產業則以液氨(藍/綠氨)取代燃煤電廠之煤用量。 中油揪中鋼組鋼化聯盟

中油開發碳捕捉及封存(CCS)技術研究,參與「鐵砧山碳捕存跨部會試驗計畫」、「桃園濱海碳封存計畫」與「台西盆地海域碳封存計畫」等,規劃2025~2027年灌注10萬噸CO2,CCS量能目標為2030年75萬噸,2040年50萬噸,2050年達千萬噸。

中油與工研院合作明年底前於大林廠建置碳捕捉6噸/年、並合成1噸甲醇之示範設備,長期規劃碳捕捉及再利用(CCU)量能為2030年25萬噸,2040年40萬噸,2050年60萬噸。另與中鋼籌組鋼化聯盟,由煉鋼製程之一氧化碳(CO)及煉化製程之CO2合成甲醇,並供料生產醋酸及醋酸乙烯脂(VAM)等石化原料。

廣告

此外,氫能被視為即使燃燒也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終極環保能源,中日等各國積極投入氫能技術領域發展。

台苯瞄準工業餘氫發電

台塑麥寮廠區現有氫氣製程與應用,目前正評估導入藍氫甚至綠氫的可行性;中油預計明年於高雄建置第一座示範加氫站,搭配公部門氫能巴士等規劃,跨入氫能初級領域。

台苯與中興電簽訂合作意向書,啟動工業餘氫發電,由中興電導入技術,台苯提供餘氫原料有效發電,導入企業碳盤查及二氧化碳捕捉再利用,雙方將共同建立新型商業模式,預計第一座2MW(百萬瓦)於明年底前於台苯高雄廠內完成,估計約4.8萬度電。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強茂攻電動車 新品明年放量
當沖降稅三讀 台股添火力
中鋼內銷價 傾向開平低盤